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新北市購屋門檻統計新聞


又有人提到鬼城 , 城市與區域經濟學論何謂鬼城 :
所謂“鬼城”(ghost city),是指經歷過一段輝煌的發展歷史後由於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調整不及時而陷入了長期衰退的城市 , 是城市發展到老年階段出現的問題。這類城市都曾有過輝煌的發展歷史,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曾經達到過很高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產業結構與產業佈局固化,主導產業競爭力下降,失業問題突出,結果出現大量廠房與辦公樓遭棄用、人去樓空、城市破敗等現象。 在工業化起步較早的國家,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鬼城。 這種城市人口大量外流之後,城市建築物長期失修,每當刮風之時便劈啪作響,發出類似鬼叫的聲音,因而被形像地稱為鬼城 , 例如底特律。

空城(empty city)是指建成後缺乏產業支撐、人氣不旺的新城,是處於年青階段的城市出現的一種問題。 一般而言,新城、在建城市初期或建成初期或多或少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 例如各地新市鎮。

鬼城是老年期的城市,其出路在於通過轉型振興經濟,恢復往日活力 , 例如九份;而空城是年青期的城市,其出路在於找到一條適合城市特點的社會經濟發展路徑。

鬼城的基本格局是經過長期歷史演變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路徑依賴問題,因而其發展格局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而空城的發展尚未定型,其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通過合理規劃改變現象。

鬼城因路徑依賴產生的問題具有較大的剛性,而空城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就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而言,治理鬼城的難度較大,而解決空城問題相對容易一些。

鬼城是典型的老工業基地,這類城市在國外亦稱蕭條地區。 根據國際經驗,這類地區的“蕭條病”需要一個痛苦且漫長的治理過程。 在治療“蕭條病”的過程中,防止因產業競爭優勢喪失而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失是重中之重。 而空城改變面貌的關鍵在於增強對產業和人口的吸引能力 ,強調本身的在地特色。

縱觀世界各國的城市發展史,會發現一個基本規律,即目前的鬼城都是曾經為整個國家或大範圍區域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區域,但由於競爭優勢的喪失,這些城市難以依靠自身力量擺脫蕭條困境,中央政府一般會通過蕭條區域政策助其重振昔日雄風。空城是新發展地區,有些空城面臨的問題是臨時性的,有的則是由於政府規劃不當造成的。

沒讀冊A看鬼城 :
哪裡充斥著窮鬼酸鬼兇鬼怨鬼餓鬼賭鬼酒鬼煙鬼懶鬼死鬼色鬼缺德鬼吸血鬼小氣鬼膽小鬼搗蛋鬼賴皮鬼貪心鬼愛哭鬼告密鬼長舌鬼.......
哪裡 , 就是鬼城 !



trader9111 wrote:
沒人要比較
你自己不認同就是在比較,不是嗎?
這數字是客觀的媒體寫的
也絕對能透露出一些資訊

連數據你都認為不客觀
難不成要依據你的喜好才叫做客觀?
你不喜歡這則新聞
單純只是因為你個人的主觀認知
這點我尊重,不過也請你懂得尊重他人
千萬別看到某些地區時就自動跳腳跳針
請針對內文提出你的建地見解
發文才有價值


trader9111 wrote:
這不是見獵心喜
這是撥亂反正!!
讓客觀的新聞來表述!
!
而不是少數幾個帳號一言堂的主題與表述!!
之前其他網友也曾發過類似的新聞與統計
沒多久就被檢舉刪文!!
看到某些地區就特定打壓?
其心態可議(我不是說你)
況且重點是
這新聞闡述的是事實
也不是我捏造的
林口本來就房價較低
但是卻有它的先天利基
要不然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了
你也別牽扯太遠
什麼中心點之類的論點
我沒說過
況且
你自己都有預設立場了
還能有什麼客觀評論嗎

是阿 媒體最客觀了!




日本Outlet龍頭-三井Outlet Park海外第三大據點進駐林口,去年開幕後單日人潮最高達10萬人,大有擠下青埔之勢,匯集數百間國際精品名牌,還有多家首次登台的日本餐飲品牌,加上威秀影城、誠品書店等設施,不僅生活機能稱冠林口,甚至直追新板特區、信義區等CBD精華區,讓正對三井Outlet的「力璞玉」,擁有全文化三路最實住的時尚生活機能。

三井正對面 捷運A9站
力璞玉 超猛小宅超強機能







krissijr wrote:
是阿 媒體最客觀了...(恕刪)


這是建商廣告文
你不會看不出來吧?

建商為了賣房當然什麼利多都講得出來
但不管是在地住民或是其他地區的朋友
心中都有一把尺

另外
所謂客觀,當然要指第三方
難不成你發的文才叫客觀
你認同的文章或新聞才叫客觀
當然客觀不代表正確
但至少不是由正反兩方所提出的

本篇新聞出處都是實價登錄
這還會有問題?還在討論是否客觀?
又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認同事實有這麼困難?
為了面子而爭面子?




trader9111 wrote:
這是建商廣告文
你不會看不出來吧?

建商為了賣房當然什麼利多都講得出來
但不管是在地住民或是其他地區的朋友
心中都有一把尺
另外
所謂客觀,當然要指第三方
難不成你發的文才叫客觀
你認同的文章或新聞才叫客觀
當然客觀不代表正確
但至少不是由正反兩方所提出的
本篇新聞出處都是實價登錄
這還會有問題?還在討論是否客觀?
又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認同事實有這麼困難?
為了面子而爭面子?



是阿,大家都看出來那是廣告文。

只不過,像這樣的廣告文哪天被版上某些人拿來吹捧林口的生活機能,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啊!
trader9111 wrote:
林口怎麼可能會是房價最高的地區?
林口只是"總價高"
而平均購屋的總價高
也只是因為在林口,住中大坪數的人較多而已!!!
數字會說話,無庸置疑
要比每坪單價,林口當然是比不上板橋永和新店新莊等
但比購屋總價,林口就有其家庭年收居冠的基本盤實力



如果你的說法成立,要不要解釋一下以下現象:

1. 何以淡水和汐止在新北的家戶所得排名第4和第5(高過板橋),但購屋門檻不僅輸給板橋,甚至還落在那麼後面???

2. 為何蘆洲和新莊的家戶所得排名那麼後面(輸給板橋),購屋門檻卻那麼高(高過板橋)???



家戶所得





購屋門檻

krissijr wrote:
如果你的說法成立,...(恕刪)


我個人認為
主要就是區域結構與住民結構的差別

舉例來說
淡水與三峽兩地的老舊社區範圍超大
所以拖累了購屋總價
如果你把淡水新市鎮與三峽北大特區獨立來比較
我相信購屋總價絕對會提高非常多

而汐止則因為沒有太多大量新成屋
所以老舊社區的物件拉低了平均總價

當然還有一點
就是這幾個地區都是中產階級首購族的首選之一
這些人的平均家庭年收本來就比較高

林口是因為老舊社區範圍小
新市鎮佔的範圍非常大所致
所以我之前有說過
林口平均總價高
是受益於先天區域的結構性

另外
我在強調一次
我說的是有高關連性
而不是100%相關
這之間有區別


參考



trader9111 wrote:
這個問題很單純啊
就是區域結構的差別
舉例來說
淡水與三峽兩地的老舊社區範圍超大
所以拖累了購屋總價
如果你把淡水新市鎮與三峽北大特區獨立來比較
我相信購屋總價絕對會提高非常多
當然這也包括淡水三峽本身的房價也低
而汐止則因為沒有太多大量新成屋
所以老舊社區的物件拉低了平均總價
當然還有一點
就是這幾個地區都是中產階級首購族的首選之一
這些人的平均家庭年收本來就比較高
林口是因為老舊社區範圍小
新市鎮佔的範圍非常大所致
所以我之前有說過
林口平均總價高
是受益於先天區域的結構
另外
我在強調一次
我說的是有高關連性
而不是100%相關
這之間有區別


前面1.問的是淡水和汐止,不是淡水和三峽!

另外,你的理論還是沒回答2的問題啊(蘆洲和新莊)!
krissijr wrote:
前面1.問的是淡水...(恕刪)



問題1,沒看仔細,我已修正

問題2,恕不奉陪

那你要不要問金山和萬里?
還是雙溪與貢寮?

好吧
最後回答你的問題了

蘆洲與新莊
單純也是因為這兩個地區有新重劃區
所以新成屋多
這就拉高了平均總價

簡單做個結論
房價高低,結構差異,新成屋多寡
這三種變數影響著平均總價

我僅針對主要地區
提出觀察重點評論
其他地區的小差異
請根據以上的變數
兄臺你自己研判吧



我沒有看完整串留言
但看到有人問為什麼蘆洲、新莊平均收入不高,成交價卻是名列前茅的這個問題
想要來回答一下

其他地方我沒那麼熟就不發表言論了

蘆洲三重以前就是許多雲林等南部人上來台北打拼的首選
因為便宜,又離台北市西區極近,所以都有大片的舊社區
但隨著這2.30年來的發展,許多地方的定位都已經有所改變了
難道現在南部人隻身上台北打拼,還會像以前一樣將蘆洲三重做為首選嗎?

如果單單看整個地區的收入,這些有較多老舊社區的地方本來就會被拉低平均
但如果拿新北各地重劃區出來做比較
新莊、蘆洲、三重的收入水平,再怎樣也算中間偏上了吧?
arron3201 wrote:
其他地方我沒那麼熟...(恕刪)


沒錯,你說的正確
老舊社區是拉低平均的主因

而如果把各區的重劃區獨立比較
那新板特區,副都心特區,重陽重劃區
這幾個重劃區的家庭年收與購屋總價
絕對是新北前三名
也不只是偏上
而是金字塔層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