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02 wrote:
不論那一種投資,最後...(恕刪)


嗯嗯,長抱是關鍵,只要標的選得對,入手也在某次的循環低處,是不用刻意追求最低價或最高價買賣~
若說對未來有沒有疑慮

其實還是有的

如果說歐債問題,也許我比較樂觀

我總是覺的,就算再差,一兩年就可以解決

所以對房地產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我之前對房屋價格可能下滑的因素之中,一直提及的有一點就是

"對台灣前景的長期看壞,會導致房地產開始下跌"

而今天出現了一個因子是值的大家觀察的

就是我們的對手韓國又再度加化了他們的競爭力

和美國簽定的FTA正式的法制化了

如果台灣在一定的時間內提不出因應的策略

很快的就可能被邊緣化了~

這才是我擔心的事............

stephen02 wrote:
若說對未來有沒有疑慮

其實還是有的
如果說歐債問題,也許我比較樂觀
我總是覺的,就算再差,一兩年就可以解決
所以對房地產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我之前對房屋價格可能下滑的因素之中,一直提及的有一點就是
"對台灣前景的長期看壞,會導致房地產開始下跌"
而今天出現了一個因子是值的大家觀察的
就是我們的對手韓國又再度加化了他們的競爭力
和美國簽定的FTA正式的法制化了

...(恕刪)


歐洲問題還真的很好奇怎在1-2年內解決..歐洲的根本問題是"入不敷出"..靠借錢過活..
跟卡債問題引起的風暴很像..差別在金額大, 且扯到各方政治角力..美國台灣兩個政黨就很難擺平對方..現在是17個國家.. 且人性有可能是"願意省吃檢用, 去救濟一個浪費成性將要宣布破產的人嗎"??

在美韓與歐韓FTA前, 台灣商品在主要市場的市佔一直在走低..表示商品失去競爭力..落後給韓國..
2011前5個月,韓國在中國市場占率已高達9.2%,反觀台灣則由去年的8.6%跌至7.5%...不知這算不算是競爭力長期走弱..

stephen02 wrote:
若說對未來有沒有疑慮...(恕刪)


或許不才小弟發言沒什麼說服力, 不過以租金報籌率來檢驗房價的合理性潘董也有同樣看法:

北京地產一哥:房市測溫 看租金回報率
2011/11/21
北京SOHO董座潘石屹 看出不合理 提前抽離住宅市場 手握900億現金 伺機出擊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擅長危機處理。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當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已經印證在今天熱潮逐漸退去的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裸泳者正在逐一現身中。不過,面對大陸房市急凍,身為北京最大地產開發商的SOHO 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卻顯得老神在在。

相對於許多地產商目前正身陷資金緊缺的困境中,上周在上海一場論壇,潘石屹略顯囂張地表示,「目前SOHO帳面還有近(人民幣)200億(約新台幣960億元)現金,資金充裕」。他開玩笑說,「公司現在手裡有200億現金花不出去,誰有項目,來找我。」

潘石屹之所以能在房市反轉之際仍不受影響,甚至保有大量足以過冬的現金,關鍵之一是,他早已看出大陸房價的不合理,提前抽離住宅市場。潘石屹說,看房地產市場得看其租金回報率。

大陸住宅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土地成本太高加上房地產炒作等因素,早已經導致大陸住宅市場房價太高、租金卻太低的不合理局面。

目前大陸許多城市住宅租金回報率只有2%左右,遠低於國際上公認合理水準,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買房不如租房」,而且現在的房價和一般民眾購買力的距離愈來愈大。
因此,四、五年前潘石屹就看壞中國住宅市場前景,SOHO中國也基本上不再介入住宅開發市場,轉而以發展北京及上海的商辦大樓為主。

另一個讓潘石屹得以無懼於景氣變化,至今仍保有充分流動性的原因,與他創業初期的一段經驗有關。

潘石屹說,他永遠記得SOHO中國成立不久,1997年4月某一天,財務突然跑過來告訴他,公司沒錢了、發不出工資了。潘石屹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一個員工,連老婆張欣都沒說。潘石屹一個人呆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苦思如何趕快籌措到應急資金。之後他將這一天日期寫在一張黃色便利貼上,貼在電腦上時刻提醒自己,企業缺錢的可怕,「一分錢可難倒一個英雄漢。」

潘石屹表示,做企業非常困難,缺錢是最大壓力。現在他公司帳面上有近200億現金。「有錢,心裡就踏實了」,不用太擔心未來經濟會有什麼波動,而能安心參加論壇。

對於大陸房地產市場前景,敢言善言的潘石屹在個人博客(部落格)指出,2011年對中國房地產行業來說將是非常複雜的一年,原因有二:一是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計畫;二是一些大中城市對住宅實行的限購政策。

潘石屹說,「現在到了最後一季,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都凸顯出來了,跳樓、跑路、砸售樓處等惡性事件集中爆發,住建部領導的一段講話、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都可能讓房地產股價有10%以上的波動。市場、人心如驚弓之鳥。」

他表示,如房價出現大幅上漲,需政府調控,調控手段很多,最先應考慮的是增加土地供應。同時也可用貨幣政策去調控,如增加利率、提高存款準備率、增加自備款成數等。

但最不可取的是採取行政命令手段,這對市場和中國十幾年來培養起來的市場機制的破壞,短期內難以恢復。如限購政策,開始實施時要組織一套機構、一批人馬,未來取消也很難,會給市場造成很大的混亂,讓一些人因政策的變化虧錢或賺錢,造成不公平。

對於大陸官方宣布,今年起三年內將興建3,600萬戶保障性住房,潘石屹質疑,他呼籲大陸官方應即使取消興建大量保障性住房規劃,改貨幣補貼方式進行,以免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23&f_SUB_ID=4079&f_ART_ID=251455

stephen02 wrote:
"對台灣前景的長期看壞,會導致房地產開始下跌"

而今天出現了一個因子是值的大家觀察的

就是我們的對手韓國又再度加化了他們的競爭力

和美國簽定的FTA正式的法制化了

如果台灣在一定的時間內提不出因應的策略

很快的就可能被邊緣化了~

這才是我擔心的事............
...(恕刪)


夾在中美兩大國之間 , 是否會因他們利益交換

犧牲台灣的利益,中國可以更有效壓迫台灣必須往 "祖國"靠攏

這是我一直在觀察的事


如果我是中國,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

在美國眼中,當利益需要取捨,這是值得思考的
zzxcv wrote:
或許不才小弟發言沒什...(恕刪)


大大,可別這樣說,基本上,我和大大討論,絕沒有看不起的意思

只是我不懂的部份,我覺的我就該閉嘴而已


一、大陸的房市下跌,但底是因為打房有效,還是利率太高,或是借不到錢或是您所說的租金回報率

事實上到底是那一條發生作用,我想應沒人說的準吧?

二、租金回報率在台灣市場而言,至少在住房市場而言,我雖然不知道這個理論那邊有問題

但我覺的他一定有盲點,要不然也不會喊不口理這樣多年了,但房價還是漲

三、房市的漲跌,最重要的是長線資金的動態。我指的經濟長期看壞,就容易使的長線資金撤出房市。

但這個長期看壞是指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長期看壞

如果大家都不好的話,這個資金也不知道要流到那去的情形之下

他還是會停留在房市之中

所以,我比較不擔心歐債,因為這是全体性的問題,房市反而比股市更具防禦性。

所以這樣資金應不容易流出房市

但如果是相對於其他國家較弱勢的話,那就難保這些錢不會跑路了~~

信心發生泡沫崩壞 是以信心的過度膨脹作為基礎

不管多少原因造成房價撐住不跌都好

那恰恰造成一個 風吹草動就可以使房價修正的環境
原因就是他必須要夠 高 夠危險

以此來看 以數字化 的投報率 來考量風險
是很有邏輯的(長線而言)

而不是 以 "感覺" 評斷 (然後還能寫一個長篇大論)

反之 用來判斷房價的起漲 也同理


個人對"房價怎麼樣都漲" 實在還想不出個所以然










kidd971 wrote:
數字化 的投報率 來考量風險
是很有邏輯的(長線而言)

...(恕刪)


以數字化的投報率來考量風險當然是合理的

但不能以數字的絕對值來評量

而是要以相對值來考量

如果其他的投資的不高於房地產,而且風險還超過房地產之時

那房地產的低報籌也會變成大家所最愛的了~~



再提供一些成交的現況給大家參考

內湖的成交也開始出現一些雜音

就以二期附近成交行情而言

一、麗城(中低樓層)成交58萬/坪(上揚)

二、長虹松林,中低樓層成交67萬萬/坪(上揚)

三、康寧城堡(37坪型)成交56萬及58.5萬(下跌)以均價61萬而言,下跌5%~8%

以最高價而言,下跌13%~15%

以上請參考~



stephen02 wrote:
由於近來市區房市的漲...(恕刪)


這種可能性越來越高了!

stephen02 wrote:
以數字化的投報率來考...(恕刪)


我比較想請教S大,二期的公園錄最近的價格有下修嗎?
頂樓那兩間樓中樓戶別賣了很久,不知道價格有沒有鬆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