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再看聯合新聞網的時候看到這則專欄
後海嘯時期 信義:慎防去年翻版
內容肉肉長跳著看
看到下面這段:
以台北市而言,六月份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達到7039棟,相較2008年下半年平均每月4千5百棟的規模,呈現跳躍式的增長,也是06年以來的次高紀錄。
心理覺得很奇怪~怎麼和之前有看過的印象不太一樣
翻了一下前面的文章
回流力道暫歇 全台成交件數較上月減6%
裡面提到:
以受惠資金行情較深的台北市而言,六月份成屋交易規模,相較五月份約減少一成。
裡面的數據還十分有模有樣喔~六月交易件數少五月"-11.2%",還有小數點哩
我印象中五月公布的交易件數是快五千,如果六月是7039~交易件數應該增加40%才對阿
完全同一個人的專欄喔
年份月份也一模一樣
一份是七月底的專欄一份是七月初的專欄
怎麼一個是創新高一個是少一成?
有人可以解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蘇啟榮也表示,長期觀察,民國九十六年以來,房地產就進入下修盤整階段,不過,在去年年初兩岸利多題材以及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下,造成這一年半以來房市交易量的急漲和急縮,但蘇啟榮認為,國內房市經過這一番大幅震盪後,今年下半年的交易狀況,可望逐步回穩。
看內政部統計處的數字較有公信力, 房仲或建商的評論看看就好, 自己判斷最重要.
如果可以找到官方的價格就更好了, 省得各說各話, 不過話說回來, 意志堅定者, 連官方統計值可能也不會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