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了解房市走勢的人進來吧!

taiwan2008 wrote:
歐債問題 會有影響嗎...(恕刪)


放心啦~歐洲已經慢慢走向復甦的道路了~

歐洲央行狂印鈔票不會沒有用的~

歐豬四國的債務問題,很容易用通膨來"解決"的~

道理是這樣的:

在10年前,100萬買得到一間房子,並且在那時政府向你借了100萬

10後,政府還不出錢來,又不能賴帳不還,所以他利用發行鈔票的權利,多印了很多鈔票,導致相同的房子必須要用200萬買來~在10年後,政府要償還10年前,向你借的100萬,是不是變得更容易?

但,政府還給你的錢,數字是沒變少,但價值卻變少了~

因此,國富論的作者亞當史密斯曾這樣描述通膨,他說:通膨可以從數百萬人中掠奪財富,而這些人卻毫無知悉

WeiWei543 wrote:
由這個角度去探討還蠻...(恕刪)


簡單,台幣本來就是長期被低估的貨幣阿~

只是美國情況太糟糕,國際熱錢得找有賺錢機會的地方鑽~

在此時,長期被低估的台幣就會被看上阿,迫使央行必須放手讓台幣升值"一點"~

前面有人提到,台灣的經濟實力不比南韓差,但為什麼我們的購買力卻不如南韓~

為什麼我們去韓國時,總覺得韓國東西好貴?

道理在於,我們手上的台幣長期被低估阿~

mudada wrote:
2.如果照您的分析還...(恕刪)


有阿,把閒錢換成美元,等著美國升息,美元轉強時,等著彭神表演,看他如何再度打壓台幣的戲碼~

在等待的過程中,把美元存成定存~雖然美元定存比台幣定存利率還低,但差那麼一點點,沒差吧?

目前台幣升值已接近頂部,但離底部比較遠,因此在此時賭台幣貶值,會比賭台幣升值,贏的機會大一些~

只要央行打台幣打貶後,央行、以及諸多企業就會產生"匯兌盈餘",帳面上"賺"到更多錢,經濟數字不就更漂亮?企業賺到更多錢之後,不就更願意雇用更多人?雇用更多人之後,那不是有更多人變成有消費能力?

這就是低估台幣的美妙之處~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105000039&cid=1207

巴菲特 看升美國長期利率
2011-01-05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股神巴菲特的柏克夏海瑟威投資控股旗下金融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Finance),在新年第一天發行總額15億美元的公司債,其中大多數為固定利率,以取代浮動利率的舊債,顯示巴菲特認為美國長期利率可能走升。

 根據彭博社彙整的資料,柏克夏海瑟威金融當日總共發行3批公司債,分別為額度7.5億美元票息4.25%的10年券種以及票息1.5%與採浮動利率計息額度各3.75億美元的3年期券種,其中10年期券種利率較同天期國庫券殖利率多0.95個百分點,而其浮動利率券種利率也較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高出0.33個百分點。

 渣打銀行派駐香港的信用策略部門主管錢德(Vijay Chander)表示:「巴菲特的每一個交易動作都受到市場高度關注,這次的發債透露他認為美國長期利率可能走升,這與我們評估美國經濟正在改善的看法一致。」

 美債指標國庫券10年期券殖利率去年10月最低一度跌至2.33%,周二來到3.35%。

 根據彭博社向66家銀行與券商所作的預測訪調結果顯示,10年期國庫券殖利率今年底前將揚升至3.53%。

 根據柏克夏海瑟威金融周一申報的資料,發行新債所得的款項將用來償付今年到期的浮動利率債券。根據彭博社的資料,柏克夏海瑟威金融共有15億美元的公司債將於1月11日到期。

 密西根五三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資長史戴波利則指出,柏克夏海瑟威此次新債中發行浮動利率券種比較特別,因為各項調查都顯示市場預期利率後市看升,「雖與市場不同調,但我認為聯準會實際升息的時間會比市場的共識還要晚。」

 Cabot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拉爾金認為,巴菲特發行浮動利率公司債可能扭轉有關發行結構的市場預期,「他是這麼精明,其他人可能跟進。」


ulis wrote:
小弟目前住台中.版大...(恕刪)


這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台灣地區的財富大部分都集中在北部地區的人手上(每增百元存款 北縣市就占六十元
)~

北部地區的人要炒房,最遠到台中就很遠了,而且現在都"就近"在桃園以北地區炒,所以投資客比例很高的林口、三峽就符合距離夠近且夠便宜的條件~真的阿,如果是你,你願意跑去多遠看房子並投資?

因此,每次房市走空頭時,台中房市總是跌得特別兇,因為台中有點遠,而且真正住在台中的有錢人其實不是太多,都是去投資比較多~

2009/03/25 中國時報
好會存!台灣錢進「黃金5縣市」
【陳怡慈/台北報導】

 台灣錢淹腳目,都淹哪去了?據統計,過去十年,台灣每增加一百元存款,佔全台人口不到三成的台北縣市就包辦六十元;若加上桃園縣、高雄市與新竹市,更是合計拿下七十六元,集中化程度,連老銀行員都說嚇一跳。學者則疾呼,這絕對是政府必須嚴肅看待的課題。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過去十年,我全體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共增加九兆三千多億元,「黃金五縣市」就占七十六%,相較下,全國二十五縣市中,存款增加比重不到一%的,含:宜蘭縣、苗栗縣、雲林縣、屏東縣等在內,就有十四個,已超過五成比重。

 每增百元存款 北縣市就占六十元

 中研院院士管中閔說,這項全台各縣市存款分配統計,反應都市化帶來的所得分配不均,也凸顯知識經濟時代,都市化程度越高,越可以用知識賺錢,進而產生較高所得,知識經濟在這個時代越來越佔便宜。

 問題是,管中閔說,所得加速集中代表的另個意涵是:農村縣市的人員與產業持續流失;貧窮縣市的相對劣勢位置,從平均值的角度來看,其低於平均水準的地位是不可能被改變的,只能使其不要被邊緣化。

 如何填補差距?管中閔說,馬政府想推「一鄉鎮一產業」,這方向在他來看是對的,各鄉鎮必須有自己的利基否則無法產生財富,他說,馬政府未來三年的經濟或社會福利政策,必須力求改善此一失衡情勢。

 如此高度集中 連銀行員都嚇一跳

 台灣存款高度集中「黃金五縣市」,連資深銀行員都嚇一跳。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韓仕賢說,難怪大型民營銀行或外商銀行會想競標RTC接管的問題銀行,標到後可申請遷移分行到台北縣市或高雄市,連動所及,大台北成了銀行財富管理一級戰區,「台北人真有夠好野,可以享受便利、優質金融服務,光是一條南京東路,銀行多到比便利商店還多。」

 瑞士銀行台灣區財富管理負責人陳允懋則說,中南部存款比重少,可能是以製造為主的中小企業主藏富海外,無論如何,台灣財富集中台北到新竹的「黃金走廊」是不睜的事實,對外銀來講,只要台北市場做起來,就代表在台成功一大半了。

 富蘭克林投顧創辦人劉吉人說,政府或許可以透過統籌分配稅款,改變不均情勢,但他強調:「我們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況且,存款多不代表幸福,像宜蘭人,可以喝到比較好的水、吃到比較好的蔥,這是台北人享受不到的。



yunyunhome wrote:
央行是這波房價的始作俑者,結果很多無知的百姓卻極力推崇央行總裁彭淮南,還封他為"彭神"~唉...無知到這種程度,也只能搖頭了~.(恕刪)

1,彭老不是神.
那如果是"神"來做央行總裁,他會怎麼做?

2,我的理解這次"打房",目的不在於公平正義,也不在於讓年輕人買得起房,
而在於壓制避免泡沫爆掉...其實我認為大陸也是..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是真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也是真的.
但認為打房是要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那真的過度想像了.
你贊成這次壓抑房價的奢侈稅政策嗎?

3.如果不壓制的話,會不會發生像日本泡沫爆掉的事?
如果不會,日本發生的原因為何?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毛大爺 wrote:
總之,接下來房市會怎...(恕刪)


我只提供判斷的方法,但我沒辦法預測走勢

天知道央行接下來怎麼玩?天知道還有什麼原因嚴重衝擊消費信心與投資信心~

例如SARS就嚴重打擊消費信心與投資信心,因為很多有錢人就連吃飯都盡量避免了,更何況是買房子?

美而美 wrote:
貨幣供給量是反應勞動...(恕刪)


人口移動的因素影響其實不如想像那樣~

主要是看移入的人口,他們的財富變化~

因此,我常常講,該地區的房價其實或多或少是反映當地居民的財富變化,尤其是真正住在那個地區的人~

舉例來說,最近這幾年,台北市的人口其實是減少的,但台北市房價卻持續飆漲~

主要就是台北市的有錢人,在這個絕對有利於有錢人的時機下,他們賺錢速度遠遠超過你我的想像,而移出台北市的人恐怕有蠻高比例是想賣掉房子,抽出現金來花用

寧可犧牲在台北市相對優質的生活環境,就只為抽出現金,通常都表示他的財富其實市趨向減少的可能居多~當這群人移入房價相對低的地區,很可能只是受到低價吸引,所以雖然移入人口頗多,但他們沒能力、也不願意瘋狂加價買,使得人口是增加不少,但房價拉不起來~

相對的,被台北市優質的生活環境所吸引,而從台北縣移入台北市,他的財富應該都是趨向增加,而抬高了台北市的房價~

也就是說,移入台北市的人是財富增加居多,而移出者則是減少居多,所以台北市人口雖然是減少,房價卻被推升起來~



http://edn.gmg.tw/news/view.jsp?aid=280007&cid=47
台北市、基隆市人口減少

2010/06/08 17:22 轉寄 列印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8日電】內政部發布統計指出,99年5月底人口數為2,313萬5,715人,較上年同月增加7萬2,688人。台北市人口減少率最高,減少千分之5.13。
內政部指出,就縣市別言,與上年同月比較,人口增加率最高者為金門縣千分之78.34,其次為連江縣千分之21.07,再其次為澎湖縣千分之19.99。

台北市反而減少,減少千分之5.13,其次為基隆市減少千分之4.98,再其次為屏東縣減少千分之4.12。

依據戶籍登記資料,截至99年5月底止,共有786萬131戶,與上年同月比較增加15萬3,929戶,增加率為2.00%。

就縣市別,以台北縣138萬8,539戶最多,占總戶數17.67%,其次為台北市97萬3,131戶,占12.38%,再其次為桃園縣66萬2,649戶,占8.43%。




美而美 wrote:
簡單講就是參與金融投...(恕刪)


日本的情況與台灣大大不同~

日本始終走不出房地產泡沫崩盤的陰霾主要是日本企業也受到很大的打擊~

與台灣1990年崩盤相比,當時受到房市崩盤影響的企業法人非常的少,幾乎都是個人,使得企業可以不受到房地產不景氣影響下,持續投資並想辦法從國外賺錢~

相反地,日本企業是瘋狂地買樓,甚至買到美國去了,還誇口說要買下美國~

結果,房市崩盤後,日本企業受到很嚴重的打擊,因為他的資產負債表其實已經是負值了,他等於是實質上破產了,只是靠繳交利息維持下去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企業只能不斷地想辦法償還負債,讓資產能夠大過負債

然而,當幾乎所有的日本企業都在償還負債時,誰還借更多錢呢?日本企業都不願借錢,不願擴張產能,而不斷裁員~這就嚴重打擊一般員工的消費信心,進而打擊到零售業,然後又惡性循環地,打擊企業,企業又不願雇用更多人~企業獲利難以提振之下,就連日本有錢人的收入也沒有明顯增加~

如此循環下去,不論用哪招,日本的經濟始終振作不起來~靠著日本政府不斷瘋狂舉債(已經飆升到200%),代替日本企業花錢之下,日本經濟開始慢慢走出陰霾~

也就是說,日本房價跌個沒完,這跟日本人口老化關係不大,你只能說這是結果而已~

因為,經濟不振,年輕人找不到好工作,對未來感到悲觀,進而降低新生兒出生率~

老人壽命延長,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之下,當然就有你說的現象~

台灣也差不多,所以新生兒出生率也非常非常低~

主要是一般人生活更苦(這點可以從勞動成本創下歷史新低看出),更不願意生育小孩~

但,由於台灣的有錢人根本沒受到什麼傷害,他們繼續靠著錢滾出更多錢,持續推升房價~

修電腦 婚宴喜慶快照 wrote:
北市房產以前七年一循...(恕刪)


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房市總有一天會回歸基本面(居住需求),不管是自住或投資還是要考慮最壞的情況~

現在很多房價上漲,都是受到台北的投資客影響,那不是真實地反映當初居民的財富變化~

也就是說,也許某些還沒被炒到的地區,會因為台北人覺得便宜,而紛紛投入,進而拉動該地區房價

但是,萬一遇上房市修正時,由於當地居民根本買不起,而台北投資客又不願去住

結果,當房市的買方只剩自住客(例如目前的情況;投資客都在觀望,只剩自住客還在看房子),若會去住該地區的居民收入買不起時,很容易因為沒有買方,導致價格跌得特別兇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房市崩盤時,總是低價區跌得特別兇,而高價區反而被撐住

因為,有錢人喜歡高價區的優質環境,同時雖然知道可能還會再跌,但基於諸多因素(例如小孩學區的問題),他還是照買(小孩的學習與成長無法等)~

相對地,房市崩盤時,通常經濟也不太好,窮人只會收入更低,他們更是只能接受更低的價格而已~

總之,在風險上來說,通常是單價越高,風險越低~

畢竟,在崩盤時,有錢人的財富頂多只數字變化,他還是有很多錢可以買房子~例如,郭台銘財富少個30%,他還是有幾百億可花用,但對普通人就是嚴重打擊了~

jjhuang.tw wrote:
1,彭老不是神.那如...(恕刪)


我要講的是,央行自己種下騎虎難下的成因,現在能做的有限,難道就該給他鼓鼓掌嗎?

政府能做的事情只是控制住房市崩盤時,波及的程度不要太大~奢侈稅、限制房貸等等都是萬一產生破壞時,控制住破壞力道而已~

對政府來說,除了控制住可能的破壞力道以外,政府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支撐房市,壓著他不要持續爆衝下去,不讓他現在就爆掉(房價漲得太快,很容易出軌的),撐到台灣經濟再度起飛,失業率大幅下降,大家收入變高,而買得起現在的"高房價"~

這個才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劇本,而不是把房市打到爆掉~所以,若希望政府真的把房價打下來,你可能會失望了~這不是政府已寫好的劇本,因為房市崩盤,更難收拾,更難挽救~

當然,凡事都有意外,房市的走勢不進然能依照政府劇本走下去,房市泡沫崩盤也是有可能~

基本上,日本房市崩盤的結構與台灣不同,台灣房市就算崩盤,也不可能像日本那樣

針對這部分我已有更詳細的回覆,請自己翻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