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xt wrote:
麻煩,各位大大,千萬不能講那裡下跌!


跌?? 要自住的就要趕快進場! 台灣的房價頂多被政策 HOLD住...

所有資金現在都先跑出去了.... 哪天回來?? 誰知會怎樣呢???

說跌價... 聽他畫畫而已啦~ 要是妳是屋主會不會賣?
Sarah Lee wrote:
紅土的話就是黏土,水...(恕刪)


粘土跟沙子你覺得房子在哪個上面牢固?
我想幼稚園都會很清楚跟你解答

另外現在真的有種東西叫做水溝
林口要淹水
嗯~我想你真的想太多了
小區域積水我還相信.....

那~最後這個紅土到底你是拿來吃呢
還是做勞作呢?
因為是紅土關係,紅土吸水無法到達地底層,出了大太陽,房子就會因為反潮的關係容易發霉,身體可想而知囉!但我還是跪求無紅土的林口建案!我看好林口
Sarah Lee wrote:
因為是紅土關係,紅土吸水無法到達地底層,出了大太陽,房子就會因為反潮的關係容易發霉,身體可想而知囉!


紅土排水好不好??應該是看地層垂直面結構,而不是單看表土。林口潮濕是地形及氣候所致,而非土壤造成,棒康要有所本才是...

根據台大農業化學系土壤調查與整治研究室
紅壤(極育土、氧化物)
此乃自第四紀洪積層物質,近百萬年來經高溫多雨,乾濕循環交替之條件下,使土壤中之物質淋洗殆盡,僅剩大部份為鋁、鐵氧化物質者。主要分佈於臺灣西部之各個洪積層臺地上,是臺灣最古老的土壤。紅壤土層深厚,一般在 2至5 公尺,有時厚達 20至30 公尺者亦有。土壤構造明顯,通氣、排水良好,物理性質絕佳。唯土壤呈強酸性,肥力差,粘性及可塑性佳,因此生產力差,但可配合適當之肥培管理亦可使作物生產達高產量。目前大都種植茶葉、鳳梨、甘蔗等農作物。此土壤在新分類系統下屬極育土或氧化物土,但大都屬前者。

林口簡介:
林口台地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側,海拔高度200公尺。坑子村內山壁,泥土是紅色,而且在一層厚厚的紅土之下,是一層大小圓形石頭 所堆積而成的礫石層,這正是林口台地最典型的地質特色,號稱「林口礫石層」。林口台地排水良好,又少有植物覆蓋,地表土壤經長期的曝曬和連續風化、氧化作用後,富含氧化鐵及氧化鋁,形成獨特的紅土。茶喜愛生於潮濕排水良好及多霧的山區,林口因地勢高在冬末春初之際清晨或雨天容易起濃霧,溼度高。自清朝開始,台灣北部便以種植茶樹為大宗,而林口更因種茶之利迅速開發,早期大量生產,台地上幾乎全為茶園。在日治時期此為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民國四十一年,更將林口劃為「全省示範茶區」,成立指導委員會。從清朝到民國六十八年期間,林口茶始終為北部茶產的大宗,並大量外銷,對台灣茶葉外銷幫助極大,鄉民也幾乎以種茶維生。近年因高山地區如阿里山產出品質更佳的茶,再加上民國六十八年,為配合開發林口新市鎮興建國宅之政策,茶葉改良場林口分場奉令遷場,於六十九年遷至石碇,改為茶葉改良場文山分場,自此,林口鄉的茶葉生產就嚴重縮水,而且茶葉生產利潤降低,使得林口茶業急速沒落,逐漸被其他新興工業取代,例如後來興起的磚窯工廠。民國五十三年以前,林口鄉並無磚瓦工廠。因台灣經濟開始起飛,台北市附近建築業發達,紅磚需求量大增,又因台北市的窯土欠缺,所以磚窯場便大量遷至地價較低、遍佈紅土的林口台地,之後因市場需要,使本鄉磚窯場快速增加。到民國六 O 年代間,已佔有大台北地區磚塊所有市場,民國 64 年為林口磚窯業的鼎盛時期。民國六十五年,石油危機引起全球經濟不景氣,且建築技術改進,多以鋼筋水泥為主,使得磚的需求量大不如前。此外,民國67~68年間時,台灣隧道窯興起,採機械化大量生產,原料不再限於紅土,且因林口新市鎮的開發,許多磚場被劃為特定用地,業主紛紛往鄰近鄉鎮遷廠,導致林口磚窯場快速消失,至今林口境內磚窯廠已全部歇業。
最多再三年時間, 18萬 林口和北大特區 , 01 還是有很多高手和講真話的人18萬 林口和北大特區 , 01 還是有很多高手和講真話的人
Sarah Lee wrote:
因為是紅土關係,紅土...(恕刪)


恩~果然是拿來吃的
這麼多人回復都讓你吃土了
還這麼棄而不捨XD
F先生,我有惹你嗎?好像你沒事要挑戰火似的,我吃土,那您呢?紅土會不會反潮信不信由你,沒必要口舌之爭……這是在地的老前輩說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