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貓貓 wrote:不覺得石牌算天母但說真的我認爲石牌比天母方便多了 沒錯 , 石牌是石牌 , 天母是天母因為有捷運 , 石牌的交通便利性已經超過天母還有天母人坐捷運到石牌站轉車回天母的呢現在石牌站走路5分鐘內的新建案已經要90萬/坪了石牌站旁的石牌國中是台北北區最好的國中建中+北一女的錄取人數年年都是北區第一名石牌還有榮總 + 振興醫院所以 ( 捷運 + 醫療 + 學區 ) 才會這麼貴現在又有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議題所以房價上去就很難跌下來了
有時商用和住宅市場還是分開來看比較好,戴德梁行顏總喜歡講過河過橋過山洞就是蛋白區,但其實他所謂的蛋黃區也有便宜的,蛋白區也有很貴的,例外很多,所以我覺得聽聽有趣就好,他的說法也以商用不動產角度看適宜。真論住宅市場,看重的東西其實更多,規畫設計,產品定位,周圍小環境,而區位只是其中一項權重。以個人主觀角度並不會認為總價一樣的房子,林口A9全新規畫的建案條件比大安區四樓舊公寓差。以安全性的角度更不用說生命無價。畢竟你是住家不是做生意或辦公,是否在市中心很重要? 考量的點本來就不同。所以爭論台北市哪個區域範圍是精華區有其商業價值意義,但以住宅市場我覺得重要性相對低很多。老話一句就是未來的世界是年輕人定義的,我覺得年輕人喜歡的是生活品質而不是虛名,你不會因為住大安區舊公寓沒車位而覺得特別幸福 (說住大安區有面子),反而會覺得有管理有人收包裹有收垃圾而覺得很方便很舒服。更何況區域發展是會變動的,區域房價豬羊變色是進行式而不是鐵板一塊。所以執著於哪個區域意義真的不大。
samlee wrote:有時商用和住宅市場還(恕刪) 北市住宅還是有利一個是商辦在附近..別人塞車塞到翻..自己一下到公司一個是購物各種東西幾乎都能滿足(除了鄉下用的農具)..有時住其他縣市偏點的地方為了一個小東西..可能要開車大老遠入自己縣市的"城市"或是像是電腦這玩意好了..外縣市可找不到光華商場這種區域...甚至電子材料行才幾間另一個是學校資源多還有醫療資源也多
CcCManCcC wrote:北市住宅還是有利一個(恕刪) 有些人士主張, 有Ubereat跟網購能送到的地方,住哪裡都沒差?那其實花東都可以住了,只是在台北上班的話,先抓抓自己可以忍受的通勤上線時間上面也講了像3C 用品 你想摸到實物多比較幾家,實體店還是不可取代北市一條路上全部買齊不是問題,還貨比三家。另外生活品質更難定義了,有些人就是要住大房子才不壓迫,但你在台北租或買手骨都要很粗常住台北市的人才能體會這種方便,很難形容的。連過條河的新北感受都很不依樣。所以台北 新北 外縣市 完全是不同的居住感受。不然天龍人戰 大安 中正 中山 信義 是在戰什麼? XD另外年輕人對品質的定義,比較林口新房跟北市蛋黃舊公寓要當一個快樂的社畜,沒有一個人不希望下班就秒回家,同事一約捷運一搭就到精華區夜店了說住淡水桃園要早回家不跟還被白眼XD貪心一點就要住台北蛋黃新房,但沒富爸媽有可能自己買嗎?怎麼我周遭年輕人講買房就不想討論,但個個想住北市蛋黃,要他們務實點先買林口桃園三峽每個通通都租房在北市公司附近。真的要買都說花錢了,不如痛一點買新北套房也算投資自住,再存多點錢就挺進北市了,只是那時候也不年輕了而且還是只能買中古屋。XD這種輪迴不要講商圈轉移,百年內都難改變,算算自己還有幾年能活?
CcCManCcC wrote:好啦,沒啥好吵掛台北市門牌就算拉省得爭議再爭大概要古代"台北城"範圍才是台北市....連行政院..迪化街都不算台北城內(總統府為中心,方圓不到善導寺) 把城門連起來,就是"台北城"。碰巧有古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