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下新莊,我以前一直認為下新莊利用中山高是很方便的。往北利用五股交流道,以前沒有蓋機場捷運時從二省道走大都10多分鐘左右就可以上中山高,因為中山路的紅綠燈幾乎都是綠燈長紅燈短,現在蓋捷運所以會塞車。而且之後也可以利用特二號中正路的閘道直接到交流道口。如果往南就經青山路或其他條路往林口交流道,所以,都可以避開泰山收費站這個瓶頸。對我以前上班不管去新竹或是台北上班,都很方便。如果是三重往南不就.......當然以大腳觀念,眼中只有往台北的方向就是了.......
liveabcd wrote:
我沒有t1! 買不起喔!!

新莊 頭前副都心 離高速公路還算進!

但 大部分的新莊地區離 中山高都很遠!! 尤其是下新莊!!

說真的 要換屋 可以 換到 三峽! 環境還不錯!!
天小修 wrote:
我覺得如果你想買房子...(恕刪)


謝謝您的意見
副都心位置的確會比頭前重劃區更有價值
但它畢竟是商業區
一來要它要成形應該還要一段時間
二來商業區容積率高,未來高度應該都二、三十層樓
那就跟新板地區壓迫感很重
我跟家人討論很久
後來才決定要頭前重劃區
此區域屬住宅區,有些建案一樓有店面
有便利商店也不錯
再來未來思源路有高架經過
整個思源路的路感會改變
所以我們挑選就以思源路進來第二條巷的建案為挑選重點
現在只是卡在價錢,每一家都開價48~50/P
SO....還在準備努力談價錢
Alice_Wu wrote:
謝謝您的意見副都心位...(恕刪)


= =,副都心裡面也有住宅區..不是全商業區,
另外,副都心商業區,他的容積率是440%,跟新板800%(大約)差很多
恩..應該說副都心的規格是跟台北信義區的規格較像,都有退縮不用擔心會跟新板一樣很有壓迫感.
我覺得是應該要等副都心開始推案,你去聽聽銷售人員講解 ,再去決定,
剛好現在中央在打房,可以等一下

這真的是個人意見--->買副都心裡面,以後一定比頭前還好
買副都心的確會比頭前好
但單價就是不同
看鄉林第一個副都心案底價硬是要45以上
等決定要買副都心案成本可能要見五字頭了
打房歸打房
所有建商新莊都有地
23日又有商業地要標售
價錢應該下不來了
天小修 wrote:
= =,副都心裡面也...(恕刪)

目前新板特專四五六的基準容積率是450%, 800多是建案最後的建築容積,
那是經過容積獎勵及容積轉移後的容積.
新板的大樓因為較高, 所以會有棟距近的錯覺, 其實新板的建案除有建蔽率的限制之外,
還有縣府的專案審查, 之前橋峰原是要蓋五棟, 就是因為審查小組認為會影響到附近的大樓社區
(巴黎16及國家世紀館),所以就要求重新修正,所以橋峰就變成了四棟最高37層的大樓,
而棟距也拉大了不少.

遠東50層的辦公大樓,是因為隔壁的中本購物中心只有13層,所以將未用完的容積轉至
隔壁棟的辦公大樓,所以才能蓋到50層.

副都心的商業區,到時建案的容積,若加上獎勵及轉移,可能也會到600~800(少了限期開發的幾%),
但是副都心中, 除了中央路外,很多路幅只有15公尺,
若房子不拉高,棟距可能會較近。而面外圍二省道及思源路的,又會受到高架道路及
高架捷運的影響,條件都會受限.

新板限期開發的說明:
計畫區內土地於「時程起算之日」(主要是指本案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部分通
盤檢討發布實施日即93 年8 月16 日)起1 年內提出申請建築並經台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議
通過者,增加基準容積率10﹪作為獎勵,3 年內提出申請並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者,增加基準容積率
5﹪,若5 年內始申請並通過設計審議者,獎勵則降至基準容積率3﹪,逾5 年者均不予獎勵,藉此
誘因促使此特定專用區內土地能儘早開發建築。
天小修 wrote:
= =,副都心裡面也...(恕刪)


副都心內商業區之後應該也可以容積率貫到800%
所以跟新板差距不大

但是應為他面積更大所以 可能不會像新板那狹隘

副都心內住宅區老實說沒捷運 或是說離很遠

冠德買頭前 住宅 200% 容積率 130W/P
之前副都心 住宅標售 350% 容積率 不到160W/P

我想市場價格就可以決定區段好壞了


很多人對容積率的概念很弱,也常常自以為是的亂解釋一通混淆視聽,還好有樓上這位ebskevin的澄清。

其實"(基準)容積率"跟"實際容積率"往往有很大落差,因為建商一定會在符合法規的情形下想辦法爭取到最大的獎勵容積。

除了獎勵後的"實際容積率"可能高出基準容積率很多外,另外還有很多是不計入容積的,譬如公設梯廳等,因此銷售的樓地板面積往往又是"實際容積"的1.6倍左右。

換句話說,在基準容積差不多的情形下(440 vs 450),新莊副都心將來個別建案所蓋的密度和新板特區差不多,但別忘了,新板特區留設的大型綠地廣場和開放空間比例遠大於新莊副都心(也大於許多的重劃區),而且馬路也比較寬,所以純以整體空間感而言,新板特區會優於新莊副都心,如果再加上立體通廊的概念後,新板特區的空間運用效率也比較高。
Behonest wrote:
新板特區留設的大型綠地廣場和開放空間比例遠大於新莊副都心(也大於許多的重劃區),...(恕刪)

雖不知新板特區實際公共設施空間所佔面積,但我相信比例極高沒錯
不過也受限於新板的腹地大小,所以新板以"比例"大於許多重劃區,副都心則以"量"為優勢
副都心開發公共設施空間佔了總面積40%,即約40公頃換算大概12萬坪
還尚未包含獻給中央合署辦公大樓的6千坪商二用地與頭前重劃區近1.4萬坪的公園綠地
光這些公共設施空間加一加可能接近"全新板特區"的面積
這也是新莊副都心擁有市區大面積重劃區難得可貴之處
至於整體空間感,並不能完全以容積建蔽等數據理論
以人的表面感觀直覺而言~小面積比例高,可能會不如大面積總量多
也許這就是新板讓許多人感覺擁擠的原因
Stormjam wrote:
雖不知新板特區實際公共設施空間所佔面積,但我相信比例極高沒錯
不過也受限於新板的腹地大小,所以新板以"比例"大於許多重劃區,副都心則以"量"為優勢
副都心開發公共設施空間佔了總面積40%,即約40公頃換算大概12萬坪
還尚未包含獻給中央合署辦公大樓的6千坪商二用地與頭前重劃區近1.4萬坪的公園綠地
光這些公共設施空間加一加可能接近"全新板特區"的面積
這也是新莊副都心擁有市區大面積重劃區難得可貴之處
至於整體空間感,並不能完全以容積建蔽等數據理論
以人的表面感觀直覺而言~小面積比例高,可能會不如大面積總量多
也許這就是新板讓許多人感覺擁擠的原因blockquote>













S大見解跟我一樣 也是認為副都心優勢在於面積寬闊 不像新板目前 開車從縣民大道穿過 不過不到五分鐘
當然這五分鐘感覺是很驚艷的 主要是裡面規劃 很好 再來就是忽然從五樓變成25樓大樓感覺 是有點奇特
然後五分鐘後 又變回五樓

沒錯阿 副都心裏光是公共設施面積就等於新板面積了

不過新版交通樞紐 以及在板橋中心 這是副都心萬萬不級的

副都心主要是靠機場捷運 快速道路 所以區里停車場很多

Stormjam wrote:

雖不知新板特區實際公共設施空間所佔面積,但我相信比例極高沒錯



新板特區 面積48公頃 公設29公頃 比例61%,
新莊副都心 面積83公頃 公設32公頃 比例38%,
頭前重劃區 面積45公頃 公設16公頃 比例36%,

所以新板特區是遠勝副都心,副都心裡面的中港大排是未列入面積,未來變成親水區其實跟公設的意義也是一樣,不過大概也只有2公頃不到,比例上還是比新板特區差。



esbkevin wrote:

副都心的商業區,到時建案的容積,若加上獎勵及轉移,可能也會到600~800(少了限期開發的幾%),


新板特區開發時都是使用土管版都市計畫容積移轉(最高會差到100%),但是目前副都心要開始開發時,已經不行用了,加上副都心裡面還是有住二的土地,所以整體而言副都心裡面並不會像新板那樣密集。另外目前副都心的建案也是要經過縣府的專案審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