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 大大,

我覺得在台北找房子(尤其你偏好的內湖區域而言), 如果看到很喜歡能夠說服自己購買的物件時,
可能就不要磋砣太久, 因為如果是自住用的就無所謂短中期的漲跌, 因為未來趨勢漲跌與否, 是不具有太大意義的了,
反而是重心要放在自己本業上努力賺錢比較實在, 至於你我皆喜歡的星雲街比較好的物件現在已非一般受薪階級能力可負擔的了, 所以我認同前面大大的觀點.
有時候想想早一點買房子, 雖然心理負責很重但也覺得踏實多了而且買房子後一些生活習慣改變無形中也比較不會浪費(eg. 朋友聚會大餐 or Costco 無意義的shopping)
Anyway, 祝福你希望你早一點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

stephen02 wrote:
六月一日開始

供給變少(被奢侈稅綁住),需求不變

將量縮價微漲


好的房子會更難買,因為可以拿出來賣的房好房子變少,買方會搶更兇

(恕刪)


沒錯!
市場真的會變這樣

這一年自住客可以挑的房屋已經不多了
再少了投資客綁2年的案子
根本沒有房屋可以買

所以前兩天大限之前
聽到每個仲介都成交的嚇嚇叫
版上也有人去永慶簽約中心看到大排長龍的景像

yunyunhome wrote:
對置產族來說,他們是...(恕刪)



Y大:
無意論戰,只是有點小問題你有發現嗎?

如您的附圖,

台灣房屋研究中心怎麼區分短期投資客、置產客?

在奢侈稅前、稅後成交的房屋不都未持有兩年?

簽約或交屋時沒有簽署我是兩年內出掉的短投客,

或保證我兩年內一定不會出掉的置產客。

就我所知內政部營建署是有在各大仲介那邊做隱名調查,

但也沒有涉及這部份。

我的意思是:會不會這也是台灣房屋想像出來的?還是看看就好吧!

拿來當作置產客大增依據似乎並有點太快了~

(而且仔細一看,若把置產客跟短投客加總,比例似乎還從68%下降到45%了!不過這樣的結果亦算是有貼近市況啦!!)
20202020

花貓0422 wrote:
我想奢侈稅上路後,大...(恕刪)



漲30%
然後成交量跌90%
看能漲多久
Devin1927 wrote:
明天就知道了~看看有...(恕刪)


實在不懂 為什麼 有那麼多人 擔心 6/1 後 房價會加價 15%. 被你們說的好像 現在每間台灣的待售房子 都被買不到兩年 都需要被課打屋稅似的? 被賣家持有超過兩年的物件 還是 佔市場的大部份吧. 真的有少數人想用加價來抵打屋稅 只會讓他的房子更難賣的掉而已.
yunyunhome wrote:
買房子的人本來就是相對少數人,並不需要大多數人都更有錢~
因此,有頭腦的投資客,她們都不會去買低總價的套房,而會買1000-2000萬上下的房子

那就請相對少數人在6月1號後把市面上餘屋都買下來,最好再來個報復性漲價...

yunyunhome wrote:
你有注意到嗎?在台北市的新建案全部都是大坪數的產品,40坪以下的產品幾乎都絕跡了?

現在新屋公設比這麼高,40坪扣掉公設30~35%室內只剩26~28坪,對3房2廳的格局這只是剛好而已。

yunyunhome wrote: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種高價的高級車,幾乎都是用現金買的,鮮少辦車帶買
相對地,50萬以下的車,反而有很高比例的人都是貸款買的?...(恕刪)

我沒發現這跟跟房子有啥關係,這完全是不同的產品。
另外有任何數據資料能表達買車不貸款的人買房子也不貸款嗎?
或是會買1000-2000萬上下的房子有頭腦的投資客或你所謂的相對少數人都不貸款??

yunyunhome wrote:
你與你的朋友可能都剛好是在M型的另一端而已,因此你看到的都是另一個世界,但他不會是整個世界的全貌~

你怎麼知道我是在M型的另一端(哪一端)?
也是跟上面內容一樣用猜的嗎?
還是你認為凡是對不健康房市價格有意見的人都是M型的另一端??
20202020
我猜少了投資客的削價競爭,現在市場上在賣的房子,議價空間應該會變小了
還是一直有人強調自住型購屋就沒差 進場買屋就對了...

真的不知道是哪裡沒差~??明明就貴的很~~??!!

是自我催眠 還是被建商蠱惑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