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退回竹苗桃高縣捷運計畫_淡海新市鎮輕軌計畫是否不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5392134.shtml

建淡江橋、輕軌 監委盼慎思-聯合新聞網

....周錫瑋評估綠山線興建預算是95億元,建議中央從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基金挪出50億元經費,縣府出資25億元,財源上應該沒有問題。

----------------------------------------------------------------------------

這樣看起來北縣府還沒有搞定經費的問題吧?!之前這條輕軌就是因為分攤預算縣府有意見被退回了,後來的消息是說縣府和中央已經達成經費分攤的協議,但是這則報導周錫瑋"建議中央挪出50億,縣府出25億"這樣子財源上"才應該"沒問題?

不是已經達成協議了,為什麼還要建議中央出多少錢呢。

這陣子又是淡江橋、又是輕軌、又是營建署欲變更計畫書規劃,從過去經驗看來,難說不是又一個狼來了!

最近周錫瑋的動作頻頻,感覺起來好像都是循著過去的模式出一張嘴,不是沒有時間做,縣長都快做滿四年了,議題拋出很多,但是真的做了嗎?很懷疑....
那另外 1/4 誰出 ? 北捷公司?

大家都看著大復活,有否去思考為何退回, 又再上場? 十天過關的原因?
政客的承諾可信? ( 尤其是那個周細尾, 我看那只是他為了面子丟出的政績)

蓋了後, 淡水的客運公司還混什麼? 輕軌的必要性?

縣府若真要出錢, 拿錢去改善紅樹林那段瓶頸就行了 (水果行前 )
把公車往水果行那兒停, 會堵,那就往安泰登峰前擺吧
輕軌不也是從紅樹林起作工程(高架引道)?
那麼其實不需新的系統, 就用現有巴士系統+土木工程即可





遠見雜誌2010年6月號 第288期
作者:林奇伯





近年來,輕軌和捷運幾乎是台灣選舉時縣市長候選人必定提出的政見。去年底交通部為避免地方交通建設不斷重蹈無法損益兩平的窘境,陸續退回八條地方政府的輕軌興建計畫,改採「先公車,後捷運」原則。

但是,才過四個月,當初也在退回之列的淡海輕軌卻迅速重新遞案,上演「大復活」戲碼,這個轉折讓另外七條輕軌也躍躍欲試,準備捲土重來。

自付3∕4興建費 建案過關

4月底,淡海輕軌案一路從交通部出發,到經建會、行政院跨部門會議,短短十天內輕騎過關,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有二,一是近來大台北房價高漲,行政院有意把淡海新市鎮列為興建平價住宅的土地,所以先營造交通利多;二是內政部和台北縣政府承諾負擔3∕4的興建經費,減輕交通部負擔。

淡海輕軌主要是捷運淡水線的延伸,從紅樹林站以高架方式建到淡海新市鎮,並有支線通至漁人碼頭,全長約十公里,總經費118億元,預計六至七年完工。

也就是,淡海輕軌每公里的興建成本約12億元,尚不包括營運後的支出。

當初交通部退回八條輕軌提案,就是為了避免地方政府亂開選舉支票,造成營運困難、中央埋單的財務黑洞,所以決議今後台灣的大眾交通系統將以BRT(Bus Rapid Transit,公車捷運系統,類似台北的公車專用道)為優先,並為輕軌興建設下經費分擔、土地效益、自償率等三道關卡。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是創設這個審議機制的專家,他指出,「運量高估,成本低估」是目前全世界在興建捷運時所面臨的難題,所以BRT也是被公認為是最佳的替代方案。

但是,大眾對BRT系統認知不足、必須和汽機車分配既有道路資源、認為蓋大工程才是大政績,也是BRT難以克服的三大迷思。

因此,雖然這次淡海線是採輕軌與BRT兩岸並陳,但輕軌依然是政治人物和民眾心目中的第一選擇。

「政府各部門間達成協議,興建費用似乎不是問題,但攸關自償率的『財務永續性』才是淡海輕軌最大的考驗,」張學孔分析,大家必須記得,高鐵、高捷都是財務永續性評估不足的很大教訓。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水哥1409 wrote:
政治人物子彈不會也不...(恕刪)


2010-01-25 11:42 by 水哥1409
政治人物子彈不會也不能一次打完,一個一個來才都好選:

1.五都選舉→淡江大橋
2.立委選舉→淡北道路
3.總統大選→淡海輕軌

看起來預測還算準,陸續核定了,但會動工與否是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