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第一波展店計畫沒有新板特區.除了觀光客的考量.
消費能力也是原因吧.這並不是指Uniqlo是高單價品.
而是指板橋區住戶平均值沒有經濟能力和鑑賞能力購買.
更精確的說.沒有當作一般成衣購買的習慣.不需要考慮半天的購買能力.
也就是我早上出門發現沒有內衣穿了.都在晾乾或是破損了想淘汰.
白天上班時即決定中午或下班晚上至Uniqlo買2件每件299元的SARAFINE內衣.
它大部分都是賣生活化的衣服.宅男或許很喜歡.但潮男就看不上眼了.
H&M和ZARA流行性較高.相比應該算比較潮.
不過猜測潮男仍視它為願意添購的品牌.居家穿著的好選擇.
H&M和ZARA單價雖略高.但目標年齡層較低.不像UNIQLO涵蓋範圍廣具指標性.
雖然失望第一波展店計畫不包含板橋區(我熟悉的地方).
但30家店的第2波展店計劃.應該可以看出哪個地方消費能力高吧.
板橋區加油吧.(雖然失敗機會大)
附帶一題.J+在去年開幕時滑一跤.九月會再賣一次然後絕跡台北.
口袋淺的JILSANDER粉絲不要錯過了.
SuperKaruru wrote:
對於那些住在月租將近...(恕刪)
應該是說~不懂怎麼搭配衣服的人
就算全身穿名牌~也穿不出那個質感
會穿衣服的人~有時候會讓人誤以為那衣服不便宜.但實際上衣服也不是什麼名牌
UNIQLO我也花不少錢~還沒進來台灣時就就開始買了
現在則是都買拿來當工作服.因為工作場合會弄髒衣服
需要穿到大量.不用太好的衣服~UNIQLO剛好符合原則

要特價才有那個價值~沒特價就不用買了
UNIQLO只贏在版型.圖案設計很多選擇
就算包裝再好.車工再好~但對我來講還是只有便宜貨的價值~穿壞丟掉也不會心痛
像它的素T品質就只有NT 100塊價值
衣服質料非常普通(比G牌還差)~如果要質料好.UNIQLO價格就不可能是平價
會這麼紅當然是靠包裝跟行銷策略
近來台灣市場還不到一年.還不成熟吧
所以產品選擇上暫時當然比不上其他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