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悲歌] 有老屋像中樂透,北市都更釋放超級利多

這個時代,
無殼族的計畫真的趕不上變化
生不逢時,買不起台北市,真的不必自責...
alogi wrote:
無殼族的計畫真的趕不上變化...(恕刪)


的確,計畫趕不上變化,世事難料
ejan1969 wrote:
不過長遠來看,以後台北市的舊公寓會越來越少,電梯大樓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20年舊公寓的價格在20年後應該可以買20年電梯大樓,所以電梯大樓的價格長遠來講是要下修的。




這個政策對之前建商不願都更外圍區預算是解套了,可是對中正大安等精華區域還是無法解套,中正大安很多的老公寓其實都是在六米以下的巷道內,這些區域就算是未來的某一時間點給予較高的容積率,還是受限於建蔽率以及其他的建築法規,樓高也有其限制(有其整體市容的考量),較多容積的獎勵也是無用.總部能在六米巷道蓋12樓以上的大廈,這樣東突起一塊西突起一塊的,因此在較多的容積獎勵在大安中正等精華區域幾乎是無解的.因為容積獎勵根本用不滿.所以我認為精華區大面積的電梯大廈供給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價格在未來不一定會下修.

harrison_cheng wrote:
這個政策對之前建商不願都更外圍區預算是解套了,可是對中正大安等精華區域還是無法解套,中正大安很多的老公寓其實都是在六米以下的巷道內,這些區域就算是未來的某一時間點給予較高的容積率,還是受限於建蔽率以及其他的建築法規,樓高也有其限制(有其整體市容的考量),較多容積的獎勵也是無用.總部能在六米巷道蓋12樓以上的大廈,這樣東突起一塊西突起一塊的,因此在較多的容積獎勵在大安中正等精華區域幾乎是無解的.因為容積獎勵根本用不滿.所以我認為精華區大面積的電梯大廈供給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價格在未來不一定會下修.


跨社區(跨巷道)的整合重建即可(化零為整)。整合同一區域零散狹小的基地,很多巷道在整合之後,就沒有存在必要。光復北路那帶大面積基地的國宅,過去不就是很多狹小巷道的矮房子?如今,狹小巷道消失、低矮房子與市場消失,而成為現在低建敝率、高公共空間綠地的高樓住宅。

所以必須要整合大區域的面積,那就必須整合的區域必須臨大路,這樣才可以避開樓高的限制.這再大安中正等精華區域還是不太容易的. 因為很多大路的基地早就已經蓋成12樓以上的大廈. 為何是政府要規定大面積的都更開發,或是要有完整的街廓,就是這個原因.不然臺北市就會變成東突起一個高樓,西邊又突起一個高樓.
harrison_cheng wrote:
所以必須要整合大區域...(恕刪)


若沒有辨法整合到臨路的公寓

那也只好認了~

臨路的大樓不可能拆掉

命也~~~運也

gcc0317 wrote:
為了選連任郝先生真的...(恕刪)


我也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幸好家裡十年前買了間舊公寓

若可以改建的話,就太好了

有新房子住,有自己的停車位

這政策真是太好了

只是希望有人來推改建~才能實現
這個消息出來,台北市房價短期可能進入盤整,個人認為影響如下:
一、老屋供不應求,但釋出量會減少。搶購者要注意風險,因為當老屋賣到與新屋一樣的價格時,甚至超過新屋,未來一坪換一坪利潤有限。所謂中樂透的說法並不正確,容積加倍,多出的部分是折抵建造費,讓老屋屋主免費換新屋,而不是老屋一層換二層。
二、內湖、南港等市郊喊價上百萬一坪,以及台北縣新板特區、新莊等地迭創天價的建案要注意,當台北市中心供給增加之後,必然會壓抑外圍房價,買高價要當心套牢。
houseintaipei wrote:
民生社區 就是這個光。
怎麼沒有人看出來,這根本是民生社區解套專案。
聯合新村 公教住宅 富錦新村
每戶土地都有20坪 ,每棟都是四層樓 都連在一起 ,40 戶就有 800 坪 ,門檻不高 ,更何況只要一半同意就可以動手。
一樓一定不會同意,因為有使用到緩拆的保留地違建,頂樓也有違建,但可能會接受,二樓和三樓同意的機會就很大。這就是為何要訂成 1/2 同意的原因。
快告訴我,如果不參加改建,要直接現狀賣掉,開一坪多少才對得起自己?


幫你算好了
民生社區的新成屋大概100萬/坪起跳
所以改建前的公寓開80~90萬/坪 差不多

松山區的新成屋大概是70-80萬/坪
所以改建前的公寓開50~60萬/坪 差不多

文山區的新成屋約60-70萬/坪
所以改建前的公寓開40~50萬/坪



好慘,我這波沒跟上.....我家是在4000平方米基地的30年老大樓
這下連搬到舊公寓來減少房貸都沒機會了....

harrison_cheng wrote:
所以必須要整合大區域的面積,那就必須整合的區域必須臨大路,這樣才可以避開樓高的限制.這再大安中正等精華區域還是不太容易的. 因為很多大路的基地早就已經蓋成12樓以上的大廈. 為何是政府要規定大面積的都更開發,或是要有完整的街廓,就是這個原因.不然臺北市就會變成東突起一個高樓,西邊又突起一個高樓.


是的,因此限制足夠的面積是必要的。670坪的基地,如果建敝率50%以下,是可以藉由建物內縮而營造出足夠的動線空間。

過去台北最高大樓是台北車站前20樓高的希爾頓飯店,現在則是高樓處處,所以適用於過去市容與建築技術的容積,早以過時。以低建敝率,大基地面積,高容積的方向,去規劃台北市的老舊區域,是正確的。事實上,日本最有名的舊有社區重建案例“六本木新城”,正是以低建敝、高容積、大基地的方向規劃,因而產生了此時遊客如織、繁華美麗的六本木。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