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我說的.利多尚未出盡...當新板又有利多再現時.那效應就會擴大.有錢人還市很多的.你買不起但別人買的起時.周邊蛋白區一樣起飛.
未來當台北處處都快破億時.新板近億.而老房子公寓上千也不無可能的.
那天新聞才報.再來101旁邊要1p/400w了.而大安路30年以上30坪公寓已來到4000萬....還有甚麼不可能的!!(以上是我太樂觀了嗎?)
不過以我自己經驗.我常常到處看到處問...
去年重慶國小旁一間挑高大樓(新屋3年).套房開價500出400出可成交.但我沒下手.昨天去看.同樣的案子.開價以達780萬....天呀.才一年呀!!
3000萬拿到新北市可以買水水的新房了。不過買新板個人覺得勉強。換是我,既然要提昇住宅享受,那一定會往更便宜的區塊比較。
在看過林口朋友的新房後已經改觀,3000萬可以找到四房,近百坪的標的,捷運也快通車,附近一堆新園區,看的心裡癢癢的。
三峽北大3000萬可以買到百坪,加上中檔裝潢應該有機會。捷運是不用想,但是公車已經通台北了,用公車換永寧捷運也十分便利。
林口跟三峽都是離高速公路近的地方。新莊頭前重劃區如有版大說的四字頭應該也是可以考慮的。如果要想兼顧升值潛力,可能要研究所謂環狀線捷運經過的地方,要在其黑暗期入場,等建設好以後整個街道改觀後才來找,就只能怨嘆千金難買早知道了。
另外,在投資版上看到版大推的那檔,小弟也跑到工地附近繞一下。因為之前在土城第一站的海山買過房,但沒去住過,對海山還是有一股特殊的感情,所以不會太猶豫就入場那檔股票了。海山附近還有3字頭房價,也是3000萬可以考慮的好地方,附近機能完善,捷運已經蓋好在家門口了。
旁邊一些是大同 ...大同只要正式推案 ..由於真的很大
媒體一報導 100%會提到旁邊要蓋 日月光購物中心
股價會不會動 大家思考思考
大同對面是皇翔 本來要推 好像又延後了

他推案時 100%會提到對面附近要蓋 日月光購物中心
股價會不會動 大家思考思考
這些都是 別人幫他的
至於自己
本來3年前 就要推預售屋 25萬 ..還有人嫌貴
25萬 公司一定有賺 他不是慈善機構
現在華固帶頭 衝破50
就自己問自己 你是老板 2015年 會不會 賣25萬
講話憑良心 40-45就好 很公道 那獲利預估 會比25萬多多少
公司先蓋購物中心
有人會問 萬一沒人潮怎麼辦?
先不要管 開幕之後有沒有人潮
股價都有發酵期 到時開幕前1-3個月
股價就可能已經....
我就賣掉就好
 管他開幕之後有沒有人潮
 管他開幕之後有沒有人潮
或是賣一半 邊走邊看

有朋友說 非常不看好房市...可能會崩盤腰斬..恐怖

我個人覺得 大幅上漲已經不可能了 但就是持平
崩盤腰斬 想太多
好 就算崩盤腰斬
他25萬 也是賺 因為地是20年前買的
 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我敢大膽預測
如果房市會崩盤腰斬 那大盤會再跌到5000點以下
他的絕對大股東是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 台灣50成分股 政府基金護盤必有標的
金融海嘯時 這檔營建股跌到3元 但一年衝到21元 6倍
 2008 買房還是買他呢
 2008 買房還是買他呢淨值目前20元
持有1000張 大股東 佔全部股權 81% 驚人的比例
這些年eps都不高 沒表現 市場不喜歡
中和羊毛 志嘉 士開 這些賣大樓的表現 eps暴衝 我自己看到了

他們土城養地養了 20多年 圖的是什麼

小鼻子小眼睛 只賺1元2元3元...嗎 ...
一旦真的獲利xx元 股價會如何
5529 志嘉 賣大樓 EPS 16元
9906 興達處分資產 EPS 14元
5324 士開 賣大樓 EPS 16元
1446 宏和 大樓還沒賣 EPS 聽說 20多元
以上的股價 是怎麼漲的 請自行查證 這不必爭辯 是事實
答案很清楚 不是嗎
現在需要時間 我知道
只能讓時間證明了 2015看似很久 其實轉眼就到
謝謝
溫馨提醒
投資絕對有風險 請獨立判斷 自負贏虧
若說房市要跌,或許任何人都很難反對這個說法,畢竟,有一段不小的漲幅了,也有一段時間了。
難就難在即便說要跌,要問的是,"何時"??這才是問題所在,這跟神不神沒關係,照樓主的看法,看來神是決定漲跌的腳色,人無法代勞;但至於推論這件事,小弟認為這可是人就可以做的事情了,依據假設、設定條件、條件成就或條件發生機率對於房市的影響,想不出有什麼不能推論。推論對錯是一件事,要能說出自己的判斷的人才有機會掌握未來行情,不然也不過就是事件過後的事後諸葛。
若要說到2015年前會跌,這種三年時間的行情估計的精確度對於短期或長期投資者的參考價值也不高、因為這種說法放諸四海皆準,時間這麼長,事後怎麼圓都行,舉個金融商品當例子好了,價外(OTM)的三年選擇權也比短期內到期的貴得多。另外以所提出這麼短的行情資料樣本資料似乎也難符統計上的對於未來三年預測的估計要求。
依樓主引用的資料,加計大廈與公寓加權平均成交價較上月(或與去年同期比較, 在此我想比較可能的是與上月比較)價格下跌4.6%,政府實價登陸價格板橋仍是新北最高,遽而論斷板橋投資價值不高,然相對台北市新推案件單價動輒百萬起跳卻有人買單,台北市的房地產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投資價值與環境??假設從樓主前文的邏輯推論,台北市、板橋等單價較高地區的房地產從投資的眼光恐怕遠不如一些基期低的地區了。然而市場卻又有不少游資仍願意在台北市等高價地區進場布局,最近幾個台北市地上權的個案,仍有法人問津,這又何解? 板橋11月依據永慶統計價格較前月下跌4.6%,排名新北跌幅第一,若要引用這個數據對行情做判斷,小弟還想知道的是,這個數據來自永慶多少筆有效樣本的成交資料與成交金額,與時價登錄的相關程度如何,否則就這樣用上了,風險不小,小弟覺得可能樓主仍有其多資料佐證其看法。更何況,若跌下來,樓主的朋友還打算進場置產,代表的是,樓主的朋友買進方向不便,等的是價位。這或許代表的是當下空手者的市場心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