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捷運進度超前, 林口台地2站優先開發

節錄自 2009-11-18 中國時報

機場捷運進度超前 站區同步開發

機場捷運土建工程如火如荼進行,目前進度超前,相關站區開發作業也逐步展開,將優先辦理長庚醫院、林口、桃園體育園區和環北站開發。

 高鐵局說,長庚醫院站開發面積達一.二公頃,出入口已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共構開發大樓,未來將作商場、旅館和住宅使用,投資額達卅八.五億元;政府還因少了用地取得成本,省下十二億元。

 林口站開發面積○.五公頃,因地處林口特定區計畫範圍內,除緊鄰中山高交流道,附近推動中的機關用地也陸續開發,前景可期,預計將引進廿億元投資

這次機場捷運似乎在玩真的(至少不像以前,常玩狼來了的遊戲).
從我家看過去,林口捷運站鋼構主體.幾乎快完成了.
機場捷運是我最不看好的路線,

目的如果是為了機場,花一點錢從機場拉條快線拉到高鐵,南來北往的機場旅客都能很便捷的在1.5小時抵達台灣幾各重要的都市

如果是為了沿路的居民交通,其實沒必要拉到機場那樣遠,

機場旅客行李運輸是依各很大的考量點,不要搞的很文湖線的車廂一樣搞笑,那樣小的車架放幾各行李 ?
eoskiss wrote:
節錄自 2009-1...(恕刪)

進度不是落後? 短短幾天怎麼又變超前?

承包商已經開始求償了.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fi=%5CNEWSBASE%5C20091111%5CWEB3359


節錄:

至於進度落後還先求償,疑似惡人先告狀的做法,交通部政次葉匡時一語道破,認為可能是廠商對於進度延誤所使用的合約談判手法,企圖混淆真正的合約執行上的瑕疵,交通部會審慎處理。
"機場捷運是我最不看好的路線,

目的如果是為了機場,花一點錢從機場拉條快線拉到高鐵,南來北往的機場旅客都能很便捷的在1.5小時抵達台灣幾各重要的都市如果是為了沿路的居民交通,其實沒必要拉到機場那樣遠,機場旅客行李運輸是依各很大的考量點,不要搞的很文湖線的車廂一樣搞笑,那樣小的車架放幾各行李 ?"

同意!

補充我看到的資訊:
未來將分別開行快速直達車與普通車兩種列車:前者只運行於機場捷運區間(台北車站—桃園機場),而且僅停靠部份主要車站,預估全程行車時間為35分鐘;後者則於機場捷運與桃園捷運藍線間相互直通營運(台北車站—中壢),每站皆停,預估全程行車時間為68分鐘。


如果能真正記取文湖線的教訓, 在直達車廂好好規劃行裡放置區, 我個人倒是覺得,
在政府經費有限的情況下, 建這一條既兼具
1. 紓解大台北人口壓力--- 讓三重,新莊,泰山,林口,甚至南崁,桃園都成為
大台北交通網的一部份, 對於地區發展及社會購屋壓力的紓解都有極大的幫助
, 為土地供給極度欠缺的台北都會區, 提供一個解決之路(東邊的土地已不多了, 向西往桃園走的
土地是很重要的資源)
而且, 這條線對桃園航空城的發展也是很大的助益

2. 機場運輸: 直達車35分鐘, 如果車廂規劃沒太離譜, 旅客選擇不換線的意願應該是很大的

3. 要往機場的旅客也不必都回頭集中到台北, 板橋的高鐵站, 而能直接到機場,
這對沿線地區的工商發展將很有幫助(不必過度倚賴台北或板橋). 而且, 搭配台北港的建置
, 這一條線上的各點能同時具備海空交通優勢. 光以公司行號的設點來說, 沿線各點都是不錯
的選擇

將帶來不錯的效益

只是, 中運量? 我覺得規劃得太低了些


meowytw wrote:
只是, 中運量? 我覺得規劃得太低了些...(恕刪)

不知道你的中運量說法是從哪看來的,但列車在今年初就已經曝光了,有圖有真相。

http://www.2427junction.com/taiwanreporttm.html


當然中運量、高運量也不一定靠列車大小來判別,但如果照上面的說法是掛4~5節的話,運量應該也是足夠的。
http://goo.gl/b3MUUb 支持環保 減少用紙 發票要刷 手機條碼
特偵組 wrote:
為了機場,花一點錢從機場拉條快線拉到高鐵.(恕刪)

+1
交通網絡當然就是互聯達到最佳的效益。萬一真的建好了,預估運量和高鐵、高捷一樣嚴重高估就糗大了。
機場捷運顧名思義就是以到機場的旅客為主的運輸工具,沿線地方的通勤需求只是附屬功能。看看香港的系統就可以了解。
"不知道你的中運量說法是從哪看來的,但列車在今年初就已經曝光了,有圖有真相。"

感謝您的圖片, 讓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車廂的照片
以下是去年約六月時的自由時報新聞, 中運量的資訊由此而來.
我想, 之前我們對中運量的印象都是從文湖(木柵)而來, 希望這個不好的印象只是個誤解.
機場捷運將來會有好得多的效益,畢竟它好對大家都是好的.


"毛治國:高運量捷運 不再興建
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未來發展捷運,應朝中運量、輕軌或BRT發展,不再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圖為捷運內湖線。(資料照,記者洪敏隆攝)

「出了台北,沒有市場」

〔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交通部長毛治國日前於運研所宣示,台灣將不再新建高運量捷運系統,未來發展捷運,應朝中運量、輕軌,乃至於公車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BRT)等方向發展,規劃捷運將先了解市場需求,再決定系統,他昨日更直言,以北捷、高捷營運狀況來看,出了台北,「高運量系統沒有市場。」

朝中輕軌發展 專家支持

對交通政策的改弦更張,公共運輸發展協會理事長、台大教授張學孔與鐵道專家鄭羽哲均認為是正確、務實的方向,特別政府財政不充裕下,朝輕軌、BRT發展,對大眾運輸發展更有利。

毛治國昨天進一步指出,高捷通車後,旅客量始終無法拉高,營運狀況給政府很大的刺激,先選定系統、通車後再開拓市場的作法應該改變,了解市場需求再決定系統,才是專業作法。

毛治國強調,未來的捷運路網規劃,還不至於指定哪種不用或哪種要用,但高運量的系統在大台北以外,市場反應確實不如預期,未來會將此點納入考量。

在此一原則下,未來除了台北、高雄兩地,各地捷運系統頂多只是中運量,機場捷運、台中捷運將會率先登場。高鐵局長龐家驊昨日表示,台中捷運最快下半年就會動工,工期預計不超過八年,機場捷運則受到三個主要標案尚未發包影響,通車日期可能將再度延後到一○一年以後。

國外連延伸線都改採BRT

張學孔表示,高運量系統成本高昂,每公里最高造價高達七、八十億,長時間的施工對交通衝擊極大,相較之下,每公里造價最低僅需約三千萬元的BRT,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的優勢,美國、德國甚至連捷運延伸線都改採BRT,這已是世界潮流,交通部的改變是對的。

鄭羽哲則認為,BRT成本雖低,但國外研究顯示BRT長期成本與輕軌電車相差無幾,人口密度高的都會區採用輕軌電車,郊區或人口密度較低的中小型都會,則可採用BRT。"
老實說我很納悶機場捷運的路線!
怎會跑到長庚大學和體育學院那邊? 那邊的人口有多到需要蓋各站嗎? 長庚號每天都經過那邊, 也只有上下課有學生經過, 體與學院也是久久才有辦一次活動, 人口密度更是少的...不知道怎會從那邊過!!! 繞了一大圈之後再下到新莊. 還不如繞到老街觀音寺附近人口較多的區域, 那邊人潮也多, 使用率絕對比長庚大學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