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房子 和新板豪宅? 你會換嗎

dulinsu wrote:
依照你上面的邏輯去推演:"新板如果那麼有價值,那為何板橋雙子星商辦樓層去年招租至今,尚未「敲下合約」,出租率告急!?"

不只租金落後台北市商辦行情,甚至想平價出租,竟然都沒有什麼企業戶有意願承租。...(恕刪)


這位大哥, 我什麼地方說新板值錢?? 其實文中意思是指現在大台北都會區房產實際價值沒有價格高.....
就算陸客真的會來好了, 買也是帝寶等名宅(他們偏好大而豪房子, 炫耀用), 難道是買沒電梯的老房子??

辦公室有群聚效應, 新版租不出去是正常的, 不要說是新板, 新莊副都心商業區如果蓋辦公室也會租不掉...還是那句老話, 台北市一堆辦公室都空著..那淪的到新北市辦公室.....
非也.

只是要說清楚講明白, 因2地址差很遠.

Carter0625 wrote:
抓到別人寫錯~就這麼...(恕刪)

zzxcv wrote:
辦公室有群聚效應, 新版租不出去是正常的, 不要說是新板, 新莊副都心商業區如果蓋辦公室也會租不掉...還是那句老話, 台北市一堆辦公室都空著..那淪的到新北市辦公室.....


這不就是地段的差異嗎?

在台灣,論不動產投資眼光之精準,莫過於類似國泰、三重林家這些大財閥。相對於新板商辦難出租的現況,各位不妨留意一下,前陣子國泰花了多少錢,買進了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哪些商辦?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6&f_ART_ID=228409

是板上喜歡吹捧自己住家附近房產價值的人眼光準,還是國泰這類老牌的不動產買家眼光準?



dulinsu wrote:
在台灣,論不動產投資眼光之精準,莫過於類似國泰、三重林家這些大財閥。相對於新板商辦難出租的現況,各位不妨留意一下,前陣子國泰花了多少錢,買進了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哪些商辦?
...(恕刪)



這位大哥, 我來幫忙回一下:

因為利率低, 壽險業可是很可憐的, 每天收的保費收入叫"負債"(而且現在人又越來越長命~), 要還的, 所以一定要將手上現金買其他標的投資, 增加收入

因為錢收的真的太多, 加上政府規定壽險業資金運作規定的嚴, 不能隨便亂買, 怕影響金融穩定, 壽險業最常花大錢搶買YTM只有0.5%公債…海外投資報酬高, 但是HEDGE成本與匯損越來越大(動不動RBC就虧到不到200%), 加上早期高利率保單…往後當會計制度改變, 光增錢的從那邊生出來都不知道勒…

不動產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標的(波動小, 與報酬穩定). 國X前陣子標的台北金融中心, 雖然一坪百來萬購買, 報酬了不起2-3%..但是再不買, 每天帳上增加的現金保費(一年資產增加10-15%, 約3000-4000億現金), 錢要擺什麼地方???? 所以政府也一直在想壽險業資金的出路..通通在島內買, 也很怕房產價格被壽險業越買越高…

好了, 大概講完壽險業, 也因為壽險業是long term money, 所以求的不是短期績效, 加上早期買的不動產價格位低, 整體portfolio報酬還過的去, 但是一般人不可能像壽險業一樣, 有一個千億的房地產投資 portfolio… 他們可以買的價格創辦公室天價(買了通常不脫手, 還可以自用, 但是還是拿負債的錢去買), 對一般人不見得是適合的價格與操作方法…
dulinsu wrote:
新板如果那麼有價值,那為何板橋雙子星商辦樓層去年招租至今,尚未「敲下合約」,出租率告急...(恕刪)


恐怕是因為之前喊太高了(1800/p)

小企業租不起 大公司看不上眼(其實新光集團曾有意買下)

只要租金合理 以其地標性大樓 不愁租不出去

鴻海集團總部設在土城 好像也沒被人看小了


話說大企業喜歡設在北市 因為體面多了

然而金融海嘯期間 這些愛面子的大公司 裁員減薪或放無薪假 甚麼都來 哪裡在意甚麼社會觀感呢?

看來看去也只有 張董表達羞愧之意 並且願將所有資遣員工全部聘回 這才是一代宗師阿!


板信雙子星


zzxcv wrote:
這位大哥, 我來幫忙回一下:

因為利率低, 壽險業可是很可憐的, 每天收的保費收入叫"負債"(而且現在人又越來越長命~), 要還的, 所以一定要將手上現金買其他標的投資, 增加收入

因為錢收的真的太多, 加上政府規定壽險業資金運作規定的嚴, 不能隨便亂買, 怕影響金融穩定, 壽險業最常花大錢搶買YTM只有0.5%公債…海外投資報酬高, 但是HEDGE成本與匯損越來越大(動不動RBC就虧到不到200%), 加上早期高利率保單…往後當會計制度改變, 光增錢的從那邊生出來都不知道勒…

不動產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標的(波動小, 與報酬穩定). 國X前陣子標的台北金融中心, 雖然一坪百來萬購買, 報酬了不起2-3%..但是再不買, 每天帳上增加的現金保費(一年資產增加10-15%, 約3000-4000億現金), 錢要擺什麼地方???? 所以政府也一直在想壽險業資金的出路..通通在島內買, 也很怕房產價格被壽險業越買越高…

好了, 大概講完壽險業, 也因為壽險業是long term money, 所以求的不是短期績效, 加上早期買的不動產價格位低, 整體portfolio報酬還過的去, 但是一般人不可能像壽險業一樣, 有一個千億的房地產投資 portfolio… 他們可以買的價格創辦公室天價(買了通常不脫手, 還可以自用, 但是還是拿負債的錢去買), 對一般人不見得是適合的價格與操作方法…


你說對了。

大部分的人沒有大財閥的財力進行整案或大面積持有建物的投資。但相對的,大財閥也沒有能力像市井小民般的靈活。這類似大規模平原戰,有利於諸如坦克部隊的戰術,與有利於叢林戰的游擊戰一般。

大財閥沒辦法買進一千戶散落台北市各處的住宅做資金面的中長期投資,光是管理就很頭疼。所以大財閥的首選是完整素地,或者完整建物(例如整幢大樓),或者大面積的建物(例如國泰買進的敦北商辦)。這類案件資金門檻高,管理規劃容易,有利於中長期持有。

散戶沒有大財團的資金,但確有大財團辦不到的靈活性。大財團無法化整為零,而散戶卻能以小資金持有兩戶以上的不動產進行部分中長期持有。畢竟一般民眾有個兩三間房子,並不會造成管理上的問題。

換言之,大財團與散戶的戰法不同,但在趨勢上的權衡則是類似(也就是地點的選擇)。

以上的前提,是架構在有兩間以上的房子。若只有一間房子,且不願意擔負高財務槓桿的操作模式,則只能在中長期投資或即時享樂間,做一選擇。


lienly wrote:
只是要說清楚講明白, 因2地址差很遠


個人認為~即使迪化~依然遠勝板橋~

不用過橋~離市中心近~就是王道
dulinsu wrote:
散戶沒有大財團的資金,但確有大財團辦不到的靈活性。大財團無法化整為零,而散戶卻能以小資金持有兩戶以上的不動產進行部分中長期持有。畢竟一般民眾有個兩三間房子,並不會造成管理上的問題。
...(恕刪)


其實財團也可以買小物件啦(只是金額太小, 是要買到民國幾年錢才買的完), 對大財團來講買一個小物件花的精神不會比較少, 買一棟大的花的物件不會比較多, 也不會有什麼管理的問題(大多委外管理: 招租, 處份等等), 但是以未來再開發控制權與區域行情的掌控度..大物件是比散的小物件好...

離題了啦, 我只想講租金那麼低, 不如趁行情行賣掉換個好環境居住, 等都更, 等改建, 等捷運, 等陸客, 人生是有幾個十年阿????

catbox1975 wrote:
你以為版大的房子為什麼一坪值60萬,那邊新房子可能都差不多這個價而以


同事在通化街底靠近六張黎站約六年屋,
去年初樓上成交價就破90了,
台北市新房子不可能比老公寓便宜,
用實坪來算幾乎都是兩倍價。
我的答案是兩者皆可

一個是台北市中心
雖然地段普通且老舊
但畢竟是台北市接近101
有一定的保值性

另一個是新北市重點區域
相較於新北市其他區絕對也是易漲難跌
若是新北市其他區我就會勸您別考慮了

所以端看您的需求決定
看要離市區近
還是希望住的好品質
至於新大樓的安全安心
那可以放在後面一點考慮
畢竟大多是每月的管理費用換來的
同樣的價錢舊公寓也可以做到很好的保全設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