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玶一百萬的內在美是這樣子,你(妳)會買嗎?


天才阿葉 wrote:
生鏽成這樣不好,退..
要買標榜316不鏽鋼骨的建案.....(恕刪)
那個教授教的
沒上課說不鏽鋼剛性軟嗎
死當 重讀
一等良民 wrote:
圖片來源:東鋼構公司,展慶金屬.

第一棟我怎麼記得台灣是前臺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的案子?
105年還106年的建築師雜誌上面有介紹喔
貝律銘是1995年那張建照時有操刀吧
第二張的這種你姑且可以稱之為SC
但它就是廠鑄廠焊廠塗防鏽、火漆,運到現場組裝
組立後再以防鏽防火的修補塗裝(組立過程損傷)
最後上外飾材,前都發局長那個好像也是類似這種
有點像帷幕牆結構的構造,這種就會先防火防鏽處理了
或是最後要用噴凝土做一層防火批覆
你最前面PO的那個是SRC,要灌漿的
照片上箱型鋼柱的部分應該還有剪力釘
增加與混凝土間的握裹力,只是照片太小看不到
眼界影響視界

平常多外出走走

別一直坐在鍵盤前
以前長輩說要好好讀書

我現在真的懂了
台灣是平均濕度高又有地震的環境,
如果你認為鋼骨生銹再上凝土就可以的話,
地震後你家牆壁出現的裂縫,
你就要猜猜看裂縫有沒有深入到建案生銹鋼骨內了.

房價這麼高的建案,鋼骨廠鑄廠焊廠塗防鏽、塗防火漆,
運到現場組裝,組立後再以防鏽防火的修補塗裝,
不應該嗎?

如果買房的民眾都不重視建案興建時鋼骨是否生銹,
那建商自然不會花比較多的錢來做好建案的內在美,
之後台灣人住的就會全是生銹的鋼骨宅.

一等良民 wrote:
台灣是平均濕度高又有地震的環境,
如果你認為鋼骨生銹再上凝土就可以的話...(恕刪)


無知真的....粉恐怖
James
一等良民 wrote:
台灣是平均濕度高又有...(恕刪)


腦內灌滿了漿?要不然怎麼會看不懂那麼多人的說明?SRC的鋼材如果烤漆,那要怎麼跟混凝土膠結在一起?
一等良民 wrote:
台灣是平均濕度高又有...(恕刪)
房價這麼高的建案,鋼骨廠鑄廠焊廠塗防鏽、塗防火漆,
運到現場組裝,組立後再以防鏽防火的修補塗裝,
不應該嗎?


別理他了,故意的吧。不是故意的話,他爽就好,教那麼多多浪費。
一等良民 wrote:
台灣是平均濕度高又有地震的環境,
如果你認為鋼骨生銹再上凝土就可以的話,
地震後你家牆壁出現的裂縫,
你就要猜猜看裂縫有沒有深入到建案生銹鋼骨內了.
房價這麼高的建案,鋼骨廠鑄廠焊廠塗防鏽、塗防火漆,
運到現場組裝,組立後再以防鏽防火的修補塗裝,
不應該嗎?
如果買房的民眾都不重視建案興建時鋼骨是否生銹,
那建商自然不會花比較多的錢來做好建案的內在美,
之後台灣人住的就會全是生銹的鋼骨宅.

樓主您這段文章要分好幾個面向來解釋
首先前面有跟你說明過SC跟SRC的區別,相信你懂了
而今天這篇內容可能要跟你聊一下RC
RC就是鋼筋混凝土,基本由混凝土提供抗壓力
鋼筋提供抗拉跟抗彎能力,鋼骨也是一樣的應力系統
所以,鋼筋要如何好好抓住混凝土才是關鍵,稱為握裹力

圖片來源: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鋼筋部分解決方是就是上面這張,稱為竹節鋼筋
利用表面凹凸來加強與混凝土之間的握裹力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搜尋
上面這張就是你蓋樓時PO的SRC構造
生鏽的箱型鋼柱上那個就是剪力釘
就是用來加強與混凝土握裹力的設計
主樑都有防鏽處理喔,之後還會做防火處理
看是防火漆還是噴凝土做披覆都行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搜尋
這張就是你後來再PO的兩張中的第二張照片
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比較近的這邊有剪力釘又沒防鏽?
因為那邊要銜接基礎板預埋螺栓後再澆鑄混凝土包覆
後面的部分就有防鏽了,因為這邊就是純鋼構的部分了
哪天你有進一些鋼構廠房時可以注意一下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搜尋
這種才是需要做表層防鏽防火處理的箱型鋼柱
因為它的混凝土是灌在裡面的箱型鋼柱空心部分
這種表層當然要做防鏽及防火處理,不然就GG了

以上是鋼筋及鋼構形式說明,再來我們聊聊生鏽
為什麼不能生鏽?
因為生鏽會導致鋼構本身的性質破壞,最後失去強度
所以為什麼要灌混凝土,也就是SRC工法
除了鋼骨相對混凝土較不抗壓之外
混凝土也提供鋼筋跟鋼骨保護,防止生鏽
保護層厚度也是有法規的,一般5cm、觸地7.5cm以上
再來你有提到台灣濕度高,怕加速生鏽
那又要講到混凝土的中性化,就是一般講的漏水跟白華了

混凝土澆置完成時記得是算強鹼?畢業太久忘光光
中性化是空氣中二氧化碳CO2的浸透於硬固混凝土內部(注意,是空氣喔)
水泥水化物中的氫氧化鈣Ca(OH)2被碳酸化成碳酸鈣CaCO3
因而使混凝土失去鹼性,此種現象稱為混凝土的「中性化」
而混凝土失去鹼性之後會慢慢失去保護鋼筋的作用
這時候學理上就視為混凝土建築物的使用年限

那混凝土中性化的過程要多久時間?
台灣是1年1mm,所以依規範5cm厚來說大約要50年
這時候才開始產生鋼筋鋼骨的鏽蝕破壞
地震頻繁是會造成結構裂縫的產生
但是,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種多孔隙材料
他不是橡膠,本身就有很多孔隙
理論上的確會降低建築物的使用年限
但要討論生鏽部分,就又要講到防水工程
太多太麻煩了,相信聰明如你應該可以自己去GOOGLE

而你現在討論的是表層發鏽,其實前面也有人說過了
如果你認為表層鏽會對強度造成很大的破壞
那你有開車的話,建議換陶瓷碟盤吧
表層鏽會不會影響強度,理論上會,但是微乎其微
所以幾乎都是忽視它的

還有你提到地震後牆壁的裂縫
基本上你看到只要硬幣放不進去
大多都只是粉刷層裂縫而已,不是結構體
而且牆壁本身只要不是剪力牆構造
混凝土有裂縫其實也還好,因為他就只是抗壓
又要講到導致生鏽的話,那請跳回上一段最後講的防水
那要請你自己GOOGLE一下了
牆壁裂縫還要看你的牆壁是什麼構造咧
外牆現在當然是混凝土,隔間牆種類多了
重點是樑柱結構安全,其他隔間牆發生裂縫是很正常的
一個是材質不同本來就容易無法抓住產生裂縫
(有沒有注意到這句,如果鋼骨先上漆再灌漿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是因剪力的關係,隔間牆在與樑柱交接處容易產生裂縫
所以隔間牆能不能敲掉改?隔間牆有沒有結構作用?
我說隔間牆可以敲掉改,雖然它有結構作用
但是在結構技師跑程式計算時大多沒有在計算牆壁
如果有興趣又看得懂的話可以去找一本結構計算書來看看
我自己是看不懂,但結構技師的確沒有在計算隔間牆的

最後,房價貴主要不是貴在施工法跟材料,而是土地
價差也不是建築師跟營造廠賺走,是開發者(建商或地主)
現在營建物價到處查得到,很透明,費用都是固定的
豪宅跟合宜住宅用的鋼筋、鋼骨跟混凝土等材料可能都還同一家

你要說豪宅下單的產品品質比較好?
哈,預拌場跟鋼鐵廠可能會為了你一個建案開生產線或改整場配比嗎?
除非是指標性建案,像臺北101那種規模
銷售上所謂豪宅其實也不過是話術罷了
看得見的設備給你叫得出廠牌、外飾材來點石材
更多是摸得到的用石材,摸不到的用仿石材塗料咧
所以花錢買豪宅是買地段,當然也是看產品的定位啦

最後的最後
台灣人買鋼骨構造(SC)宅施工時是不會生鏽的
它會有防鏽處理跟防火披覆
但是買鋼筋混凝土(RC)或鋼骨混凝土(SRC)宅在施工時就會了
但它會有混凝土的防鏽保護,理論值50年,隨便也有30年以上
如果要來討論白華的產生或氯離子的生鏽再來聊吧,以上給你參考

也許講這麼多你還是半信半疑,但我也不在意
我的目的只是不要讓不知道的人以訛傳訛
術業有專攻,不是自己專業的東西自己也是要小心求證

mpig1927 wrote:
樓主您這段文章要分...(恕刪)


謝謝你專業詳細的說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