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的青年節......買不起房子, 世界最痛苦的台灣青年族群...........


yehwen95 wrote:
房子一定要住,車子可以坐大眾工具,食物原料上漲政府就會干預,房子要跟食物比不是跟車子比


車子可以坐交通工具,可以是捷運、公車、小黃等等。

房子一定要住,但不一定要買,也可以租(租金行情不是一直都偏低嗎?那豈不是對於租屋族很有利嗎?)。租買也不一定非得挑選新房子、台北市。

我的意思不是說什麼跟什麼比
而是說任何物品本來就是會有買得起跟買不起
當買不起的時候應該更務實的去賺錢、存錢
或者給自己更多的替代性選擇

吃魯肉飯會飽
吃排骨飯也會飽
不要每天在那邊說頂翅很貴、王品我吃不起
沒錢買就先找地方租阿
先買相對交通方便的次級區域阿
不然就是抱住現金等時機再進場阿
時機一陣一陣
沒有永遠的漲、也沒有永遠的跌
要期待政府做些什麼改變也是有限
小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務實的賺錢、踏實的存錢、等待時機
這樣看似很消極
但真的比較實在
至於標題講的
年輕人買房子
真的慢慢來,事業才剛起步而已
就算房子再便宜也一樣
不要急著讓自己負債

至於台北市房價便宜嗎?
我當然覺得不便宜
我是南部小孩
每次回家看到很棒的全新透天500~600萬
我不會心動嗎?
何嘗不想回南部工作
但是有辦法嗎?
小老百姓能做什麼?認命阿!
既然都在台北市工作了
那就只能選擇租房子或買台北縣不是嗎?
認識自己的能力,做當下最好的選擇
才是對的阿
我也是年輕人,但是我不選擇自艾自憐

WonderDragon wrote:


那年代一般人500萬房子要跟銀行貸款400萬是不可能的,

才只肯貸款約一百多萬而已,其他都是父母親友的借款,利息都是約定利息小於6%,

以前文章有提過,我隔間套房出租,每月平均也有5~6萬收入,

師大那很容易出租,大約五、六年就還清了。...(恕刪)


所以,您上面這段話不是說明了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嗎?
因為貸款成數少,利率高,需要更多的自備款才能達到購屋的門檻.
至少,您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買的,而是有家人的支持才能
買到的,不是嗎?
s46511 wrote:
我的意思不是說什麼跟什麼比
而是說任何物品本來就是會有買得起跟買不起
當買不起的時候應該更務實的去賺錢、存錢
或者給自己更多的替代性選擇

吃魯肉飯會飽
吃排骨飯也會飽
不要每天在那邊說頂翅很貴、王品我吃不起
沒錢買就先找地方租阿
先買相對交通方便的次級區域阿


一個年輕人買的起跟買不起的問題,那的確是努力賺錢存錢就好!

一萬個年輕人買的起跟買不起的問題,那的確也是努力賺錢存錢就好!

那絕大多數年輕人買不起呢?那我們要給她們其他的替代性選擇是什麼?

是能夠在其他城市找工作活絡全台灣的都市,還是多數繼續呆在台北才有工作可是房價她們買不起?

其他都會地區的年輕人薪水或許比台北低很多,工作機會也少很多,但她們不用花20年的歲月去買一個交通方便的次級區域! 

但是台北年輕人需要,假如我們認為台北本來就不適合年輕人居住,那我們應該引導她們去其他都會地區就業!


特偵組 wrote:
一個年輕人買的起跟買...(恕刪)


說得沒錯, 台北市既然已經"爆滿", 舊的建設,公司等等, 當然沒辦法強迫遷移,
但新的公司,園區總該設到別的地方吧, 既然這些老兄都說那些地方"交通"也很方便呀, 很好,
那為什麼畫一塊做內湖園區,還不夠, 再畫一個南港園區, 還不夠, 再搞一塊地準備給鴻海,
還不夠, 又想搞一個科學園區. 奇怪啦, 你明明就說沒有地沒有地,啊這些動不動幾萬坪
的地是怎樣? 是老天爺用Zoom In / Zoom Out放大的是吧? 都說台北擠到極點,
這些工作機會卻還不斷的設在台北市, 政府到底是在國土規劃還是在跟財團炒地皮呀?
當人們抱怨說房價貴, 就說我在"很近"的地方蓋房子給你, 那麼,為什麼不把Top的
產業設在這些"很近"的地方? 這時就會說那些很近的地方太遠,真是不亦怪哉.
所謂的"很近", 誰相信誰是白癡啦!!!!

另外,另一個M兄講什麼升息的後果, 看來您對於通膨的影響不太瞭解. 你講的,升息時房貸
戶比如要多付10萬, 不升息, 這10萬就沒有人付嗎????當不升息, 廣大的民眾沒有增加他的
存款,以前賣100塊的現在賣102塊, 但你的存款100塊只變101塊,你就必須為此多付1塊,
是廣大的群眾在為這些借錢的人負擔不升息所付出的代價. 現在很慘就是這樣, 央行因為
玩房產高槓桿的人(一些是投機客, 更多是政府/央行騙去借錢的,本來還買不起的人)太多了,
多到會"動搖國本",結果, 遇到物價飛漲卻動彈不得, 因為一升息, 死掉一狗票, 而且, 屆時大家
都會知道, 這些死的人大多是當年被你央行騙去買房子的人(不就有幾位老兄說什麼年輕人
應該40歲買房, 我也同意, 但為什麼現在一堆20幾歲的人買房? 明明就是還買不起的年紀,
錢從哪裡來? 家裡通常貼個頭款, 但8,9成的錢卻是政府與央行"鼓勵"銀行借給他們的,這條
要算誰頭上? 阿扁就抓去關了, 現在只有央行總裁還在位置上,還幾A咧. 不禁讓我想到葛老,
到最後, 我們才知道, 他一個錯, 要幾億人付出代價. 我覺得台灣現在就是類似的情況),
而當時的央行總裁"就是你"!!所以央行只有光喊喊口號, 卻不動作. 原因就是因為 , 怕打自己嘴巴.
房價一崩, 央行總裁只好鞠躬下台, 因為當年這些政策他也是主導者, 推都堆不掉.
這份私心, 在3月連存準率都出乎大家意料不調, 我覺得可說是完全赤裸裸的顯現出來.
也由此我推測6月時不得不升息, 但其幅度會低於原本預期的一碼,而只有半碼.
房市也因政府放棄了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央行升息, 而在年底前不會有太大的
變化(最近房仲放出什麼台北市降價的風聲, 我覺得根本就是因為最近詢問度太低,
而放出的假消息. 雄哥更厲害, 明明就是銷售數字難看, 趕快講說他要開始惜售, 利用提高價格來降低
銷售率---你就直接撤掉賣場就好, 還養人去抬高售價咧...). 但泡沫的現象,除非老天爺變錢出來
(總統府突然挖到幾十萬噸黃金, 或者冒出幾億桶石油,讓大家幾百年不用繳稅), 不然局勢不會
改變, 而越晚破,越嚴重. 引鴆止渴就是這樣.

另外M大哥, 一坪蓋2.5~3坪的你跟我講是商業地王區, 稍有常識的人看到2.5~3當然認為是
住宅區, 我覺得, 你可能要去看看商業區的容積率,增加一點常識吧....你這樣算出來的建坪售價
是差好幾倍以上, 一坪一百萬,你算出來變300萬,另外, 大家都是說住宅, 你突然用商業地來算,
我不知道這個的目的是什麼耶. 拿商業地王的價格來參與住宅區的討論, 也不說明,
你覺得合適嗎??????怪哉.
teramars64 wrote:
所以,您上面這段話不是說明了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嗎?
因為貸款成數少,利率高,需要更多的自備款才能達到購屋的門檻.
至少,您20年前買房子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買的,而是有家人的支持才能
買到的,不是嗎?...(恕刪)


20年前銀行貸款很保守,我只有大約40幾萬自備款,

銀行只願意貸款約100多萬,父母借大約90幾萬(也要還錢的),

其他和一個親友合資買(一人一半),

後來他嫌買太貴了(1988年有偉人去世,房市比較亂),我多十萬買下他那一半,

但是錢我算是跟他借的要利息可以慢慢還。

所以後來我沒有自住,隔成套房出租還錢,

到現在那透天厝我沒有住過一天,都是在出租賺錢。


20年前買房子相對比較容易!

那時我也可以去買師大附近的中古公寓30幾坪2~300萬左右,就是件輕鬆的事!

現在這樣的公寓沒有1500萬左右你買不到,現在年輕人薪水多少?
標題下的怪怪的
拿一個國家的首都地價去跟別的國家平均地價來比,然後說台灣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
如果拿台北市的地價去跟紐約、東京、上海、北京、香港來比就會發現台北市的地價便宜很多,大陸的國民平均所得還比台灣低很多,難道他們也要整天吵著要讓每個年輕人都要在北京上海等市中心買房嗎
新聞一天到晚拿帝寶、信義之星的價格來舉例,說上班族不吃不喝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買,然後嫌房價太高
是誰要每個人都住豪宅、都一定要住台北市
台北縣市的偏遠地方也還是有不貴的房子,卻一直想住台北市市中心,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每次都喜歡拿大學生畢業的22k來換算在台北市買房要多久,之後再說台北市房價太高比其他國家的平均還高,我周遭的青年朋友,月入三、四萬到十幾萬的都有,薪水22k的是要怪他以前上課都在啃雞腿打電動,還是要怪薪水給太低,為什麼同樣的景氣同樣的學歷,有人可以剛出社會就有三、四萬的月薪、有人只有22k

台北市就只有那麼一丁點大,很多房子以前都被老一輩的人買走了,現在醫療制度死亡率又怎麼低,十幾年前台灣也只有兩千一百萬,現在都兩千三百多萬人了,如果每個剛出社會工作個幾年的人都可以在台北市買房子,用不了多久台北市就沒房子可以賣了
fantasyalex wrote:
每次都喜歡拿大學生畢業的22k來換算在台北市買房要多久,之後再說台北市房價太高比其他國家的平均還高,我周遭的青年朋友,月入三、四萬到十幾萬的都有,薪水22k的是要怪他以前上課都在啃雞腿打電動,還是要怪薪水給太低,為什麼同樣的景氣同樣的學歷,有人可以剛出社會就有三、四萬的月薪、有人只有22k


22K也好,十幾萬也行!

請問十幾萬的月薪,能買的起50萬一坪30年老公寓嗎?

我認識的某各經理就這價碼,他買了華廈,4年前買的,價格還沒現在這樣高的時候買的,也買了1600多萬貸了1200萬,其他的自備款+家具家電啥的就要了他500萬!連裝潢都省了就住進去

你說他輕鬆嗎? 他可熬的勒! 每各月薪水去掉一半多,加上政府抽稅,勞健保抽!

他活的可緊了!人家薪水高,房屋單價買的便宜都這樣辛苦了,就深怕工作出了點問題,利率涨了些死命的熬著!

你想現在年輕人有幾各出類拔萃領十幾萬月薪? 有幾各像那位經理一樣工作十幾年身存了7-800萬當自備款

就算有現在房價可不是四年前那各價碼?!

這種薪水算頂尖族群的青年都快熬不住了,更何況多數年輕人!!





marcus200115 wrote:
說得沒錯, 台北市既...(恕刪)

我想你說的都沒錯~~錯的是我~
小弟狗嘴吐不出象牙~~
不向您有法舌燦蓮花~~講的頭頭是道~~
如果您能把房價降價的話~~您到是說的方法來聽聽~
不用講的一堆用升息個幾%房價就降價了~~
有需求的人就是有需求~~
我是建議把總統府遷到中部~你說如何~
把統籌分配款多一點給中南部~~
我想市場是供給與需求的~~
當市場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房價自然就上揚了~~
供給大於需求~房價自然也就下滑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