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ison_cheng wrote:
部要shock,我已經被shock了5年了.五年前我看青田街目前最棒的一個案子,開價也不過70萬.沒幾個月就賣光.後來就一直看房子.終於到2008年五月買在了建國花市這邊的案子.同樣也是70幾萬, 可是地點跟view已經跟青田街差很多了. 後來今年三月又買了一戶在南港的案子. 已經到了60幾萬.如果把雨遮公設等算進去,其實也到了70幾萬一坪(因為2006年以後的建照要雙逃生梯).所以同樣的70幾萬一坪, 這五年等於已經大部分想要買較新房子的人從最精華的大安區逼到了南港區或是大同區. 這就是現實.
大大們當時應該都會問,哪種人可以買的起這種價位,然後卻發現,價位越漲越高吧!
100萬一坪的時代已經來了!
我想起二十幾年前,開工廠的朋友的唏噓,
當時也是炒股比打工好賺,工廠老闆找不到勞工,大家瘋狂玩股票,玩大家樂然後一起完蛋的日子
現在只是把股票改成房地產,一戶房屋在台北市轉手可能就賺各1-200萬,仲介業賺各幾十萬
一年買各幾戶 賺的比工作高的日子,大家瘋狂的把手頭的現金換成房地產,買了一戶隨口開出去就是加價200-300拋售
每坪單價多少?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賺錢!
一些自有房產的,不斷打聽最近隔壁鄰居每坪賣多少,然後編織自己的美夢!
70萬一坪,還原公設比,差不多是實際坪數百多萬的房價,這種案件南港那邊有一大片!
然後投資客還不斷的加價轉手買入賣出這種把戲推升!
最後誰要承擔? 或許 何麗玲在某雜誌專訪上認為 要買要早這句話,時間點早這各意思,已經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