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院88年2月通過「淡水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並更名為台北港,同時升級為國際港後,台北港已成為水泥、航運、油品、散雜貨、貨櫃集散站、裝卸承攬業等企業最熱中的投資標的,基於台北港可能取代基隆港成為北部貨物吞吐中心,台北港29座碼頭的經營主導權,自然成為各財團卡位的主戰場。
台北港是經建會定位為國內首座以BOT為主體的港口,估計民間投資的金額將超過500億元,預定91年開始營運。經建會表示,台北港在定位上是朝遠洋貨櫃基地發展,未來港區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可停靠世界上最大型的貨櫃船,將來廢土填海所形成的離岸物流倉儲區、物流中心,將成為全台科技產業、物流批發業集中區,附加價值更是可觀。
基隆國際輪船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指出,因為基隆港發展條件受到限制,加上目前「北櫃南運」成本確實是航商的負擔,因此,雖然台北港的建設工程正在起步,各界對此港營運雛型仍有疑慮、尚未全盤接受。但台北港民營化後的商機實在是太大、太誘惑人。加上政府同意的租期往往長達15、20年,企業財團已爭相投入,未演先轟動。
基隆港務局透露,無論是私下詢問或公開提出計畫,目前對台北港民營化吸引如台塑、長榮、萬海、台泥、力霸等重量級財團的投資興趣。在這些眾多開放民間投資興建的港口設施中,貨櫃碼頭是最受矚目的一項,長榮是目前企圖心最強、最積極爭取的企業,也是唯一向交通部、基隆港務局提出完整投資計畫書的公司集團。
另外陽明表示,在多數航商看好台北港的前景下,陽明自不能置身於事外,公司已針對台北港的所有自然條件、未來的業務量、成本競爭對手可能採取的策略,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只要台北港的營運生態符合公司未來貨量流向,陽明一定針對台北港的各項設施,評估投資的可能性。
目前陽明已對台北港各種環境評估、未來發展、生態環境、交通聯外道路等各種因素作實際考量,最快趕在港務局公告前,陽明必須作出投資評估,以免落人於後。
台北港崛起,對百年基隆港衝擊大,基隆港榮景不再,內港轉型成為郵輪港,也是不得不的選擇。航商認為中央長期漠視基隆港發展,國際大航商一家家離開基隆港,大船入港已成遙不可及的夢。
基隆港曾在世界貨櫃港排名第七,但在政府「重南輕北」港口建設政策下,位在台灣南端的高雄港後來居上,在國際港口激烈競爭中,基隆港排名早已遠遠掉到世界排名30名之外。
日前基隆市長林右昌呼籲中央不要放棄基隆港,台灣港務公司也與基隆市簽訂有「市港發展策略聯盟合作平台」,以期未來與市府建設合一,共創多嬴。
只是基隆港擋不住國際船舶大型化趨勢,大船入港對基隆港而言,只是一句口號,目前港內只有西19碼頭可供8000TEU(折合20呎貨櫃)貨櫃輪靠泊作業,而當前航運1萬TEU以上貨櫃輪才是主流,基隆港位居國際航線節點上,因水深不足、設備老舊,自然被大航線排除在遠洋航線靠泊港,淪為近洋航線次要港口。
尤其台北港崛起,取代了基隆港遠洋線,更註定了基隆港營運走下坡,只是台北港隸屬基隆港務分公司轄下,以營運業績而言,基隆港務分公司貨櫃裝卸量達290萬TEU,光從表面數字看來,基隆港營運量是成長,但台北港挹注才使基隆港營運量數字好看,台北港前年就突破100萬TEU營運量,相對基隆港營運是「衰退」的。
基隆港近年朝郵輪觀光產業發展,櫃量持續被台北港吸收,此消彼長下,去年台北港的貨櫃裝卸量首度超越基隆港,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表示,因應業務逐步調整,未來不排除裁撤六堵分關,新設八里分關。
根據台灣港務公司統計,台北港腹地較基隆港大上5倍,98年啟用貨櫃碼頭以來,貨櫃裝卸量連年成長,101年突破100萬TEU,去年達147萬TEU,基隆港97年還有200萬櫃量,去年僅剩138萬TEU,首次被台北港超過。
基隆關表示,近年台北港業務量持續攀升,去年進出口報單量各約3萬5千多張以上,102年至105年出口報單年平均成長4成以上,進口報單年平均成長亦有約2成以上,稅收年成長更達1成5。
因應台北港業務量成長快速,基隆關邀相關業者舉行業務座談會,與會的長榮、萬海等航商,以及長春、台陽等貨櫃場業者,都對成立八里分關感到樂觀其成,但業者也直言,儘管台北港運量持續成長,但交通、生活等機能仍相當不便,海關人力也未適度調整,商檢、動植物檢疫流程過長,另外,各分關的通關標準也不大一致,令業者難以適應。
中華民國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魏慶利也表示,台北港潛力很大,但目前海關人力仍不足,加上今年將新增CFS散裝等多項業務,若等到實際業務量出現後才來應對,緩不濟急。
基隆關副關務長陳金標表示,為改善台北港整體港埠群聚效應,去年已著手建置1萬坪多功能、多用途倉儲空間,今年第1季前可完工,並規劃貨車、貨物預約進站平台、專用閘口及一站式服務櫃臺,加速領貨效率及進出倉等候時間,隨著業務量增長機動調整人力配置,健全產業競爭力
2019耶誕嘻哈跑趴-見軌就跑
搭上淡海輕軌,1228與我們相約在淡海新市鎮,
一同用運動與音樂揮別2019所有的不愉快,
也在耶誕尾聲中帶著人生最在乎的人,
一起沿著軌道跑出—全世界最大,又專屬於自己的雙心軌跡
一、指導機關:新北市政府
二、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新北捷運公司、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三、活動日期:108年12月28日 (星期六) 15:00~20:00
四、活動會場:新北市淡水區淡海輕軌崁頂站(V11) (新北市淡水區沙崙路二段及新市六路交叉口)
淡海輕軌,為了紀念通車週年並擴大新北耶誕城系列活動,推出全台首場輕軌路跑「耶誕嘻哈跑趴-見軌就跑」,要與跑者們一起嗨翻淡海新市鎮。
因此報名者不僅可獲得淡海輕軌綠山線一日免費搭乘車票等超值參加禮包,完賽後還有嘻哈風格設計的完賽獎牌、夜光頭帶、毛巾浴披和及極具代表性的「最北車站到著」完賽證書,值得收藏。
串聯AI、大數據、雲端與裝置 打造智慧城鄉與人本交通
林稼弘 2019-08-30
打造「淡海未來智慧生活城」為主軸議題的「2019智慧城鄉論壇」於8月30日假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盛大舉行。這場盛會是在交通部指導下,由新北市政府、台灣微軟、英特爾、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聯強國際與中華顧問工程司共同主辦,目的在結合產官學研的技術能量、全球經驗與先進資源,共同提出落實智慧城鄉與智慧運輸的睿智建議與解決方案。
由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林陵三、新北市政府副市長吳明機,以及交通部林佳龍部長分別就研究單位使命、地方政府智慧建設,以及國家總體智慧城市、智慧運輸及智慧住宅政策等致詞。
目前新北市積極推動智慧執法、智慧停車、智慧監控、智慧站牌、智慧導引系統、智慧夜間停車及公車司機安全監控等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智慧交通服務。另外還有串聯輕軌、「淡北快速道路」及「淡江大橋」的瞻海計劃,以促進淡海地區的便利交通與產業發展。
新北市接下來會以智慧製造力為核心,並連結新服務業力、文化觀光力、新能源力及生醫樂齡力所屬業種,進而發揮產業跨域合作及支援綜效。何怡明進一步表示,今後將聚焦在地產業,採市府自行開發或民間企業合作模式,規劃新北智慧製造聚落,以導入工業4.0概念,協助工業區廠商推動升級轉型。同時透過淡江大橋建構完整交通網,三環六線打造新北市完善大眾運輸路線,以及自動巴士運轉計畫以將自駕電動巴士導入公共運輸系統,進而藉由智慧運輸來提升整體競爭力。

0053 wrote:
感覺想要把淡海弄成新...(恕刪)
我比較喜歡當年周錫瑋的IFR 計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dxTIf9OB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