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建案評比....元利世紀匯,甲子園,謙御,正隆晶鑽,大同璽苑,,宏普鉑金苑,宏盛我城,京石隱,東方晶典,東方麗池,長虹菁英....

客觀上來說 D大也不是捏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請一些住戶跟投資客不用太激動

不過跟這個事情無關
講到那個建築獎
業內也沒多少人care啦

基本上 這裡就是大家分享訊息的地方
只要是事實 也沒什麼好生氣的
(至少我個人覺得D大很老實 也大方承認他家有都更)
(有些人也會把自己買房或賣房不好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D大分享的則是他自己都更的經驗 聯勤處理都更好不好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問一下當地人)

至於四季紅好還是不好
自住的話 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投資客的話 老實說 南港這幾個案子 那個案子優點比較多 缺點比較多 地段跟預售價格如何
其實熟悉的人都知道
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
大家客觀的交流一下意見囉




半大說的中肯
D大陳述的也都是事實~工安意外也非空穴來風

大家喜歡與否見仁見智
不過有名設計團隊加持
且還沒蓋好就獲獎無數也事事實
但某些大獎~真的可以肯定建案的品質嗎?

營造商認真實在的作事 不偷工減料 才讓人住得安心
我記得R13都更區,部是隨著時間容積會變小,最主要就是要縮短都更的時間,越托不是對原地主越不利嗎?另請問NY21不也是都更案,為何他那塊就可以這麼快成功呢?其他的都這麼難?

harrison_cheng wrote:
我記得R13都更區,...(恕刪)


其實住戶只要不貪,要整合是很快的
那些一樓及頂樓都想再分多一點
一塊住二土地要怎麼分得多?
504巷那塊前後兩間建商談了那麼久還不是後來停擺
原因其實很簡單...貪!
NY21那一塊為什麼談得很快,因為他是一塊空地,地主只有幾位,當然好談!
其他都更案為什麼進度這麼慢,應該說全台北市都一樣!

像我家權狀28坪多,都更完變29坪多,給一個平面車位,是你願意都更嗎?
舊公寓公設比不到5%,新成屋公設比30%,比我原來還要小,是要我住套房嗎?
而且這種30年以上的舊公寓,一定有違建,我家光違建加起來實用就差不多40坪,前後還可以停車。都更完變套房,剩一個停車位,我家有五口人,室內剩20坪,是要怎麼蓋四間房間?
並不是都更戶貪,而是建商給的條件很差,如果跟現在的住宅坪數差太多,不如不要都更,反正有沒有都更都一樣可以繼續住,又沒規定都更區一定要都更,大不了外牆翻新,反正市政府有補助!

Drango wrote:
NY21那一塊為什麼...(恕刪)


台北市後來不是有增加融資獎勵,可以室內一坪換一坪,如果是違建部分當然不可能再換成新屋的坪數.說實話住三或是工業區土地容積都很低,要能室內一坪換一坪很困難,台北市能都更成功很快的幾乎都市在大馬路旁的土地.
目前郝龍斌政策保障室內一坪還一坪,問題是建商規劃的原室內坪數有爭議,早期權狀只有土地權狀跟建物權狀,建物權狀根本沒有說明公設多少?陽台多少?就只有一個建物坪數,而建商用他們自己的公式算出陽台面積和公設面積,我要他們提出計算公式是根據哪一項條文算出來,到現在也說不出來,不然多算少算誰知道!

因為舊公寓違建面積很大,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補償方案,不然誰願意將40坪的房子,改建成29坪,原本可以停二台車的空間,現在只能停一台車。

有人願意將自己住好好的大房子改建成套房嗎?就只是為了住新房!

台北市都更進度慢,市政府和立委要負很大責任!


我家這邊不是工業區,已經改為住宅區,但也不是住三,市政府給了一個很特別的名詞,叫做特定住宅區,介於住三和住二之間,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那些市府官員和議員搞的鬼!
都更的黑暗面歐

ANYWAY, Drango大 會介紹我去看那幾家哩

這禮拜要去 check check out 園區街摟

請問有人去看南港的經貿JAZZ嗎?大概多少可以買到?謝謝~
Drango wrote:
我家這邊不是工業區,已經改為住宅區,但也不是住三,市政府給了一個很特別的名詞,叫做特定住宅區,介於住三和住二之間,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那些市府官員和議員搞的鬼!
...(恕刪)



(土地使用分區 特 策 )
並不是市府官員和議員搞的鬼喔?就我所知只要變更地目
就要捐地及回饋金、像南港路很多土地還是工業區、但地
目已變成策工、就是在等你的捐地及回饋金才會OK的、
天下沒白吃的午餐、不小心來個圖利罪、市府官員和議員
誰擔的起、世界明珠捐地及回饋金可參考參考。

對了沒捐地及回饋金只能照原土地使用分區使用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