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4 wrote:
奇岩重劃區這一塊是不...(恕刪)
關於「北投區」「令和」這個建案
以下描述目前狀況
今天陪朋友去看了
代銷中心在建案附近
剩下22坪跟25坪房型
剩下三戶分別是3/4/6樓
預計明年完工交屋、管理費100/坪
有興趣去看屋的人務必要親臨一下建案看狀況,因為剩下的戶數與隔壁建案的動距可能大概只有五公尺不到。
什麼概念呢?就是你家窗戶打開來可以跟對面的人Say 「Hi」!
關鍵字:茂德建設+精業建設(可以查一下建商評價與關係)
優點:低總價、基本廚具是櫻花的
缺點:
銷售話術大家去聽了回來可以對比一下實際情形,代銷話術很強但邏輯0分,如果是首次購屋+沒做功課的網友務必三思,類似說法可以多比較做功課查詢。
話術一:「現在台北市的新建案新成屋的公設比大都是『38』%以上,所以我們38%是正常的。」
最近看了幾個新建案都是33-34%。附近實際情況:宏普天邑約30%、常殷泊美(36%)⋯等,應該還有很多可以比較,我隨手查到的。
是說,公設比如果都比別人高了就別講這句話等人家吐槽了,真的當人沒看過其他建案嗎⋯
話術二:「我們用的是廂型式停車位(一個兩百萬),出車速度很快,三分鐘,是很好的設備公司。」
但這種倉儲車位並不想考慮(比一般機械還糟糕),於是問說車位可以不要買嗎?於是代銷開始她巧妙的經濟學理論:「哪會,我自己也買了一個,你想想看你多用30-40萬的成本每個月都可以把車位用3500月租給別人、很划算的啊」
(這什麼數學,而且車位明明是200萬)
我就忍不住吐槽了一下,廂型式車位很難用而且200也太貴了吧,代銷就開始要說服我廂型式車位多完美、出車多快,她覺得完全都沒有問題,一定是我之前戶數太多。
我說:「沒有,也是3X戶」
她:「怎麼會!」
但,就是戶數不多的房子才會用倉儲式車位不是嗎⋯微妙的邏輯。因為使用經驗很差於是當下提出了以前使用的問題
「我之前就是用廂型式車位,當你上班時間三組人同時在等出車,電梯來可能三分鐘,但是對方上車,整理一下小孩坐安全椅,發車實際出來可能就10分鐘了,三組人就是20-30分鐘,這種事情週一到週五都會遇到」
代銷就不想說話,然後就找了本資料丟給我看,意思就是他們車位配合的廠商讓我自己看資料。
但重點是如果可以不用買車位的話我們會加分,不是要說服我們車位有多完美。相較之下去其他建案的代銷阿姨就很上道,聽到不想要車位,就說可以幫忙問一下其他住戶有沒有需要承租2戶,或是到時候他幫忙找第一個承租戶。
話術三:詢問到之前政府開罰預售合約問題。回答「因為預售屋合約規範一直在改,我們就是沒有把分坪表實際打印寫在合約上,後來都會寫清楚。」
網路上查到了之前新聞稿,到現場必須問清楚細節
朋友就是我本人哈哈哈,發現只要房市開始稍微泡沫一點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武場出身的跑單(之前淡海新市鎮和青埔蠻常見)。只能說奇岩重劃區明明小坪數產品少、而且明明戶數很少卻賣這麼久不是沒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