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廠商加碼投資需求,帶動淡海地區發展,新北市政府侯友宜市長自上任後,積極審視檢討現行法規,且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法規鬆綁刻不容緩。在內政部大力支持前提下,攜手完成修法,共同解決廠商迫在眉睫之擴廠需求。經發局統計,淡海新市鎮原有工廠約40家,其中7家有迫切擴廠需求內政部通過「新市鎮特定區實施整體開發前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辦法」第6條修正草案淡海鬆綁「擴廠」成本考量 不排除設產專區2019-06-18新北市議員鄭宇恩指出,目前淡海二期還未實施區段徵收,假如蓋好了,不到幾年又被區徵要拆,最重要還是「會不會划算」的成本問題;據了解,營建署與新北市討論鬆綁時,也討論此問題,部分二期未來不排除朝產業專用區規畫。
mummypipi wrote:淡海鬆綁「擴廠」成...(恕刪) 工作在地化,增加高薪資工作機會才是淡海發展重點中的重點。雙北一堆鳥地方房價高還不都只是因為工作機會近而已。環境再好工作遠發展有限。二期劃那麼大塊也沒什麼意義,只是增加開發難度遙遙無期,還不如縮小範圍專注在產業這塊就好,幾年內就可以搞定。
mummypipi wrote:歡迎To淡水 香港...(恕刪) 香港要移民台灣也不是人人有辦法..雖然投資移民只要台幣800萬就可以.因為香港所得高消費也高,生活花費後存款也所剩無幾,有錢的人可能就移居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喜歡亞洲華語共通且資金不足者就移民台灣、馬來西亞..港人來台灣也是會面臨到資產階級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富豪,當下由香港看台灣..感覺自由的新鮮空氣很美好..但移民台灣後.面臨的問題是.每月薪資TWD3-5萬..的低薪,比香港法定最低工資HK15,300的薪水還不如,其實也很難適應生活..
boyssea wrote:就算有大橋還是要繞...(恕刪) 工廠做好的產品不外乎有走海外與內銷。如果走海外,走淡江大橋可以直接到台北港與桃園機場。如果是內銷,銷售給其他工廠或入倉也不會在台北市,多半在新北與桃園,所以走淡江大橋會比較快。不過說這都太早,淡海二期這次只是放寬現有工廠擴廠,還是一樣禁止設立新廠,對在地就業也只有微小幫助。如果二期依舊沒有徵收或廢止,還是像過去二十多年一樣擺爛,產業區成長也有限,即使淡江大橋或淡北道路完工也沒用,禁建新廠就是禁建新廠,蓋機場也沒用。外地就業未來幾十年依舊是主流,淡水房價也差不多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