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vb123 wrote:
房價正式開始崩盤,開...(恕刪)
還有1990開始的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的房地產應該也是跌得很重,到現在應該還爬不上來,就可以知道了~
以這樣看,台北市的保值率的確是相對高很多的,畢竟是首善之地,只是我很好奇,台灣的首都,真的已經很明確永遠指定「台北市」了嗎?現在開始的五都,也都是「直轄市」,未來爭取「預算」應該也會很大的排擠到「台北市」的,未來的台北市,真的能永遠的「坐想其成」嗎?一樣會有排擠效應,到時台北市的有錢人或預算與建設,可能漸漸會被新北市與其他直轄市給均衡掉呀,除非中央政府還是一意孤行的要扶植「台北市國」,不然還是有變數的~
我記得有個姚人祿老師曾說過,要台灣的房價不要這樣被炒高,就要看台灣政府的「土地政策」而定,政府的政策就是要炒高土地與房價來增加「稅收」,那怎麼可能有讓房價下跌或合理平衡的一天呢?
像「南韓」的「行政首都」可以國會討論下,都由「首爾」移到「大田」,在台灣作的到嗎?那關係到多少人的利益?
台灣房市的漲跌還是跟著政府的公共建設與規劃,當然同時國際經濟經濟的影響也是很重要,就像我之前想到的,經濟與政治,經濟是「因」,政治是「果」,個人為個人「自私」的利益,創造的「政治」的果,房價也是類似的情況,眾人看到「自己人性裡想要的東西」創造了當定「房市的價值」吧~,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管一個區域或產業的價格高不高,都是捆綁著眾人的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要垮不容易,但還是有可能發生的,真的還是看自己的因緣與命運了~

Devin1927 wrote:
上上樓的問題,我想看...(恕刪)
所以真正有錢的人
早就離開台灣
或者在國外置產
說真的
這個泡沫
我希望真的會破...
但是多久沒人知道
房價高不是一兩天的事情的
20-30年前
我老爸剛出社會
台北市一坪大概就要17-到25
看地區..有些地方更好
那時候就已經多少人買不起了
因為當時我家買在南港...35坪左右就買了快700
我相信..當時南港算是台北市最低價的了
到了20-30年後的今天
換我出社會的
如果要在南港買中古35坪公寓
大概也要1500-1800
中古大樓的一坪50-60..我實在不敢想
還要被吃一堆公設
新大樓更是...
我依然要貸款很久
難道說這30年的泡沫吹的這麼大...
需要多久才能又回到一坪20萬?
甚至一坪5萬
我真的很懷疑...
難道我老爸如果30年前不用力買下..
到現在還在想甚麼時候會破...
HaHaSue wrote:
這點我很懷疑因為土地...(恕刪)
當然,這些稅收的利益當然算是附加的,應該說會有這樣的「土地政策」,一定有某些「好處」或「誘因」讓「現在的政府」不敢也不想改,當然也可以說,不管換哪個政府,政府大多還是「只能」跟「有錢人」「企業家」為友,這樣以後才能繼續連任囉~
我之前也想過,這就是這世界大部分國家「錢權不二」慣性邏輯,有錢就要得到權,有權就要去搞錢,就是這樣循環的邏輯~
所以一般的國家真的要有「左派與右派」的黨,互相制衡、輪流執政,才不會讓社會現象太過「兩極化」或「M型化」,反正民主國家就靠選票,當大多數的人買不起房子或不喜歡這樣的社會現象,就等著用選舉來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