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hwen95 wrote:
房子一定要住,車子可以坐大眾工具,食物原料上漲政府就會干預,房子要跟食物比不是跟車子比
車子可以坐交通工具,可以是捷運、公車、小黃等等。
房子一定要住,但不一定要買,也可以租(租金行情不是一直都偏低嗎?那豈不是對於租屋族很有利嗎?)。租買也不一定非得挑選新房子、台北市。
s46511 wrote:
我的意思不是說什麼跟什麼比
而是說任何物品本來就是會有買得起跟買不起
當買不起的時候應該更務實的去賺錢、存錢
或者給自己更多的替代性選擇
吃魯肉飯會飽
吃排骨飯也會飽
不要每天在那邊說頂翅很貴、王品我吃不起
沒錢買就先找地方租阿
先買相對交通方便的次級區域阿
特偵組 wrote:
一個年輕人買的起跟買...(恕刪)
teramars64 wrote:
所以,您上面這段話不是說明了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嗎?
因為貸款成數少,利率高,需要更多的自備款才能達到購屋的門檻.
至少,您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買的,而是有家人的支持才能
買到的,不是嗎?...(恕刪)

fantasyalex wrote:
每次都喜歡拿大學生畢業的22k來換算在台北市買房要多久,之後再說台北市房價太高比其他國家的平均還高,我周遭的青年朋友,月入三、四萬到十幾萬的都有,薪水22k的是要怪他以前上課都在啃雞腿打電動,還是要怪薪水給太低,為什麼同樣的景氣同樣的學歷,有人可以剛出社會就有三、四萬的月薪、有人只有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