[南港]生技園區環評通過!

Eric0850 wrote:
記得生技中心, 之前...(恕刪)


以美國的經驗新藥開發平均時程長達1X年,如果以台灣電子代工的發展模式看待這個產業當然很容易覺得沒有成果

你說的生技中心, 之前請了張X文是指這位張子文嗎?

張子文

還有生技中心如果指的是DCB,我只能很遺憾的說換誰去都一樣,那已經不是誰領導的問題,而是風氣的問題了,一個一度傳出五點下班,三點多就有人在整理準備排交通車傳言的單位,如果我快退休時是會蠻想去待的啦


說到教改,那位李先生(請原諒我只願意這樣稱呼他)絕對是化學專家,問題是出在他自以為是教育專家,而台灣的教育體制在多年後變成這樣,會說出"我只是建議"這種話的李先生,很肯定的也不會是公民與道德的專家

李先生在非他專門領域提出的看法後果大家都看在眼裡,但這次翁院長在他的專業領域做出規劃,是我的話我會選擇相信專家的話,

又或者你有更適任的的人選可以提出參考?又或者你認為台灣根本沒有那個資本與人才參與這個世界戰局?
抱歉,自己都離題了,中研院生明稿中的連結跟這個主題相關的應該是202內部的這張地圖,看起來預定開發區域空照圖看起來的確是已經開發過的地形了


我覺得把責任歸咎於中研院有點超過了
他在這個地方已經幾十年了
大約40年前我家搬到這附近
那時連路燈都沒有,做公車到光華商場都要50分鐘
每次做公車都是昏睡過去,實在是很偏僻.
而且中研院這幾十年也是一直在擴大,
現在也實在沒有地了,只能往202發展.

以前有對岸的空飄文宣就落在這附近
也是想挖一些華裔學者專家吧
我想對這些研究學者多些尊重,對台灣比較好.
(我最早在院區內看過吳大猷院長)

對於這塊土地,我想法很矛盾..
1,如果把捷運信義線拉過來換取開發,附近居民同意嗎?

2,如果維持自然的山林,我敢讓我小孩進去玩嗎?
(小時候我可是玩瘋了,整天在四分溪水裡玩,非常喜愛)

3,如果工廠搬過來,像是郭董的生產線,這些作業員有能力在台北買房嗎?
(我沒有歧視作業員的心態,以前南港多的是家庭工廠,我國中就開始在工廠打工
可是現實的是,作業員要買台北附近的時代已經離去了.)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ERIKWU wrote:
以美國的經驗新藥開發...(恕刪)


若您覺得張x文的失敗, 是因為生技中心的風氣所致!

那若換了翁院長, 若也失敗了, 那也要同樣以大環境風氣來當藉口嘛!?

總之, 就是大環境...換誰來做都一樣

台灣適合發展的生技產業, 應該是農業等領域

而非投資龐大, 回收要等十來年的醫療製藥業
首先,我希望翁院長能成功,台灣才會有新的產業聚落,也藉此增加就業機會,君不見有多少年輕學子滿懷熱情就讀相關科系,最後只能向現實低頭去當賣耗材的sales

另外你如果因為一個DCB的內部風氣,進而否定整個台灣生技基礎研究相關人員的努力是不公平的,我相信DCB是個案

像張子文空降改造DCB失敗了,不代表他的研就與努力是失敗的,他的療嚴重哮喘病症的藥物Xolair以經FDA核准上市不就是個例子嗎?


倘若翁院長也失敗了,就代表一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有著商業經驗,帶領全台灣經費最多的一個團隊失敗了,但至少嘗試過,我跟你看法最大的差別是你覺得投資太大回收期太長所以不應該嘗試,我則相信專家們是評估過認為台灣有一搏的機會才會往這方向發展,真慶幸當初張忠謨那一批人沒有因此而放棄.


再請教一下台灣適合發展的生技產業, 應該是農業等領域的立論依據為何?

因為投資少回收期短嗎?我只知道進入門檻低別人要超越的門檻也低,最後就流於削價競爭,這絕對不會是小國家的強項,台灣的蘭花王國被荷蘭超越,水果王國被海南島取代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真的要發展農業生技也要從基礎研究扎根起,以建立不容易被跨越的藍海,你以為這就不會是投資龐大, 回收要等十來年的產業嗎??重點不是發展甚麼,而是眼光要放多遠


還是再請教一次您所謂台灣適合發展的生技產業, 應該是農業等領域的立論依據為何?


Eric0850 wrote:
若您覺得張x文的失敗, 是因為生技中心的風氣所致!

那若換了翁院長, 若也失敗了, 那也要同樣以大環境風氣來當藉口嘛!?

總之, 就是大環境...換誰來做都一樣

台灣適合發展的生技產業, 應該是農業等領域

而非投資龐大, 回收要等十來年的醫療製藥業
ERIKWU wrote:
首先,我希望翁院長能...(恕刪)


看來你是翁院長的粉絲...開開玩笑, 別介意啊!

小國本來就是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 而非只想開大車, 但不秤秤自己有多重!
這就是為何台灣的中小企業是經濟的重要支柱!
若只想開大車, 我們當初就不該做啥電子代工, 直接給他搞個團隊做CPU了!

台灣農業被荷蘭或是海南島超越
前者是人家本來就是花卉王國, 後者是台商把技術帶進去!
但無論如何, 台灣的農業本來就強!
水產養殖也一樣, 台灣本來就是強國, 東南亞或大陸後來居上,
不是人家技術領先, 是台商把技術帶過去!
...再次強調是技術外流!

所以我看得到台灣農業生技的未來...立足論點相當充分且踏實


但是看你對醫療製藥那麼有信心, 就是因為一堆你所謂很強但是被環境逼去當sales的人才嗎?
還是一堆還在細胞株測試或是小老鼠測試就急著發表的研究成果?

此外, 還有啥門檻高或門檻低的論述...這我又不同意了
商業哪有啥門檻高或低, 只要能賺錢, 就夠了!
而且, 至少我不知台灣生醫水準在世界排名老幾?
若要投資高門檻, 至少也要有高素質的生醫人才吧!?

若扔了一堆錢後, 把門檻拉高, 後來又失敗, 還不是全民買單!
生技中心還是最好的例子, 失敗就是失敗, 血淋淋的例子
這是事實, 並不能因為張x文後來的成功, 就可以抹滅的!
張x文的成功, 不就是他有這些背景才會找他來領導生技中心的嗎?

除此之外, 還有其他的台灣適合發展生醫立足論述點嗎?

...以上是我這個在生技界做了十多年研究的土博士的拙見 (或許之後會變成你口中只能賣儀器的Sales)
這題目是討論不完的, 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不可能有共識的!
只能說目前當權的要怎麼搞, 就去搞吧!...這是他們的權利
成功了, 全民之福!
失敗了, 全民買單!
......敝人就此打住了!
Eric0850 wrote:
看來你是翁院長的粉絲...(恕刪)


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他的粉絲,他很多觀點我也不完全認同,但是他是從以前到現在此領域少數有商業經驗的學者型領導者,我認為商業經驗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在於成本控制,這直接牽涉到一個研發能不能撐到收穫期(這也是台灣過去許多相關投資夭折的通病),以及獲利後的回收速度(專利期限的問題),這兩個牽涉到研發可否成功商業化的因素,以目前的時間點如果台灣一定要發展生技產業,我想不出有更適任的人選領導.

我不是對台灣醫療製藥那麼有信心,而是如果專業評估認為如果有機會就去做,相對於有風險就不要碰的關點

另外你對於我說的門檻可能有所誤會,這邊指的是任何人進入這個產業的成本,最直接的就是專利的擁有與否,我完全不認同你說的"商業哪有啥門檻高或低, 只要能賺錢, 就夠了!"

賺錢有賺長錢和短錢,在dram產業韓國的做法就是賺長錢(現在市占率全球75%,剩下25%美國美光和日本爾必達分完台灣再分渣渣),台灣業付專利授權費做代工的做法就是賺短錢,再更早之前的光碟片產業不也是如此,有專利這個門檻跟沒有的前車之鑑不還歷歷在目???

引述你的話"台灣農業被荷蘭或是海南島超越,前者是人家本來就是花卉王國, 後者是台商把技術帶進去!
但無論如何, 台灣的農業本來就強!水產養殖也一樣, 台灣本來就是強國, 東南亞或大陸後來居上,
不是人家技術領先, 是台商把技術帶過去!...再次強調是技術外流!"

你說的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是技術外流,花錢買的到的(或偷的到)就不是你的技術,人家花點錢就可以超越你這不叫進入門檻低叫甚麼?當初那些你號稱台灣被外流的技術如果都取得專利,今天台灣就是躺著等荷蘭,東南亞,大陸印鈔票給我們了,這就是產業的門檻



你說"我不知台灣生醫水準在世界排名老幾?若要投資高門檻, 至少也要有高素質的生醫人才吧!?"
...所以美國國家科學院士的翁院長不是高素質的人才?莫非您美國國家科學院兼諾貝爾得主?!能與您討論台灣的產業發展真是我的榮幸啊....

你說"生技中心還是最好的例子, 失敗就是失敗.............才會找他來領導生技中心的嗎?"
...DCB在張子文接任前已經成立二十多年頭,舉個例...找聖嚴法師去領導三聯幫,三聯幫也不會變成慈濟的

還有我沒說一堆你所謂"很強"但是被環境逼去當sales的人才...我說的是"滿懷熱情",理性討論切勿張冠李戴,而且我在這邊說的是如果有產業有就業機會,這群受過訓練的人就可以有更多發揮機會


從文中想必您是農化方面專才,身為一個博士相信以後很有機會是這方面的領頭羊,請務必把眼光看遠,不要只流於"商業哪有啥門檻高或低, 只要能賺錢, 就夠了"這樣的觀點,將會是台灣之福.

Eric0850 wrote:
台灣 (或該說全世界) 政府所委託的環境評估結果若可以相信的話,
那大便也可以吃了!


全世界這我不知道

但這兩天有位之前專門做環評的台大教授
就是因為環評造假, 剛剛被發佈通緝.

ERIKWU wrote:
你的結論卻是"中研院在此事件 根本就是始作俑者,以自我利害考量終嚐到自作自受的結果",這很不合邏輯


您自己也說

ERIKWU wrote:
根據負責人翁院長的定....翁院長選這裡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離中研院近,今天如果是陽明大學校長主導這個計劃,地點應該就如你所說的了..(恕刪)

我的回答應該夠清楚了

camelon wrote:
內鬨 爭領導 搶資源利益引發衝突之所以敗事
天時 (先期完整規劃 ) 地利 (開發地點選擇 生態環保考量 )
最重要是人和 才足以成事


再說清楚一點
我認為生技園區應該由行政院下轄單位主導
除了權責所在
至少他們對產業熟悉 資源充沛
開發產業園區經驗相對豐富

中研院和學界一向關在象牙塔裡
去搞園區連環評都不懂還想帶動產業聚落
尤其學者最不懂"人和"的道裡
我認為還是把研究做好 專業交給專業吧

知道您立場分明無意開戰
有閒請先回答我前文提的4問吧
camelon wrote:
中研院和學界一向關在象牙塔裡
去搞園區連環評都不懂還想帶動產業聚落
尤其學者最不懂"人和"的道裡
我認為還是把研究做好 專業交給專業吧..(恕刪)


我覺得你這段自相矛盾..
我同意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所以環評要交給專家去做啊
就算他們懂,也是要專業簽證.沒辦法自己做..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