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分
文章編號:66782619
上個月,行政院長賴清德拍板《都更條例》修正草案,釋放大利多。
不過,本刊調查,近年房地產景氣反轉,壓縮獲利空間,加上2012年文林苑抗爭事件,以及今年7月永春都更案翻盤,北市府敗訴,讓建商對都更案踩剎車,包括全坤建、力麒和基泰等主要都更案建商,不惜重本紛紛解約或暫緩手上案件。即使政府祭出政策利多,但業者還是不買單,市場爆出一片建商撤退都更案的浪潮
「這是我們在北市松江路的案子,還是台灣第一個得到Cityscape Asia國際建築規劃獎項的都更案!」廖學新自豪地說。諷刺的是,這個都更案也在這波解約潮中棄守。
事實上,2012年文林苑抗爭事件,是全坤建棄守都更的關鍵。廖學新指出,當時明顯感受住戶的態度轉變,都更愈發難談,從那時起,全坤建陸續解約都更案,「永春案爆發後,更下定決心短期內不再接觸都更。」全坤建付出數千萬元解約金,更別提無法計算的人力與時間成本,「有一個整合案談了10年,最後心血付諸東流。」
不只全坤建,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也說:「都更案我們不太想做了。」她指出,力麒目前在天母有2個都更案,其中一案談了10年還沒成,就是和一位屋主談不攏,「那屋主要的實在太多,還請議員找我們,就算給他再多,他也不見得同意。為了一個貪心的人,卡死全部的人。」「加上永春案根本就是倒退走,以後再觀望吧!」
至於耕耘都更案多年的基泰建設,甚至將20多件都更案減半,剩10多件。面對都更案,基泰建設發言人林家正說:「我們只能消極選案子,沒辦法有什麼積極作為。」。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