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ple0801 wrote:
我看到很多不住林口...(恕刪)

p大不用懷疑本人不住林口,我只差名下已沒有房產....都已轉移給小孩,50幾歲了也該儘早做後面人生規劃、出國走走玩玩

有群人只要被林口人反駁回復,就開始心神不凝的疑東疑西,以為那人是本人的分身....哈哈
(....有這麼讓那群人心生畏懼?動不動就要猜是分身)

林口整體來看發展已相當令人滿意,所以人口快速增加中,看在其它區的房仲業、炒房者眼裏,當然滋味百陳,畢竟擋了這些投資客的財路,怎不痛恨

林口上下班的交通要跟著上才行,尤其夾在不同陣營的縣市管理,有時候也會出現角力、意見不同情況,致拖慢改善措施,這是相當可惜。所以去年開始不太喜歡給想來林口買房,而上班地點在台北、時間又不能彈性調整的購屋者意見,避免再度增加林口交通流量負擔

有人自認提A7可以打壓林口這邊房價...兩邊差異就不多說了,免得又說本人是炒房客了,在意房價高低。林口這邊有它要發展時程,看看能不能先減緩交通負擔,否則已漸漸步入早年的大台北,還沒捷運、過橋還有收費站的年代塞車之苦。成長的代價,就是必然會伴隨交通陣痛期

happywork01 wrote:
是Google顯示...(恕刪)
我沒說你故意還是怎樣,從你的發言我看的出是真的在討論,我只是用常理判斷而已,林口到七堵不可能7分鐘到達,所以我說一定是那邊搞錯了,就像我糾正樓主的坪數計算一樣,就事論事而已。
林口最不口否認、也是FB社團吵最兇的是交通跟小孩就學...
最大的優點就是房價跟夏天的涼爽!
例如昨天我從台北上去看房子整理進度,下午回到台北一下車,很明顯感到空氣都是悶熱的 

即使是下午,要回台北也不要走文北下交流道,這條大車很多、很容易塞住~
要不走文一二三,要不走山路下五股 


附帶說明,現在想關心林口的朋友,可以去加入FB林口大家庭,以前加入還要意思意思審核一下,
前不久社團被人檢舉弄掉,現在重開在把人招回來,只要加入不久都會通過,還免回答問題喔!
ejan1969 wrote:
我沒說你故意還是怎...(恕刪)

我知道,知道您是就事論事。感謝您適時的糾正。
happywork01 wrote:是Google顯示的,我可沒故意挑選。您自己也可以輸入一次確認。一個林口區,一個七堵區,條件都有顯示。也不是我自己開車用飛的....



你不用在意『jackey chang』這人說的
他常會自稱林口人,隨後挑起爭端,最離譜一個;到現在還無法給我正面回應,然後閃躲一陣後,又出來製造紛爭

如回你的這段話(本文#149樓),就是很好明證

jackey chang wrote:他的車能飛天

你們這些窮人不懂的啦.



分身『doggies』住中、永和之發言截圖
下圖以『jackey chang』隔3天的發言住所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矛盾?(3/18說搬家、隔到3/21卻說要賣房
3張圖表住所發言出現嚴重矛盾



i.BD wrote:
林口整體來看發展已相當令人滿意
這點我相當同意,畢竟林口在我印象中就是個鄉下地方,而青埔是高鐵特區,是新的重劃區,所以原本我是跳過林口看青埔的,要不是小孩轉去林口的學校的話...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踏足林口。

其實滿意這兩字還得跟價格綁一起看才行,在這樣的價格上,這樣的生活環境,我是覺得滿意的,很多人拿林口跟台北市區比,這能比嗎?價格基準差那麼多,是要怎麼比?

我是退休人士,沒有通勤問題,我也不考慮保值性什麼的,因為這應該是我最後一間房子了,反正都沒要賣,就不用管其它了,所以我考量的東西相對單純一些,就是居住本身而已。

我想要的就是住的好,環境整齊有序,公共交通方便。

住的本身,林口真的是有超多建案的,更重要的是投資客超多而且目前大多套住,這對於想撿便宜的我來說,算是個利多,我可以挑三揀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型,這是我狠喜歡的一點,我現在住的當初就是只有唯一選擇,雖不是非常滿意,但也是買了。

環境整齊有序部分,我現在住的三重重劃區本身整齊有序沒問題,但是生活機能還是得靠舊市區,去到舊市區就是會有點阿雜,林口當然也有比較阿雜的區塊,但就如我上面所說,我可以選擇的物件有很多啊,我可以避開那些就好了呀。

公共交通方便,我指的是區域內的公共交通,大部分的重劃區公共交通都是在外圍,而林口區內的主要幹道都有公車在跑,小區塊內的住宅只要走到幹道上搭車就可以,近的我喜歡走路,遠一點的我喜歡搭公車,我喜歡悠閒的步調。

林口的住宅類型從10幾坪套房到100多坪的豪宅都有,住宅選擇性廣,而且還有很多空地未開發,這讓區域發展多一點未來性,總是可以期望還可以蓋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不過缺點就是房子的保值性比較差,一直有新房子可以買,中古屋的保值性就差一點,而且選擇多就代表買方可以挑三揀四,總是會有人比較缺錢,願意便宜一點賣,所以價格比較不具支撐性,然而這一點對我就還好。

請設定上下班時間喔



happywork01 wrote:
是Google顯示...(恕刪)







七堵到林口只要7分鐘
這樣說的人 不知道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辦到的??

jackey chang wrote:
請設定上下班時間喔
...(恕刪)


你這邊說的兩處房子坪數比較
還麻煩提供建案名稱出來讓我看看一下啊!? 
我還真有興趣去看看實屋欸
ejan1969 wrote:
這點我相當同意,畢...(恕刪)

很多人看林口建物,喜歡談文二、文三這些區塊,卻忽略了,林口還有一特色區塊---完整別墅區;這在大台北可是難得的別墅區塊;交通路線能搭的,也相當不錯,符合林口往外需求

至於『食』的機能在舊區那邊,說穿了就一傳統市場、跟老街而已,也不是很強,但對晚上有宵夜需求的人來說,倒蠻不錯的去處,晚上附近的停車場也很停(請不要違停在老街XD,很容易被魔人檢舉);反而已逐漸往文二、文三移動。很多人談機能,多半放在食的選擇上面。卻忽略了醫、育、樂這方面需求,這在文二文三區塊裏,選擇多了

網購的發展,給了林口以往不在大台北涵蓋範圍裏的不足;那麼剩下就是出林口時間,若能避開上下班巔峰時刻,說起來與台北之間、或國外搭機往來是相當便利的

恭喜你、我都是退休人士,可以避開林口最不便的塞車之苦!明天準備去國賓看雷神主演的MIB消化一下時間 哈哈


i.BD wrote:
林口還有一特色區塊---完整別墅區;這在大台北可是難得的別墅區塊;
哈,我現在買的就是透天別墅,是比較靠近仁愛路的,安靜的別墅區,走路5分鐘出來,居然有間超大寶雅,也有頂好跟全聯,仁愛路上公車路線也很多,真是蠻出乎我的想像的,只能說林口真是個很奇妙的地方,對我來說也是新的居住體驗。

最近我在survey的是權狀百坪左右的物件,還真是多呀,當然都不太很新了,不過拜投資客所賜,有相當多沒人住過的新古屋,這得要感謝板上很多賠售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常常浮上來,才引起我的注意去看看那些賠售的案子。

我統計了一下林口百坪以上的建案,差不多有13、15個,加上90坪以上就更多更多了,這讓我很驚訝,當然有部分在投資客手上,不過我從仲介待售物件中粗略看來,應該是不到10%,也就是說90%的大坪數房子都自住了,總戶數應該在500戶以上(不計入國家xx世界xx,光這個社區就不知道幾百戶了)。

管理費一坪多少錢是不管房價一坪10萬還是100萬的,管理費就是個固定支出,我自己擔任社區的財委,知道收來的管理費就是正常花掉了,只是剛好能夠維持一個社區的正常運作而已。坪數越大,戶數就會越少,每一戶該繳的錢就越多,而這些錢就像打水漂一樣,就是花掉了,只是為了維持社區在一個良好狀態。

樓上有人提到基隆跟林口,我想最根本的差別不是地理環境,不是交通,不是房價,而是社區組成份子,願意花錢維持居住品質的人,才會住新大樓,這是重劃區跟舊市區的最大差別,即便台北市老房子都換新大樓了,開區權會的時候,可能也要吵好一陣子,畢竟大家不習慣繳管理費,老實說,我是不太看好這樣的社區能夠好好的維持下去,可能慢慢的從三班保全到兩班然後剩白班;社區總幹事的聘請從全天到半天,最後到主委自己兼任;東西壞了,從原廠貨換到副廠貨,最後自己DIY...

我們社區在秘書的聘請上也在區權會上引起多次討論,有人提出要廢掉秘書,理由是功能不彰,C/P不高,這我也同意,我們只是個小社區公設不多,秘書確實沒法發揮全部功能,站在省錢的大旗下,沒人講出個道理來的話,應該就會廢掉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會提出廢掉秘書的人就是不懂社區的運作,社區總幹事難道天天上班不用休假?休假的時候社區有事情誰來處理?又是委員對吧,這樣長久下來,當委員變成是一件苦差事,久了就2種結果,沒人要當,或是長久被同一批人把持。理想的運作應該是委員會只動口不動手,而社區隨時有人處理事情,這樣大家才願意擔任管委,才願意參與社區事務,才能凝聚共識。總幹事、秘書、保全就是個3人組,職責有所不同,但有些時候要相互cover,才能確保櫃臺隨時有人在,加上清潔人員,這樣最低的支出大概就是30萬/月了。

我是從舊公寓搬到新大樓的,所以這種心態上的轉換我經歷過(從自掃門前雪到社區事務),都更只是把老公寓變新大樓而已,但是住的人還是那些人,主動轉換跟被動轉換還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以調整過來,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沒辦法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