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an1969 wrote:
日本的經濟問題是由...(恕刪)
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泡泡吹到了極致,藥石罔效
日本有沒在第一時間採取大力的貨幣擴張政策?
1986~1987年間日本鑑於經濟腳步放緩,即採取了貨幣和財政的擴張政策
大幅增加貨幣供給及公共支出,企圖刺激內需
的確,此一製造繁榮的興奮劑一舉奏效,1986~1989年間物業價格大幅上漲
1989年原本一直維持在溫和水準的消費者物價飆升
日本銀行才驚覺有必要糾正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1989年5月日本隨即調高利率
1990年後,日本經濟陷入低潮,經濟彷彿完全失去動力
要軟著陸,一開始就不該採取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造成泡泡的持續擴大
泡泡還沒吹到極致的時候,你捏它可能還不會破
但是當泡泡吹到"緊繃"的時候,一個小小舉動都有可能使他整個破掉
政府應該引以為愓,一味的採取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只會讓這個泡泡更無法收拾
jojobear wrote:
日本有沒在第一時間採取大力的貨幣擴張政策?
1986~1987年間日本鑑於經濟腳步放緩,即採取了貨幣和財政的擴張政策
大幅增加貨幣供給及公共支出,企圖刺激內需
的確,此一製造繁榮的興奮劑一舉奏效,1986~1989年間物業價格大幅上漲
1989年原本一直維持在溫和水準的消費者物價飆升
日本銀行才驚覺有必要糾正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1989年5月日本隨即調高利率
1990年後,日本經濟陷入低潮,經濟彷彿完全失去動力
good point!
把日本換成中國,時間點改成最近(2007-2008),中國目前在走日本(1986-1989)的走勢, 也可以解釋未來兩年中國經濟走勢..2011年可能變成拐點
(美國比較特殊..但是2000-2002年低利率後..2004-2006年房市泡沫,2007fed升息就搓破..有點半日本化)
台灣是日本化+菲律賓化..還沒資格談香港化.
jojobear wrote:
把開版大大的標題換一...(恕刪)
南部有許多地區二十年來的房價幾乎腰斬,
甚至連北部有些地區,如楊梅,
二十年前買的房子如今價格也只剩下七折或八折。
這些地區的人們沒有房價負擔問題,
但是他們一樣開始少子化,
所以認為高房價是罪魁禍首,應該只是都會人甚至部分台北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我個人認為,
因為房價的負擔壓力,所以促使人們持續工作,
因為不工作就沒錢付房貸,所以工作不中斷,甚至努力工作希望加薪早日還清房貸,
也因此,才可以讓社會保持持續向前運轉的能力,
也是使經濟持續運作的一個重大動力。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輕輕鬆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人們就會不思努力,
即使兩個月沒工作也無妨,即使工作不努力不加薪也無妨,得過且過即可。
這種狀況在新一世代已經非常明顯,
因為父母照顧的太好,要什麼給什麼,
所以小孩認為這些都是別人應該要給他的。
而其中一部份人隨著年齡的增長,
已經把這種想法推到房價上面,連房子都希望政府可以幫他輕鬆搞定,
不想付房貸、不想住太遠,只會吆喝責罵政府。
我覺得,這些人才是傷害經濟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