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不長眼 wrote:
那些都有汙水處理廠....(恕刪)


都可以少,住家空屋也多,基礎建設開始跟不上
0053 wrote:
都可以少,住家空屋也...(恕刪)


忽然想到版上有網友提到的養老產業

我岳父因年老失智.去養老院試住了一個多月
回來家裡的時候
卻發現患了開放性肺結核..
家族的人都持續吃藥吃了半年以上
養老院周邊的店家?住家?

台灣這種養老產業包含醫院管理...
直覺得很可怕..
一堆交互感染都在這些地方...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淡海輕軌12月通車屆滿周年,新北捷運公司今天舉行幾米主題列車周年主題活動記者會,新北捷運公司表示,明天起,淡海輕軌將延續幾米創作的公共藝術「閉上眼睛一下下」主題,推出三列幾米主題列車與數位導覽系統,讓淡海輕軌變身成為移動式的藝術展演空間,預期可吸引另一波參觀搭乘的人潮。

mummypipi wrote:
「台北科技走廊」淡海...(恕刪)


其實把科技走廊換成觀光走廊也沒有違合感。
淡水的地理條件,本來就很適合做為北台灣的觀光梳鈕,在淡海大橋開通之後,整個優勢會更加的明顯。
一旦打通淡水交通的任督二脈之後,將會帶動起北台灣整個觀光和經濟版圖的整併,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藍色公路在未來將會被重新的重視,增加更多的娛樂性與可玩性。屆時不只是八里-老街-漁人碼頭,還可能加入大稻埕、社子及其他的接駁口,甚至於到基隆的這一條線也會重新的開啟,從海上欣賞東北角海岸線的美。

但這一切,都還需要建立在一個前瞻合理的規範內。如何改善硬體設施的不良,如何從細節提昇服務品質,如何避免業者的無良攏斷和競爭等等等,才能使北台灣的觀光產業真正的復甦起來,吸引不斷回頭的人潮。

我有一個燈泡理論,就是當走進一間雜貨店,當看到室內的燈光昏暗,光線不足,老闆還不願意更換的時候,那大概這家店離關門也不遠了。
所以我每到一個地方消費,我更喜歡去看這一些的細節,但往往政府出手的結果 都是慘不忍睹的。
建議無論淡水要朝那個方向發展,政府應該去騁請一個真正這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團隊,而不是讓幾個沒有經驗的公務員,出國走馬看花一下,在鍵盤前打幾個報告,就算交差完事了。

真正的企劃案如果這麼簡單,那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開發、投資失敗的案例了。

我是希望新北市、台北市能真正的合作,如果有些礙於法令,可能還需要中央的協助和配合,同時引進一個真正的團隊,為北台灣注入真正的活力和希望。
而不是用一些沒經驗的人,或是那些所謂的文化、文創人來主導,因為結果我們都看的到,大多是沒有遠見的、流於形式和表面的,小眾的一些成果。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軟體-就是人文~~~~~

若風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人文就是文化的淬煉。透過那風霜的嘴角邊微勾的皺紋,還是那悠洋的歌聲和笑語,都能夠讓人感受到歷久彌新的生命力,那絕不是打著文創就能成為吸引人的主題的。文創是小眾,有的時候會覺得不過是幾個文化人的自口海,那種刻意和做作,真的很難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的。文化是種傳承,是種浸在骨子裏頭的鬼斧神工,是瀰漫在每一個街頭巷尾的生命的延續,是別人願意前來體驗的生活和經歷,是離開的時候的滿心歡喜的回憶。而這些才是最讓人著迷的地方~~~~~~

只可惜,現在在台灣,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這樣的魅力了。
issacwu0924 wrote:
所以我每到一個地方消費,我更喜歡去看這一些的細節,但往往政府出手的結果 都是慘不忍睹的。
建議無論淡水要朝那個方向發展,政府應該去騁請一個真正這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團隊,而不是讓幾個沒有經驗的公務員,出國走馬看花一下,在鍵盤前打幾個報告,就算交差完事了。
...(恕刪)


這跟輕軌老街段是一樣的故事啊,好像國外場景套下去,就會變得好棒棒一樣……但沒實地瞭解,其中是很多不一樣的狀況,不是可以直接套用
0053 wrote:
這跟輕軌老街段是一樣的故事啊,好像國外場景套下去,就會變得好棒棒一樣……但沒實地瞭解,其中是很多不一樣的狀況,不是可以直接套用


根本就不一樣好嗎⋯⋯
因為怕蓋輕軌會影響生計,
如果施工期間給補助那些店家還會吵?
說穿了就是要錢要好處,
或是被有心人士游說搞不清楚狀況就一昧的反對,
台灣就是太多這種人才不會進步,

如果套用變的好棒棒呢?
也有很多例子是一開始反對,等到後面發現錯過什麼利多,然後就開始耍賴吵鬧⋯⋯
issacwu0924 wrote:
建議無論淡水要朝那個方向發展,政府應該去騁請一個真正這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團隊,而不是讓幾個沒有經驗的公務員,出國走馬看花一下,在鍵盤前打幾個報告,就算交差完事了。...(恕刪)


0053 wrote:
這跟輕軌老街段是一樣的故事啊,好像國外場景套下去,就會變得好棒棒一樣……但沒實地瞭解,其中是很多不一樣的狀況,不是可以直接套用...(恕刪)


+1...

要做的應該是紅毛城---->一滴水公園忠烈祠.-->漁人碼頭的這一條路
之前有軍營在其中

應該是要有更完善的規劃..
而不是拉條輕軌進老街就算數..
哪條觀光老街是拉輕軌進去的?深坑?三峽?九份?基隆夜市?
甚至於外國的巴塞隆納?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leojungle wrote:
根本就不一樣好嗎⋯⋯
因為怕蓋輕軌會影響生計,
如果施工期間給補助那些店家還會吵?
說穿了就是要錢要好處,
或是被有心人士游說搞不清楚狀況就一昧的反對,
台灣就是太多這種人才不會進步,

如果套用變的好棒棒呢?
也有很多例子是一開始反對,等到後面發現錯過什麼利多,然後就開始耍賴吵鬧⋯⋯.(恕刪)




這並不是只有店家抗議...
看看輕軌路線吧,從漁人碼頭向南到了紅毛城附近的中山路中正路口時,各走上下行單向營運,下行走中正路老街往淡水捷運站,老街段設在福祐宮媽祖廟,淡水端終點在淡水捷運站旁的火車頭廣場;上行走中山路往漁人碼頭,只有一站,在文化路重建街口。
看看路線,想想捷運局官員預設的遊客路徑。
問題點1:官員預想的是人從漁人碼頭來,而不是淡水捷運站來,為何人從漁人碼頭來?有網友說了:淡江大橋通了,全省遊客會走台61/64經過大橋到漁人碼頭遊憩,並且把車停在漁人碼頭轉乘捷運遊玩淡水。
問題點2:目前遊客熱點是從淡水捷運站來,如此大部分人會直接走進旁邊的老街往紅毛城方向遊覽,會有多少人下捷運轉乘輕軌直衝漁人碼頭?
問題點3:上行往紅毛城除了淡水站,中間只有在文化路重建街口一站,這個點,除了當地人回家會在此下車,觀光客不會特意涉足。
問題點4:輕軌只有為了觀光考量,沒有想到當地人需求,老街段的C型路權是一大考驗,捷運局規劃人、車、輕軌大家一起走,有網友說輕軌來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閃,輕軌車輛只有2.65公尺寬,大家讓一讓就過了,實際情況是,老街中正路巷內早上到中午是市場,因為大家會騎車或是搭公車來買菜,因此中正路會有停放機車的需求,另外一般日上班時段,中正路也是民眾的通勤路線,所以不是單純只有觀光客與當地店家會使用,尖峰車流量不低;再來談上行中山路的部分,當地人都知道中山路路幅較窄,連人行道都窄,且公車路線很多,機車更不用講,這是一條重要聯繫道路,再擠入輕軌,如此行車寬度必然影響,再者在淡水捷運站中山路中正路交叉的部分,還要加入輕軌慢速迴轉,該路口紅綠燈等待時間會加長,道路服務品質亦必定下降,另外假如網友所講車道縮窄不會影響太多行車安全與流量,那麼為何以前就不拓寬人行道,讓大家行的方便呢?
問題點5:老街中正路段,一但發生擦撞事故,整條癱瘓,後方車輛也無法迴轉。

中山路路寬縮減圖(輕軌需5米,其餘車道皆以最低標準3米劃設,取消原本外側混合車道4米設置)


原規劃老街段路幅設計,民眾反映輕軌行經處,汽機車皆需等停,可能改為全面打平不分區



另外就是自己打臉的部分,有設輕軌跟沒設輕軌,設了輕軌都是道路服務品質較差,那請問為何要設輕軌?


問題點6:老街如何施工? 簡報只提了自己的輕軌土建部分,中正路地下管路遷移所需規模沒提到,只寫了需要12個月?? 管路從中間移到旁邊,施工範圍就不小了,應該不只有中間5米寬




補充資料,營運模式。藍海線營運範圍只有淡水到漁人碼頭站,新市鎮民眾需在漁人碼頭站換乘,在加上不可預估的C行路權交通因素,通勤時間較長。
不長眼 wrote:
+1...要做的應該...(恕刪)


你故意漏掉十分...十分老街火車..算嗎? 不是輕軌比輕軌還大台
odko wrote:
你故意漏掉十分......(恕刪)


那邊是一條道路嗎?有汽機車共行嗎?


依照鐵路法第57條第2項及第70條「行人在鐵路路線、橋樑、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通行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只是沒很積極在罰...都是勸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