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蠻喜歡一個位在大坪林捷運站附近的物件,屋齡很新大約才一年左右,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其中有很多戶都在求售。我們從房仲那裡得知求售戶大多是同一個屋主,而我們事後也從不動產說明書中知道屋主是以公司的名義持有那些房屋。因為我們從實價登錄資料中發現,屋主是在最近半年內分批購入這些物件,持有不到兩個月就和房仲簽訂了委賣契約,所以我們猜測屋主應該是投資客,想要賺取其中價差,可是有一些地方我們不是很明白,想要請問版上各位專業大大的意見
1. 我大概分析了實價登錄的交易資料,我發現屋主明顯買貴了,以同建案同座向同房型同樣機械車位的條件來分析,屋主的兩筆交易價格都比回歸線高出不少(以樓層為x軸),如果屋主是以投資為目的為什麼願意以高於市場價格買屋?真的是因為環狀線開通,以及裕隆城和央北重劃區開發帶動嗎?整體來說撇開央北地區,大家怎麼看待新店區的房價?

2. 我們對於10樓的物件有興趣,但房仲說之前有客人開1900萬屋主也不願意出售(假設實價登錄的資料是正確的,屋主的成本應該在1840萬)。但在看過其他樓層實價登錄的資料後,當9樓賣1650萬,12樓賣1745萬,我們實在很難說服自己1900萬是一個合理價格,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是不是也不用出價斡旋了?還是那只是房仲的話術?
3. 最後還是請大大推薦新店區優質的建案,希望能夠是交通方便的地方(2-3房,預算約2000萬上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