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區和新板區以後誰比較看好?

newtaipeicity wrote:
討戰文! 看戲了~...(恕刪)


這齣戲演了一年半還在演
到現在還是戰火激烈...

luka1027 wrote:
...(恕刪)


我也很愛錢,來這邊討論的人應該都愛錢,難不成那位板橋的代表不愛錢嗎?

Behonest wrote:
嗯~確實是骨子裡徹頭徹尾散發出來的銅臭味.....(恕刪)


我先對號入座了
Stormjam wrote:
尤其是新莊發展腹地大增加快速,而中和近年人口成長緩滿停滯
近五年中和與新莊人口變化
中和人口96年1月411157 101年4月414848 +3691
新莊人口96年1月392817 101年4月404922 +12105


所以 在闡述時 盡量以準確的數字說明會比較好 不要隨口亂說
目前新莊人口的確在新北市排行老三
真正第二多的行政區是中和 未來的發展有不確定因素 就等未來再說嚕

事實上 在台北縣時期作為縣轄市
中和還曾經是全國第六大都市 排名超過其他省轄市
人口排名:
1.台北市
2.高雄市
3.台中市
4.台南市
5.板橋市
6.中和市

而如果將中永和視為一個生活圈 人口更高達65萬 總面積25.8平方公里
集結了台北都會區最齊全的百貨、購物中心&影城、量販店大滿貫(好潤家愛)、美妝百貨、居家賣場
3C有燦坤旗艦店(1~4F)、良興、Best電器、3井、全國電子、佳麗寶...等
及四星級百貨福朋喜來登飯店、柯達大飯店...等
王品集團餐廳中 中和有原燒、陶板屋、西堤、夏慕尼 永和即將開曼咖啡
並有多家麻辣鍋、燒烤...等餐廳
有書店文具店有誠品、九乘九、何嘉仁書局、金石堂*2、金玉堂、一全書局、寶評書局、微學館等
生活雜貨有光南、金興發、小北*3、家家買(24HR)、內行家、高毅...等
大型夜市有樂華夜市、興南夜市 小型夜市有枋寮夜市、民安街夜市等
還有國家級圖書館、署立醫院、跨縣市客運
有遠東世紀廣場、MIT科技園區...等
知名企業包括微星、台灣PANASONIC、東森購物、遊戲橘子、大宇資訊等
中和其實在升格前 在機能上就已具有直轄市的實力了

而以中和面積20平方公里達到四十幾萬人口已經是新北市極為重要的核心區域之一
大安區也僅僅30幾萬人而已
所以近年中和不走量的增加 而是以質的提升
打造新店溪水岸、增闢捷運為網狀交通
除了高速公路交流道 還有兩大快速道路經過 台64與新北市側環快 二者在中和有聯絡道
此外 中和也有中永和板橋共享的郊山風景區
在生態質感與休閒生活的提升上 亦將逐漸朝首善之區邁進~
但也期待新北市其他各區 包括板橋、新店、三重、新莊、蘆洲、土城...等地
一起撐起新北市的直轄市氣勢

nicemanpower wrote:
所以 在闡述時 盡量...(恕刪)


南港區和新板區以後誰比較看好?

N大 ANS:中和

文不對題
0924423 wrote:



N大很喜歡幫中和打廣告,順便文不對題和其他地區PK
但是其實他上一篇po文才點出問題所在:


其實新莊只要增加一萬人就可以突破變成新北市人口第二多的地方
並挑戰板橋的55萬人


中和離台北市站前西門都心及新北市政府太近了 可以就近享有大城機能
^^^^^^^^^^^^^^^^^^^^^^^^^^^^^^^^^^^^^^^^^^^^^^^^^^^^^^^
只有環狀線橋和站、中原站、華中橋站一帶的工業區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轉型
^^^^^^^^^^^^^^^^^^^^^^^^^^^^^^^^^^^^^^^^^^^^^^^^^^^^^^^^^
沒必要像台北市外地二圈的副都心一樣 從無到有重新打造


但就像新莊副都心一樣, 其實南港目前在台北市政府的定位也是副都心
而早期信義區在剛開始發展時也是定位為台北站前正都心的副都心,
不過問題是當時沒有人知道信義區會成功,所以初期一窩瘋去投資的比較少
現在卻是才起步的副都心都已經提早炒作成為另一個信義計畫區,
然而價高量縮(尤其像南港人口只有十幾萬人並非都會型的重劃區)未來追加的動能就不多了!~

問題所在是 板橋完全是平原
而南港有郊山風景區
所以板橋如果要與南港PK
一定要有中和的風景生態為後盾
只有擁擠都市 吸引不了對優質生活有要求的住戶

以前的天龍皇城天母 有陽明山 磺溪
後來的大安 有富陽生態公園 福州山公園 瑠公圳
信義區 有四獸山
士林官邸 也近陽明山
內湖有碧山巖/白石湖吊橋...等郊山風景區
都有遠離塵囂又不離城的好去處
故能吸引新住戶

而新板在浩市達的容積獎勵下 棟距這麼近 樓又高 造成壓迫感
更需要鄰近郊山風景區來就近放鬆一下
這就是為什麼 林森北路的生活質感 和大安有所不同之處

另外 南港近內湖
內湖有的大賣場 中和也幾乎都有
而南港內湖的湖景 只能往中和找了
中和今年多了個漳和人工濕地 有美美的人工湖
似乎和板橋的溼地故事館是配套~
dove wrote:
你可以告訴我,板橋除了文化路兩側
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讓你說的這麼大聲的
板橋只有文化路???
你上述應該不超過文化路兩側...(恕刪)

你說的這些剛好都不在文化路兩側...
luka1027 wrote:
我對板橋與南港也沒多大意見,因為新板也發展的不錯,不要講的太過就好了.
但是,這點我非常同意,生活機能到底為什麼是超級第一....
雖然我也習慣了台灣的機能.

小弟獻醜一下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lukaknight/article?mid=184&prev=224&next=182&l=f&fid=36

不完全同意,大概只有道路規劃這部分比較同意
而且照你這種理想的生活模式,扣掉機車改步行的部分,其他都排碳排很大,而且台北的氣候根本不適合戶外活動,因為動不動就下雨,要不然就太冷太熱(要不然早期建築物設騎樓幹嘛?)

而且歐美現在也都在反思住商分離,不完全認為這樣是對的
萌貓 wrote:
不完全同意,大概只有...(恕刪)


文化是被塑造的,習慣是被環境養成的.

我以前住過荷蘭一陣子,他們的生活就是自然生活與家庭生活,家家開火,對於商業環境非常嚴格,晚上五點以前,所有商店關門,餐廳很少,每個人都在外面散步,溜狗,住宅區就是美麗與乾淨,非常不機能,但是非常健康與平和,大家一切公平.

歐洲,電動公車與地鐵,早就非常普遍,公車非常舒服與準時. 腳踏車與雙腳是很常用的交通工具.
荷蘭與英國都是有名的常下雨.

歐洲很注重環境整齊,公眾利益與公平正義,除了特定鬧區,在大多區域絕對不可能放寬住商混合的機會,尤其是嚴格與講究尊重的北歐(包括NL,SE,DE,Swiss,Norway,Finland,UK等等)

我也住過大陸很久. 台灣太冷與太熱? 歐洲與中國大陸才太冷與太熱吧. 這兩個地方,夏天都常有機會到四十度,冬天常會到零下十度.

我覺得台灣到處追求機能,不太應該,更應該追求的是環境的整潔乾淨.
闢如說,我覺得南港重陽重劃區,南港經貿區等的住宅區,大直,三重重陽,信義區236巷內等等,才是住宅的好環境,新的建案,樓下有店面,我就覺得low了,而且破壞大樓外牆. 我是不曉得板橋有沒有這樣的區,無意得罪.

良好的都市規劃與社區環境是我響往的美好生活.

離題太多了....留給他人吧,....我不想在這個樓參一腳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