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回國的第二天,拖著在印度就有點不舒服的身體,今天一早看完牙醫之後,就和朋友興高采烈的跑去淡水,想要讓識這個將來要長期居住的地方。從基隆到淡水坐車還挺方便的,我直接坐到士林再轉搭捷運,如果扣掉中途坐錯站等等的時間的話,大約90分鐘左右就到淡水了。等了不到十分鐘,紅38就到了,我和朋友也就糊里糊塗的上了車。一路上有說有笑的,過了台北灣、又過荷蘭灣,再到好像是家天下之類的,我忽然心慌了起來,糟糕了,好像坐錯車了耶。還好好心的司機告訴我們如果要到櫻花溫泉的話,他可以載我們回到濱海路上,還告訴我們該怎麼走。所以我和我朋友就延著濱海路開始往回走,整條路看起來還挺井然有序的,一路上發現有好多的建案在興建中,其中靠近櫻花那裏的就至少有二個建案已經完成了基礎作業了。有於土木工程是我的本行,所以在工地門口有稍微的看了一下整體施工的狀況。出忽我的意料之外的讓我對台灣營造業的管理又燃起了一絲絲的希望。工地環境除了有美化之外,柱筋的部份也以鋼筋續接器取代了傳統的搭接方式,所以以此標準,我很期待我的新家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感覺給我^^又走了一會,左手邊出現了一幢約三層樓的建築物,因為造型的特殊,所以一眼就認出來是我的丰上,這還是我第一次走到丰上的工區呢^^之前即使在決定要買的時候也都只是坐車從旁邊匆匆一敝,所以第一次的接觸還真有點緊張呢,呵呵本來想從大門口進去的,可是朋友指著延公司田溪的一條步道說,也許可以試著從這進去看看,我也覺得如果從這裏看過去的話,說不定可以更清楚將來的環境,所以就一起走進去。步道看起來是有整理過了,加上旁邊已經有綠化的植栽了,公司田溪在這一段也已經用類似生態公法的方式用蛇籠護坡,上頭也開始長滿了"雜草",不過瑕不掩瑜,還是ok,呵呵我期待朋友對目前房子的感覺,他卻說,這附近竟然一條高壓電線也沒有^^雖然答非所問,不過這也算是優點啦,我注意到這個步道的路燈基座已經都做好了,管線應該也預埋好了,大概就等將來房子做好就會安裝使用了吧^^由於近視的關係,所以我的單眼就派上用場了,試著拍了幾張比較有代表性位置的照片,發現到這裏也是使用鋼筋續接器,同時模板因為大量使用新模、清水模,而且攪實似乎做的很確實,因為整個面我幾乎看不到事後修補的痕跡,表面也相當的平整光滑,連朋友都還一度誤以為還沒拆模呢^^不過接下來才是重點,因為現在已經在鋪第三樓的底板了,依據前面工地所給的經驗,及以前一些搞建築的朋友的經驗,大抵上樓板大約4~7天就全拆光了。我對這部份倒是沒什麼意見,因為樓板部份本來就有分依使用目的和需求而有不同的拆模強度和時間的限制,我比較在乎的是主要支撐的部份的移除時間是否能超過14天以上,這才是關乎整體結構的強度的環節。我在放大的視窗上發現,原來這個建案至少準備了兩組的支撐,所以當三樓樓板在鋪設施做的時候,二樓的支撐並沒有拆除的跡象,如此的話,依照工地經驗,至少會等到下一層樓才會用到了,以目前的施工進度約為一個月一層,所以保守估計這組支撐至少也撐了14~20天。所以在外觀的品質上可以暫時放心了。今天算是成果丰盛的一天,朋友也從當初和他報喜訊時他的不看好,到今天他完全的改觀了就覺得更開心。因為他也認同目前新市鎮內的建設和規劃,而更有緣的是,其實早在年前,他的家人就已經到過櫻花洗過溫泉了,而且對這裏就已經留下了相當好的印象,只是因為他們家不習慣看預售屋,所以當初沒想那麼多,不過相信今天的淡水新家一日遊,應該會激起他的興趣吧,我還聳擁他可以在櫻花前的建案買一個店面開個便利商店,這樣子以後我的可可想學習社會經驗的時候,直接去他那打工就好了,這樣我也比較放心呢^^照片等這兩天整理好後再後補上來唷^^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來加入新市鎮的行列,耶耶耶
不長眼 wrote:那就蓋在士林北投.....(恕刪) 希望你不作生意U_U不然我想你會很賠難怪叫不長眼先生為什麼不蓋在士林北投而要蓋在淡水捷運站上?請用你的腦袋慢慢思考思考十年內你會想通的想不通也別來問我我不會回答你的啊~我給你一點提示,不長眼先生為什麼不蓋在信義區跟西門町呢?這樣不是更賺錢嗎?為什麼呢?老淡水人~好好想想喔~
今天跟我的房仲業務員聊天談到奢侈稅得問題個個面色凝重,聽說有不少房仲表示要轉行了因為房仲只能賣二手屋但是淡水新屋實在太多,二手屋要被課稅的情況下很難賣的贏新成屋加上今年淡水預計有五千戶的新成屋落成加上舊屋起碼有一萬多戶~XD我勸他,這是短空長多的局面對於淡水人來說,最大的隱憂是什麼?一是交通問題二是人口問題交通問題正在解決當中,只要解決就不是問提對此,我們只能不分藍綠寄望選票如果這一屆的縣長跟立委處理不了淡水問題我就投另一黨派的,這是我唯一能作的至於人口問題,奢侈稅打房淡水、林口、北大、新板四個特區首當其衝這樣才好,大量的新城屋加上便宜的價格就會吸引更多人來入住一但入住後,商圈不請自來商圈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口正常的新市鎮發展,應該是這樣才對交通>人口>商圈>人口>商圈>人口交通想投機的人,讓他死在這裡就算了至於自住客,在良性循環下,住上十年二十年後。房屋也不會有太大的貶值二十年前,我家買在內胡那邊當時被人說交通不便利,鳥不生蛋的地方現在呢?我只知到我家房子二十年後增值超過三倍。而投機客炒高的房價終究是泡沫遏止了入住的人,跟穩定的發展奢侈稅,對淡水居民來講,也許是很棒的政策
淡北道路專案環評有條件通過實在無法理解綠黨所謂反淡北道路的理由,淡水交通問題上下班時間或假日壅塞歷歷在目每天不斷上演著,既反對興建淡北道路就該想想若不興建如何改善交通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抗爭反對,眼看淡水的交通問題持續惡化,新市鎮政府已投入多少資金!人口不斷增加已是現在式而未來可能會更快速,交通問題現在不規劃解決那待何時呢。擔憂興建道路會影響紅樹林保護區,何不思考如何將影響降至最小化。然而評估報告不是說規劃路線不會破壞保護區嗎。
lemodan wrote:老淡水人~好好想想喔~...(恕刪) 前面說過了我搬到淡水剛滿一年如果是會做生意的人在目前這個時候是不會也不可能把影城開在淡水...lemodan wrote:二十年前,我家買在內胡那邊當時被人說交通不便利,鳥不生蛋的地方...(恕刪) 內湖會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我20年前在焚化廠附近上班怎麼不覺得?那個時候還有萬客隆咧...30年來淡水變化不少蓋了很多很多房子,多到會認為這些房子是誰買走了房子很多.入住率卻不高15萬的人口就可以升格為縣轄市一堆房子.但是卻沒有15萬人入籍馬路是拓寬了.台鐵變成北捷但是交通幾乎沒啥改變....淡金路的豋輝大道.對於紓解紅樹林.淡水.竹圍的車輛起不了什麼作用.交通才是淡水地區的死結.死結打開了.新市鎮才能呼吸但是還談不上熱鬧跟繁榮...
我本身就是內湖人,我可以跟你講當年內湖有多不方便請查詢以下這些道路是哪幾年開的一:民權隧道二:康寧交流道三:康寧隧道四:環東大道你說你在焚化爐附近上班那或許是你早上是從台北市區往內湖方向前進的而晚上剛好是由內湖往台北方向離開剛好不是塞車方向至於你拿萬客隆當例子就更幽默了舊宗路那裡以前跟一大片的草原也差不多了二十年前(一九九零以前)當時的內湖往台北只有內湖交流道方向這一條主要道路可以走或者從東湖方向往南港走麥帥(不會多快,當時還沒有另幾條快速道路)內湖被當作台北市的窮人區(現在是東湖)相較於內湖,萬華區還更便利,且房屋價格價格更低在往台北的路上內湖幾乎不會比現在淡水高明到哪去但是因為坐落在台北市,所以上班區域都不會太遠曼哈頓效應還是有效的當時交通不便的一大原因,是因為來自東湖區的車潮因為東湖區出來的車子無可避免的要往內湖方向壓迫過去當時從內湖搭公車去台北車站塞車時間要一個半小時以上我曾經放學後衡陽路搭287回家六點上車,快兩個小時才到家我現在從新市鎮到台北車站都不用這麼久當然,當年那是交通黑暗期,跟現在不能比當然也沒有捷運這種便利的東西內湖區開了一家德安百貨剛開幕時廣告作的很大(記憶猶深)後來也經營不下去而將經營權易手(連中型百貨都養不起,可知內湖當時狀況。)更偏僻一點的如東湖區當時連哈啦影城都還沒有這是曾經,我住在那裡二十年的曾經,兒時的回憶。至於現在的淡水以新市鎮這種入住率跟人口來看養大型影院一定養不起至於拿小戲院來舉例的人我懶的解釋~想不通就算了淡水的問題就很簡單嘛跟二十年前的內湖也可以說相近交通!交通!交通~就這樣淡金大橋可以說就是當年內湖區的民權隧道當從東湖方向過來的車潮被民權隧道疏散時內湖往台北的路上就不會被塞爆中正路上就不會被擠爆了淡北快速道路就如同康寧交流道更快速的切入台北市區淡水離台北其實很近,只是交通不變這一點,就跟我當年住在內湖一樣我永遠記得當年我家買在內胡時,旁人的嘴臉交通不便啦,生活機能不周全啊哎,內湖後面都是山,不可能開路啦出門會塞死你啦這種話聽到耳朵長包皮了他們說的話很對內湖就算發展到現在,還是不如新興的大直區等地因為畢竟地理位置是更重要的信義區就是信義區,別的地方怎麼漲都很難超越他扯回來~新市鎮現在需要的是人口空屋率太高,投機客太多所以我贊同奢侈稅打房先讓房價降下來,甚至降到十萬一坪人口入住後吸引商圈現在新市鎮的商業區還是一大片空地呢人口足夠了,佳樂福就會出現佳樂福出現後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口入住變成良性循環,對自住客而言,二十年後房子仍能保值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交通如果民權隨道不開東湖交流道不開那內湖現在一定也是台北的貧民區不過我還是希望淡水房價低一點~XD因為我想搬到紅樹林的景觀宅現在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