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約多台北人搬到新北居住,雙北是不是真的該認真討論合併了?

Euclid_173 wrote:
台北市已經沒有地了

在台北車站發展完後,一路向東到東區、信義計畫區、再到現在的南港,看似合理,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台北都會區的人口主要聚集處根本不在東邊」。

為甚麼市民大道會塞爆?除了他是台北市區唯一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另外最重要的是因為人口都在城市西邊,但中心商業區卻都在城市東邊

但台北市也無可奈何,畢竟更適合發展為核心的溪北、溪南根本不在台北市的管轄範圍內,一個城市,兩邊各自為政本來就很奇怪,台北拼命地向東發展,新北卻又提出溪北、溪南、台北市中心三核心發展藍圖,難道不覺得很衝突、很諷刺、卻又為台北都會區的發展感到無奈嗎?


台北市哪裡沒有地?還有北投士林科學園區、社子島和關渡平原,都還沒開發完

主要是新北市的幅員太廣闊,素質也不一,不可能全部併下來,頂多是併板橋和新店。

三重蘆洲新莊基本上要被併,很多台北市人應該會反對

台北市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北環段、東環段沒蓋好,整個交通網絡缺了一大塊,光從內湖科學園區到士林塞車可以塞一個多小時、坐捷運也是累得半死
a161622 wrote:
台北市哪裡沒有地?還...(恕刪)


我指的地,是適合發展為城市核心(CBD)的地

社子島的定位是生技輔助和生態住宅區
關渡平原遠期計畫是公園及生態住宅(可能變動)
洲美就算不走士北的老路,那個位子頂多就是第二個奇岩重劃區

現在台北為何發展漸漸不健康的味道跑出來,台北要發展核心,只適合往西找地(最根本的人口跟區位),但台北市因為行政區劃的關係,只能拼命往東找,說白了人口全在西邊,到底一直往東做核心幹嘛,台北自己一定也知道,但無可奈何對岸是新北市

南港發展起來我樂觀其成,但就不要炒起來最後變成第二個信義計畫區(全都人口進行高階消費非得擠到城市東部的邊陲地帶,就只因為他是核心),這行為真的超不健康,紐倫港東,乃至於全世界的主要城市,到底有誰是拼命的把自己的中心商業區往「反方向」的邊陲擠的?

至於你說的居民素質嘛,這點就是自由心證,台北市區如條通也是+9一堆,1967年台北併南港景美木柵等鄉鎮時,他才不管你南港是不是工業黑鄉勒,只要有地有人他管你那麼多,同理放在現在的台北為何需要這麼多顧慮?三蘆再差,人口跟腹地就是擺在那裡。

再者想不想併跟城市的合理發展根本就兩回事(這才是我最核心想表達的意思)

近幾年北捷已經進入遠期路網的階段,環狀南北東環、民生汐止、基隆捷運等等,都因為畸形的行政劃分導致停滯不前(缺工缺料也佔很大一部分,但不可漠視台北新北各自表述的問題),綜觀東亞的主要城市,還沒有哪個中心城市把自己畫的這麼小,導致自己發展處處受限的。

說白了,新北的淡水、三芝、五股、八里、林口、三蘆、板橋、新莊、泰山、雙和、新店、土城、三峽、樹林、汐止、烏來、深坑、石碇、坪林和桃園龜山台西都應該被劃入台北的範圍(有在關注遠期都市計畫應該能接受以上說法)

第一,生活區完全相同(不用扯什麼台北人沒事不會去新北,新北人也不會沒事跑去南港士北文山,市中心七區本來就不會移動到郊區,剩下的台北新北區域進市中心七區純屬正常行為,不要被行政區劃搞混了)

第二,合理化台北的發展,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新北西邊就做好他的衛星城市就好,這顯然是極大的錯誤,南港作為前台北縣南港鎮,若不是1967年就併入臺北市的範圍,難道現在會有接近都市核心的地位嗎?若新北市西邊的範圍也合併於台北市之中,隨著交通及都市計劃的導入,我不相信人口不會移動到新莊、板橋等計畫內的新都心,講利益的話,房價更是不可能會低於同為核心但身處邊陲的南港(抱歉一直以南港為例,只是這是最好舉例的案例而已,無冒犯之意)

第三,人口紅利高,且不需再探討台北人口外流的假議題(原來過個河而已也算人口外流喔,那我從塔悠路搬到行善路怎麼就不算,「不要過不同的河就換個腦袋好嗎」,等你今天搬到大屯山的西邊,或是搬到蘭陽平原,再來說這是人口外流

第四,有利必有弊,併入新北市後,人口會上漲到5-600萬,以舊台北市的本位觀點來看,福利及資源的分配勢必受到影響,但若以整座城市的角度來看,無須再花費多餘的時間與金錢進行以前跨行政區建設的討論,同時大量的人口紅利也會再次刺激台北的稅收(新北中小企業總部更多,且大型企業的總部也不少)

有些事情不是單一面看就好的,更何況是城市這門學問,凡事以「我」為出發點,台北註定無法成為偉大都市。繼續走整天羨慕東京香港新加坡的老路。
Euclid_173 wrote:
我指的地,是適合發展...(恕刪)


當初好幾個評估方案,也是協調的結果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5%8C%97%E5%B8%82_(%E7%9C%81%E8%BD%84%E5%B8%8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