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 是造成少子化與傷害經濟的主因 .您認為呢?

RICE 1502 wrote:
台北縣,
買不起台北市房子不是今天才開始,民國50年發展出三重,
民國60年發展出板橋,70年經濟起飛才延伸至台北縣其他都市,
50年間記得最清楚是民生東路現在七喜大樓那裡,2層花園平房23萬,
天價啊.
74-76年松山的公寓漲到14萬,天價啊.裕隆速利1200cc好像是16,18萬,天價啊.

有事晚上聊
...(恕刪)

剛剛沒寫完,七喜大樓那裡2層花園平房23萬,這是一戶價格,地約35坪蓋約25坪2層50坪,
房子外牆只粉光,裡頭是磨石子,沒油漆.
松山的公寓漲到14萬,這是一坪,我同學住八德路育達旁,正準備買房子這一漲,跑來跟我哇哇叫.
50年過去了,薪水漲了50倍,房子也漲50倍,買不起還是買不起.能買的還是能買.


antu_c wrote:
剛剛用信義房屋查了幾...(恕刪)

真的可以考慮
雖然900萬看起來真的很多
但總比花1000萬在三重臭水溝邊買房子好吧
我還有100萬可以好好裝潢房子
但重點是教育
三重最被我嫌棄就是教育
每年國中畢業典禮
每個國中旁都停一堆警車
誰會希望自己小孩在那種環境下成長
那邊教育程度如何阿

以台北市市中心來說, 大家一般都不喜歡住的區域有大同區與萬華區, 這兩區要找捷運又安靜的舊房子,

一定可以找的到比大安區貧戶窟更便宜的房子...

連文山北投這些離市中心更遠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我有個朋友, 明明買不起BMW, 卻要死撐貸款買BMW來開, 雖然我開的是10年New Sentra,

心裡可是很踏實,,....
很多人回應,我講點個人感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認真考慮過買台北市的房屋,我曾。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當你把自己的財產掏出每一分錢都挖出來好強化自己購買力,
信心滿滿的讓房仲業者評量,結果帶看的標的是你光走到樓下當場就想轉身走人!

挫折感?!是的我有挫折感.

有人用M型化社會的左邊還是右邊來形容我的立場,但那不是一各能讓我釋懷的理由!就算那是事實!

我洽詢的屋主可能收入只有我的1/3或者1/2,但我買不起他的房子!因為他早了我好幾十年買了,所以現在他的身家全靠這各房屋,就算陳舊不堪,我還是買不起。

更不用說那些看起來一點都讓人高興不起來的房屋!除了旁邊的小黃小綠小XXX天花亂墜的說可以用幾百萬裝潢改善!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用20年的歲月來換取一各現在就這樣XXX的房屋,20年後更XXX的房屋!!

沒有人喜歡自己被歸類成M型化社會比較慘的那邊,我也是!

合理化這各現象,還是要政府引導改變這各現象?

我當然可以不買大安區,民生社區,內湖...,事實上我最後也沒買在台北市,但這不代表說這是應該如此,

我不買的原因除了價錢外,還有就是商品,
LV的包包一各4000歐元的包包我看過,但他不會擺在地攤上堆成小山讓你蹲下來看,有多少30年老舊房屋是能看的?


朋友設計師不管到哪個案件,都會說管線差要重拉比較好,浴室要拆掉重新整哩,地板要整各挖掉重鋪,地下室停車位看起來又難停又糟糕!嫌的半死的案件,但是價錢卻可以嚇你一大跳!!!! 
稍微不嫌的案件,面公園或者週遭還OK的,維護的還不錯,稍微整理就可以的,除了是鳳毛麟角的珍稀品,價錢也是。


我相信我的收入在台北市也不算後面80%,帝寶我買不起理所當然,百坪豪宅買不起我可以接受,新成屋買不起我還能說服自己,現在要我說服自己我可以買再如和平東路面對夜總會的30年公寓,很抱歉我不願意。

我是買了台北縣,一如很多網友說的,考量自己能力下的產物就應該如此,供需法則沒啥好計較的.
BUT! 負資產引發的銀行風暴呢?我也要承受?

idfour409 wrote:
三重最被我嫌棄就是教育...(恕刪)


我有個同學, 本來住三重老婆娘家附近, 也是因為鄰居的小孩都在4歲就會罵髒話,

嚇的他趕忙搬家到天母大業高島屋附近, 40坪的房子買900萬, 然後再自己整修 (屋況差,4樓頂樓沒有電梯沒有加蓋)..

不過這是5年前的事了..

特偵組 wrote:
很多人回應,我講點個...(恕刪)

別想那麼多
往往房市崩盤
就是財富重分配的時候
相信我我媽就屢試不爽
他就喜歡在房事高點買房子的人
每次高低差往往在一倍以上
他最近又在看房子
旦看到房子卻是嚇死人
嚇到連他這種盤子都不敢買
說真的在房價已與所得脫鉤情況下
能秋的機率小多囉
耐心等待吧
特偵組 wrote:
很多人回應,我講點個...(恕刪)



對阿, 我也想用買New Sentra的錢買帝寶阿, 但是並不表示應該要政府弄個一間帝寶的房子用50萬元賣給我...

我有更多的朋友, 選擇不買房子, 因為他們可以用這些錢來賺更多的錢...

但這也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如果, 每個公務員說(或者人民說), 政府應該讓每個公務員(或人民)的收入都可以買BMW與賓士, 因為他們只看的起賓士車與BMW,

政府就應該達成這樣的目標嗎 ??

您有您的選擇, 但這樣的選擇不能套用在全部的人身上, 然後說這個社會怎麼樣.. 畢竟, 並不是人人都要住帝寶

另外, 福州山公墓已經於10年前早已搬遷, 現在已經沒有夜總會了.. 現在叫福州山公園..

另外一個是富陽生態公園, 兩大公園, 去台大校園也超近, 去大安森林公園也方便, 當然,我們這邊沒有帝寶, 所以可能以上的原因都不會吸引您來
idfour409 wrote:
別想那麼多往往房市崩...(恕刪)


現在的房價是相對的高點...

我也不建議在這時候買房子...

我們夫婦兩個人喜歡到處看房子, 然後沒錢買房子, 我已經聽到兩個case是我們這區貧戶窟, 有電梯的房子30坪賣900萬, 有一間我們有去看, 然後覺得好可惜因為我們沒有錢...

我們是沒錢喜歡到處看房子的人...
特偵組 wrote:
很多人回應,我講點個人感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認真考慮過買台北市的房屋,我曾。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當你把自己的財產掏出每一分錢都挖出來好強化自己購買力,
信心滿滿的讓房仲業者評量,結果帶看的標的是你光走到樓下當場就想轉身走人!

挫折感?!是的我有挫折感.


這個部分我是有同感的。

我在桃園看房子看了五年,因為還沒成家,沒有積極需求,所以沒有買。
而後,成家了,
在台北出生長大的老婆一開始也很自然的想要住在台北市,
所以,我一開始設定的條件,也是台北舊公寓以及北縣新成屋。

不過跟您不同的是,
我個人相信台北貴的原因是因為地段而不是房屋品質,
所以我很清楚,以我的收入條件,台北我能看的房子,屋況必然不佳,
狹窄的樓梯間、斑駁的壁面、老舊的馬桶與瓷磚,甚至漏水的天花板,
這都是我事先就預期的狀況。

然而我那沒有看過房子的老婆可就不一樣了,
她跟您一樣,對於老舊公寓要賣這樣的價格,感到有點不可接受,
她沒看過房子,
認為出生在台北市,本來就應該買在台北市,
直到看到價格,從開始從初期的抗拒、逐漸的了解,到現在接受實際狀況,
最後跟我一起在北縣置產。

這其中其實也沒什麼轉折,
一方面當我帶她分別看了同樣價格下,條件差地點好的公寓,以及北縣地點較差但全新電梯大樓,
她馬上就願意選擇更好的居住條件,而不堅持那只差十分鐘的通勤距離。
另一方面,
有個同事花了四千萬買大安路的拉皮公寓(還沒有車位可以買),
也讓她了解到,
台北市中心的房子就留給那些賺了更多錢的人就好,
我們花一千萬在三重買房子,一樣可以生活的非常開心。


這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狀況,也許不適用別人,
不過就現實面而言,我也建議特偵組先生或小姐,
也許可以考慮看看到一些其他地方參考一下,
新房子住起來真的比舊公寓舒適,這是我個人的推薦,供您參考~
之前看過統計,首購族平均年齡約37~4x歲。
我用這個計算例子,用來說明: 購屋前,最好略做計劃。

假設:
存款 = 0
家庭月收入72,000元/月(假設薪水終生固定未調整
家庭月支出50,000元/月
家庭月結餘22,000元/月
(每年存款26.4萬元)

假設800萬成家計劃:
貸款以2.5%、貸20年計

自備款 貸款  月付
 100  700  37,094
 200  600  31,795
 300  500  26,496
 400  400  21,197 --- 符合『家庭月結餘22,000元/月』,此自備款需400萬
 500  300  15,898
 600  200  10,599
 700  100  5,300

"每年存款26.4萬元", 以6%投資獲利計(買績優股配息應該>6%),依據年金終值表:
n年後 終值倍數  存款(萬元)
 02   2.0600   54.384
 03   3.1836   84.047
 04   4.3746   115.489
 05   5.6371   148.819
 06   6.9753   184.148
 07   8.3938   221.596
 08   9.8975   261.294
 09   11.4913   303.370
 10   13.1806   347.968
 11   14.9716   395.250 --- 大約符合『自備款需400萬』
 12   16.8699   445.365
 13   18.8821   498.487
 14   21.0151   554.798
 15   23.2760   614.486

男生當完兵碩士畢業26歲計,存款從0開始,37歲左右可購得800萬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