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老舊公寓不要亂搶


houseintaipei wrote:
敬請賜教,如果面對道路再過去沒有建築物,而是公園,可以蓋得比較高嗎?

dove wrote:
不敢說賜教~彼此討論...(恕刪)


對啊~多多討論大家都更加清楚,這樣就不會被坑。

都市更新大致上的原則

1. 先用住一~住四,商一~商四去區分建地,各有其更新後的容積率。
2. 都更獎勵,有一些公設或是美化景觀的更新的話,可以有更好的容積率。
3. 周邊的特殊環境,道路比較寬,或是緊臨河道不會妨礙景觀或交通,容積率可以提高。

不過這些認定是由建商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通過認定才算數。我猜主管機關能不能把好關才
是重點,不然還是都亂核准+亂蓋。還有要注意建商是不是用最低的容積率跟住戶算,然後用
最高的容積率去申請過關。
天天走好運 wrote:
新院長新氣象,房價一定會漲很大

各位看看股市已經回魂了,下一波政策利多一定重回房市

開放大陸炒樓團來台炒樓,到時候各位就會恨當時很低不買,現在買不起了

到時候土地房子都被炒樓團買光了,他們愛出什麼價就出什麼價

到時候可能會有1億的房子,不要小看政策利多跟大陸實力

買房買樓~~窮人勿近~~


恩~希望這是反話

不是很贊成無條件的讓大陸買房團或是大陸金流進入
很多人經濟能力不好非自己所願
有的人也很努力讓自己變好過一些
物價和房市炒高了
對大多數企業和民眾沒有好處
合理的利潤可以讓市場生生不息
如果只為了貪圖眼前的利益
犧牲掉一同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
將來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 需要花更多資源去弭補.....
我有時候真想不通,
舊公寓的缺點新大樓一樣也會有,
只是時間前後的問題而已啊!
舊公寓有折舊問題,20年後的新大樓一樣有折舊問題,
現在買的貴,以後漲的回來嗎?
現在買的便宜,以後還會再跌多少?

我是這樣比較的
條件設定:
1.自住20年為前提。
2.同一區域案件。
3.相同總價。

新成屋大樓 20年舊公寓
單價 30/P 11/P
總價 400萬 400萬
實際坪數(扣掉公設) 9.31P(公設比抓30%) 30P(公設扣6P多 )
裝修成本 40萬(買家具家電輕裝潢) 150萬(更新裝修含家具家電)
新舊 全新 裝修完家裡全新
土地持分 有沒有1坪? 約10坪
20年後屋況 20年

若要改建

整合戶數好幾百戶
40年

若要改建

整合戶數10戶
20年後轉賣價格(計算通膨) 高於30/P? 低於11/P?



我不是有錢人,以上光是土地持分跟實際居住坪數就讓我選舊公寓了。
babycat_tw wrote:
我有時候真想不通,舊...(恕刪)


你的分析也有道理, 你這個假設如果套在好地段上, 20年後應該都會增值吧, 如果在不好的地段, 價格可以維持已經偷笑了.

babycat_tw wrote:
我有時候真想不通,
...(恕刪)


不知道你是拿哪裡的房子來舉例....

台北市似乎沒有"只有20"年屋齡的舊公寓,起碼都是將近30年起跳,老的到50年以上的也不難找,

另外台北市新大樓似乎也沒有30/P的起碼都40/P以上

舊公寓也從來沒聽說有11/P的最少都25-30/P起跳,

以台北市來講,同地段中古大樓與公寓差價約在5萬左右,而新大樓會差10萬左右,

而且一間房子要住到20年中間都不換屋也是很難...

小孩的出生,工作的轉換,老人家漸漸老了,收入增加存到錢等等...

所以計算起來會跟你的算法有出入...

另外舊公寓就算要改建,戶數就算少,問題一樣不會少的,不然台北市不會一堆超過50年屋齡的公寓了

我家有戶將近40年公寓談改建也搞了好久八字仍沒一撇,

自己家在北市公寓大樓店面都有,其實各有優缺點,

但換個角度看,

如果公寓好,那有錢人為啥都要住大樓?那個真正好顯而易見了。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CA91007 wrote:
不知道你是拿哪裡的房...(恕刪)





公寓只會越來越少,如果超過40年還沒改建表示地段不好或難整合,

我們這的公寓也不過30年左右,幾年前就有建商要來談合建,沒談成..

中正區巷子裡的住三用地一坪二百多萬,你說是房子值錢還是地值錢?????
有人說老房子難整合

如果整合難度不變

30年後一堆屋齡50年的舊公寓一堆 無法改建 慢慢成為危樓

這時候政府會不會放任不管? 還是會拿出各種優惠(增加容積率,補助XXX,區域整併等等)去讓這些老公寓快速改建?

政府會放任台北市一堆老公寓廢墟嗎?



魔術凶兆 wrote:
有人說老房子難整合如...(恕刪)



台北市的大樓也大都超過30年,個人覺得老大樓比老公寓會更難搞......

babycat_tw wrote:
我有時候真想不通,舊公寓的缺點新大樓一樣也會有
...(恕刪)

大大設定的條件有點問題我在這邊提出我的質疑:
1.新屋30/p、中古公寓11/p的就現在台北縣市來說,位置只能算上普通,要獲得好的改建條件並不容易,
而且,直接用總價往回推算購買坪數我總覺得怪怪的
2.中古公寓如果以五層樓計算,土地持份應該7坪多吧
3.最大的問題,我聽過有些人說30年以上的房子銀行貸款銀行對貸款時間就會產生壓縮,就銀行來說認定
中古公寓約50年的壽命,如果沒錯,20年後的轉賣價格影響因素跟地段就會有相當大的關係,按我第1
點的說明,就可以發現可能會出現很難賣的狀況,所以價格也很難講

當然,我並不否認大大的看法,不過我認為買中古公寓長住的話,除了考慮本身的狀況,也許必須評估在
未來銀行對房屋價值的認定,否則議價能力可能會被大幅縮減
babycat_tw wrote:
我有時候真想不通,舊...(恕刪)


同地區價差不可能這麼大.(因為土地價值會彌補一些房屋折舊)
那個新成屋30P和公寓11P應該不可能是同地區.
通常如果新成屋要26萬以上, 那同區中古公寓已經要16萬以上才肯談.
上新莊現在就是這樣.

公寓40幾年恐怕很難找到買方. 因為銀行會要求10年繳清.
只分10年本息攤還,沒有多少人受得了. 何況繳完這房子已經50年了....

所以只能住戶自行改建 , 改建公寓只有10戶理論上是比較好搞定.
但其實可能只是 絕對不可能 和 幾乎不可能 的差異.
很多公寓從20年談到40幾年還沒搞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