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房產真的相對風險較低嗎?其實目前很多投資客投資房產玩的是高槓桿的遊戲可以想樣一個投資標的物,有八成左右的資金可以融資,而且前幾年還可以只要付利息,相對來說,運用這樣的高槓桿,報酬率波動會增加,當然風險也會增加,房地產是長週期波動,所以本身價格不會暴漲或是暴跌,但是當運用這麼高的槓桿時,一點點的波動算回投資報酬率可能都會被放大好幾倍有人說,股票跟房產不一樣,如果賠錢,至少房產摸得到,同樣的一句話,如果不是用來自住,摸得到又怎麼樣?租出去的收益比搞不好還比一些穩定的股票收益還差。而且房市跟股票不一樣,同一家股票的普通股每股都是一樣的,容易流動,所以叫流動資產。不動產都有其特殊別性,每一戶,搭配位置、坪數、甚至停車位,都有不同的特性,好處是,買到搶手的地段跟標的物,怎麼樣都不會跌,買到不熱門的,看到別人都轉了三手了,自己這一戶還是賣不掉。也因此,其實房市被套牢的機會遠比股票高很多的。貸款成數越高,槓桿越高,越容易大賺大賠,如果一間房子貸款九成,只要房價跌個一成,就會吃掉頭期款。淨資產價值還低過負債,投資報酬率是負的。一直都說自住沒差,因為房價跌,Equity變成負的,至少還可以繼續住,投資的話呢?那自住真的沒差嗎?房價高也代表房貸高,一個人可支配所得就這麼高,如果房貸負擔變高了,其他消費力就弱了?那刺激內需,怎麼刺激?也別說要放眼世界,所以看外銷市場,很多外銷品牌都是要先在國內培養市場,有足夠能力才往外的。內需市場不足,只會抹煞更多可以國內市場創業的機會,然後社會貧富差距越大而已,有資源的越有錢,沒資源越沒機會。打壓房市升息當然有用,但是升息影響太廣,不如調整寬限期,第二間以上的房子縮短寬限期,逼迫投資課提前繳本金,對銀行來說,也可以降低擔保品價值的風險,不過這個實行可能也是有點困難。房市會漲會跌本來就沒人說得準,在知道房市這麼高還是有些朋友買房,才會發現原來台灣人還真有錢。不要希望政府能有什麼有效的打壓房市舉動,只希望不要干預就好了,之前房市漲也是政府的一些動作造成的,昨天還拿來當政績,今天就拿來打落水狗?現在台灣很多銀行的房貸放款在內部放款比率都高過風險管理的安全比例,房市跌的話,這些銀行處理那些壞帳呆帳也會吃不消吧,不然為什麼連銀行也成為房市的推手之一呢?只要政府不要放那些美夢,給大家假象就好了,就讓房市回歸市場機制吧,與其打壓房市,我比較贊成的是用實坪計算以及交易價格透明化,這樣大家可以更準確判斷地段的價值,也不會被某些無良仲介騙了。
前幾天與一位認識多年的醫師朋友閒談。由於他多年來買入超過五間台北市精華區房子(新屋舊屋皆有,但都不售出),所以很自然地問他未來有無出售或購入房屋的計畫?他說,他還在找目標購入(他只買精華區),目前已鎖定一間房子議價中。看來,一些長期投資者,似乎不太在意最近風風雨雨的新聞。
我認為近期是不太可能大跌的因為流動性氾濫的問題太嚴重了鈔票多資產少自然而然地原物料上漲房價上漲這種趨勢並不是一年之內就可以扭轉的過來的各國政府的救市機制以日本為前車之鑑也不可能驟然大幅升息除了澳洲等國家之外其他經濟體質不夠好或是借了太多前的國家更是不敢貿然升息想要在一年內看到房市崩盤或是大跌看起來真的有點難度的樣子
將來預期房價修正不修正 腰斬不腰斬研究了那麼多數據 政策 政黨 兩岸 資金 口袋深淺的其實都是嚎小如果你自己手上背了貸款 買了三棟房子 甚至五棟你現在會做啥事你知道嗎???說什麼自己多有錢 口袋多深 沒在怕 全都是鬼扯怕到睡不著都有而且有錢又有膽識的有錢人不到兩成 這兩成大都買帝寶剩下八成都是那些睡不著的巴菲特只有一個 剩下的都是俗啦比較多現在手上背了貸款 買了三五棟房子的一邊說沒事沒在怕的一邊都很忙的在賣房子現在是個好賣點 也是高點 賣出一定有賺 甚至大賺至少我的朋友是這樣的另外政府的那些動作根本上要房價大跌當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而且政府也不想要那樣 他只不過是做點假動作而已但不要小看假動作 重點在預期心理只要預期心理壓力在 狀況就會完全不同大跌跟大漲都一樣要死人一般人不管要買或要賣 要貸款不貸款 口袋多深多淺 重點在只要能睡的安穩 就行啦
dulinsu wrote:一些長期投資者,似乎不太在意最近風風雨雨的新聞。...(恕刪) 我認為你最好還是建議你朋友不要把房子拿來當作長期投資(尤其是現在進場)台灣未來二十年,是會跟過去的二十年非常不一樣的他如果想要複製過去二十年的房地產投資模式我想他應該會面臨流動性的問題(即使在精華區也一樣,除非他願意降價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