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漁人碼頭段最大的誘因就是班距縮短了不少,讓延線不少人更多使用輕軌做為交通工具
平日裏上、下班的車廂內,基本上滿滿的都是人
而在假日,感覺也有不少人把輕軌延路當做是一日遊的行程了,傍晚的漁人碼頭不在只是攝影愛好者留影的天堂,現在也是很多人生活情趣的一部份了
不過我總覺得目前政府對淡水並沒有很長遠的規劃,似乎只要淡海大橋通車了也就功德圓滿了,而並沒有用心的去改善地方上的軟、硬體,任由其自生自滅像極了整個台灣觀光產業的縮影。
我一直認為整個大淡水地區是個不亞於中環,尖沙嘴、旺角構成的黃金三角,因為他有著得天獨厚的無敵夕陽海景,夠寬的幅原及多樣的地方風情。
既可以與八里、漁人碼頭、大稻埕形成藍色公路,做為大台北的夜廊,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城市,增加旅程的趣味
又可以輕鬆的到北投、陽明山享受溫泉與山的零距離接觸
還能一路延著海岸線北上,欣賞美麗的海岸線風光
所以在淡海大橋開通之後,勢必可以讓想要安排一個短期行程的朋友收獲滿滿
而若此時,淡海能有幾個具規模的outlet,有更多樣的遊憩場所,多元的專業運動場地,更清爽的街景,及紥實的在地人文風情,那串起北台灣的觀光產業鍊並不是什麼太遙不可及的夢
但實際上,因為軟、硬體的不到位,所以業者也只能觀望,走一步是一步。
很想講一下當年的藍色公路,曾經盛極一時,但很快就星殞塵落,就是一個軟、硬體都不到位的鮮明例子。
軟:當時幾個接駁的小碼頭完全沒有特色,幾乎是淡水老街搬過去的東西
硬:迎面而來的惡臭及下了船全身溼、黏的感覺,直驗見證了整治尚未完成的淡水河
這樣子趕鴨子上架的規劃,不過是美了當時政府的名,卻苦了一般的業者和老百姓
我對淡水是很有期待的,希望一個有心有遠見的政府能夠讓這個地方變的愈來愈好
統包商違法!淡海國小工程跳票延宕 新工處將重新招標
2021/02/04
淡水區淡海新市鎮發展日益成熟,新北市2018年宣布將於新市二路設置耗資7億6千萬、約7千坪設立淡海國小,建照日前已核定,原預計明年8月招生,地方卻爆出統包營造商與下包商不合等種種傳言;工務局證實,去年底接獲檢舉,查證後發現統包廠商違法,目前已重啟計畫,預計6月底前重新招標。
2021-02-04
新北市捷運局4日宣布,經考量地方民意、工程技術、運輸效益等要點,串聯捷運淡水站及漁人碼頭間的淡海輕軌第2期路網,將不進入淡水老街、改採河岸方案來推動,也期盼未來淡海輕軌路網能提供地方居民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
捷運局說明,相關路網規劃曾在2019年8月21日、8月28日及2020年3月23日召開3場地方說明會,獲地方民意表達輕軌不進入淡水老街之共識,且大部分民意認同河岸方案。故考量工程技術、運輸效益及地方民意下,後續朝向河岸方案推動,目前接續辦理基本設計,並同步進行環境差異影響分析、都市計畫變更及修正計畫等作業,未來也會持續與地方民意溝通,以取得最大共識。
捷運局重申,淡海輕軌第2期路網能提供淡水老街商圈、沙崙及淡海地區居民便捷、平穩及舒適交通運輸工具,除減少私人運具使用,並重整改善當地交通外,亦活化產業開發,甚至未來輕軌路廊藉由淡江大橋串聯八里地區,帶動整體區域發展。
其中可能的瓶頸路段為淡水渡船頭處,約有30公尺狹窄路段,捷運局初步評估軌道兩側留設3公尺及1.5公尺之空間,符合一般行人通行及避讓條件,且考量列車在該處同時交會機率及時間極低,已研議營運管制配套措施納入設計考量,民眾通行安全無虞。另外,地方關切的航照燈塔,後續將針對燈塔結構安全及必要性,一併納入評估,儘可能閃避或鄰地就近保存。
mummypipi wrote:
宏泰人壽將出售淡海新市鎮逾1.6萬坪土地,預計農曆年後於2月19日開標,若能依市價每坪80萬元以上賣出,則總售價近129億元,宏泰人壽可獲利93億元以上,一舉拉高財務體質。
這些土地是之前宏泰人壽標購的土地嗎??
當初標購價好像是一坪62萬----->現在要賣80萬/坪
18萬一坪..投報率可真的是不錯
還是之前24萬/坪標購的??
淡海百億土地標售 宏泰取得3.4萬坪
發布:2010年07月02日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2021/02/17
台北市去年淨遷出高達4.4萬餘人,不僅創歷史新高,更連續5年成為六都遷出榜首,而這股「脫北潮」仍持續中;根據內政部統計,北市光是一月份又有4000多人遷出,藍綠議員質疑,柯P上任來多達14萬人離開北市,痛批就是縮減福利和高房價問題無法解決,才會讓人想逃離首都。
房產專家徐佳馨指出,「最近這幾年來,因為北市房子是又老又貴又舊,所以其實很多購屋人,想要一個比較好居住環境,大概可能透過如果預算高一點就透過捷運到新北市,如果預算可能有限一點,可能就透過開車方式去桃園。」
「脫北」情況加劇,依據台北市民政局最新統計,台北市人口在今年1月跌破260萬,降至259萬7635人。跟2016年同期的270萬人相比,五年大減10.7萬人,幅減約4%。12個行政區全減少,信義區流失尤其嚴重,五年減少1.44萬人,減幅逾6%。
 
                R2R wrote:
現在走61號就可看得(恕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203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