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房價 扶助弱勢--2010無殼蝸牛自救宣言

dulinsu wrote:
你可能不知道遺產稅與...(恕刪)


您說的也是沒錯!

根據高雄市國稅局「遺產稅試算 」http://www.ntak.gov.tw/ch/tax/Trial_Balance5.aspx?path=791
如單單就台北市35坪的房子來計算
如果每坪30萬總價1050萬,應納之遺產稅額為: $0
如果每坪60萬總價2100萬,應納之遺產稅額為: $789,000
如果每坪90萬總價3150萬,應納之遺產稅額為: $1,839,000

「贈與稅試算」http://www.ntak.gov.tw/ch/tax/Trial_Balance6.aspx?path=792
如果每坪30萬總價1050萬,應納之贈與稅額為: $ 1,050,000
如果每坪60萬總價2100萬,應納之贈與稅額為: $2,100,000
如果每坪90萬總價3150萬,應納之贈與稅額為: $3,150,000

所以「卯」起來漲的房價,到時贈與稅或遺產繳也跟著卯起來漲也並非是錯的
gladiator wrote:
投資客跟財團有放過三峽林口這些地方嗎?請問你是住在火星嗎?不知道一樣被炒到天價,台北縣的漲幅才是最恐怖的,同時空屋率也是第一名。


在台北市10年左右的中古大樓,一坪約60萬
林口多的是這種房子,一坪約10萬,一戶約400萬有找
為什麼一定要住台北?
炒作?一坪十多萬叫炒作?空屋率第一名又如何?跟你有關係嗎?
誰叫你要跟投資客去搶那些擺明的就是給投資客買的物件,你到底是要買房子還是當投資客?



mc3827 wrote:
不太懂,要求低房價不行嗎?
政府明明可以有做為,但不為之,


問題是低房價的房子一大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要偏偏爭著眼睛說瞎話?說房價太貴?
林口將來捷運通了之後,距離台北市不到半小時
每坪才10多萬,不夠低嗎?
為什麼一定要住台北市精華區?投資是吧?那底到你是買房子還是要投資?

k.k2001 wrote:
您說的也是沒錯!...(恕刪)


遺贈稅不是用市價來算
顯然沒看懂舉李曾文惠女士的例子

公告地價與市價 並不相同

政府為何不敢把公告地價調到接近市價???

因為他們一堆該徵收未徵收的地
ex:道路用地 公共設施保留地
四五十年都沒徵收的多的很

一旦提高 也得跟著提高徵收的預算
我覺得好奇怪喔
平常一些看空或是看衰房價的文章
"那些看多的人"或是正義魔人都很少出現發聲
現在那個無殼蝸牛一出來
"那些人"就突然好像從沉睡的金字塔醒來一樣
反向思考一下
可能無殼蝸牛的活動真的讓"那些人"嚇到了
會怕了喔....
房價會很貴嗎?
全台灣幾萬方公里,貴的部份佔多少

便宜的不去買偏偏要買貴的?
又嫌貴又買不起,偏偏又硬要買
買不到就要上街抗議,到底是誰欠誰
這樣的人越多房價一定就會越貴
就經濟學觀點來說,房子的價格是供給與需求取得平衡後,得出的價格,要降低房價,有二種方式:
(1)增加供給:很多人提出興建一些類似香港或新加坡的國民住宅,我想,這部分可行性不高,因為台北市的土地有限,明顯不足興建這麼多房子。
(2)降低需求:那麼多人要往台北市擠,無非是公司行號、政府機關都在那邊,上班比較方便,政府應該減少城鄉差距、便捷交通設施,來減少往台北擠的民眾,自然需求就降低了,不過這要很長的時間。
PS 任何政府干預房價的措施,最後導致的是有些人會得到不應該得到的利益,我想還是讓市場來決定房價吧。
不要再提林口了啦!
其實選擇林口的人不全都是因其較低房價而居住的
一再提林口,只會讓人覺得是大熊的掮客而已
保持林口原有的特質,才是很多當初選擇林口的初衷

win0106 wrote:
就經濟學觀點來說,房...(恕刪)


這篇想法是最正確
我再補充我的一些簡單觀念:

1. 價格是供需決定,要影響價格只有從供需著手,政策面再怎麼阻攔,只要有利可套價格還是會上去到他該有的價格。例如今天政府把中正紀念堂拆掉蓋一萬戶國宅,一坪賣10萬,一定會讓房價下跌,因為供給增加,但是最後住在裡面的人都是用10萬買到嗎?不見得,因為買來轉賣的人一定很多,而那個地段願意用20甚至30/40萬買的人也不在少數。

2.投資是有風險的,誰說買房地產就一定會賺,一定會賺為什麼那些喊買不起房子的人不去買,一定會賺的話貸款也要買啊?投資就代表投資者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只是這個投資金額比較大,風險和波動相對高而已。人家敢玩,你不敢玩而已,很多有錢人也不敢玩房地產啊,很多上班族也敢借錢投資房地產啊,這都是個人的選擇而已。

3.前面有一篇說到「歡迎竹北 桃園 台中的無殼族一起去忠孝東路睡」,我覺得這一點是最有趣的:舉例來說:台北市無殼族覺得50萬太貴,30萬才合理,竹北的覺得20萬貴,12合理,台中覺得25貴,18才合理等等,其實當這些不同地區的無殼族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怎麼會這麼笨。
因為其實台北人覺得合理的價格,去其他地區都是超貴的。覺得太貴是因為你「只想」買你覺得貴的地方。以新竹來說(我在新竹),一堆人說竹北又沒多好,為什麼要這麼貴一坪都開18萬20萬,然後整天在竹北到處看房子,其實就在車程不到20分鐘的竹東,新竹市,都有10萬左右的新屋。完全不去考慮買這些便宜房子,就是想住竹北,有人也許直接18萬就買了,有人稍微跌一點到16就買了,支撐這麼強,房市怎麼會跌。而台北人看竹北18萬,都是覺得實在有夠便宜(我相信台北的無殼族都會這麼覺得),但是絕對不會考慮買竹北來住,台北無殼:「那是什麼鄉下地方??10萬我都不會買」,竹北無殼:「好想買好想買,但是18好貴…」簡而言之,還是供需,你把你的需求設定在供給非常稀少的地方,當很多人都把需求如你這麼設定的時候,你所設定的地點房價絕對下不來。所謂空頭不死,多頭不止就是這個意思,空方其實都是潛在買方啊。

4.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只有一點,就是將市場資訊透明化,成交價、量、時間點等能公開的資訊應儘量公開,避免資訊不對稱的情況過於嚴重,因為房子本身未揭露的訊息就太多了。

5.這些台北市無殼族假設有100個人,真的吵成功了,政府在大安區精華地段(大安森林公園對面好了)蓋了100戶高級住宅,每戶100坪,以一坪10萬的價格賣給這100個人,每戶總價1000萬且不限制貸款成數和轉賣年限,想像你是那100個人中的一位。一、你會(1)自己住,還是(2)賣掉後買別的地方,(3)賣掉後就去環遊世界或移民去了。二、第一題選(2)或(3)的人,請問你會賣(1)高於10萬,(2)等於10萬,(3)低於10萬。摸著你的良心,誠實作答。

經濟學講的其實就是個人的選擇,這個情況真的發生的話,你的選擇是什麼???

還記得你前兩天才上街頭說房價太高嗎?
moben wrote:
我覺得好奇怪喔
平常一些看空或是看衰房價的文章
"那些看多的人"或是正義魔人都很少出現發聲
現在那個無殼蝸牛一出來
"那些人"就突然好像從沉睡的金字塔醒來一樣
反向思考一下
可能無殼蝸牛的活動真的讓"那些人"嚇到了
會怕了喔....


越多人站出來抗議高房價
表示對房市的需求越強烈
有什麼好怕的呢?
又不是像中國
政府一個命令下來
叫你搬就搬,沒得商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