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 是造成少子化與傷害經濟的主因 .您認為呢?

~WISH~ wrote:
男生當完兵碩士畢業26歲計,存款從0開始,37歲左右可購得800萬屋。


家庭月收入7.2萬,存11年可得自備款約400萬,

以我個人的例子,我的自備款約150萬,
也就是粗估大約存5年可以存到,
26歲+5年=31歲,
的確與我的狀況相符合。

如果這是平均值的話,那表示我差不多在平均中間,
也就是說,有另外一半的人站在我右邊,有更多資金、存款、收入可以買到比我更好的房子。

看樣子除了房子以外,還要再多努力才行 XD

羊羽翔 wrote:


家庭月收入7.2...(恕刪)

150萬自備款就敢買1000萬房子
有種
只要下跌超過15啪
你就標準負資產
難怪你在網路上護盤謢的那麼緊張
還有現在北科大碩士生一個月領2萬6
你哪來五年存150萬
你算給我看吧

idfour409 wrote:
150萬自備款就敢買1000萬房子
有種


挖靠~有種加一~
這個腦洗下去~玩笑可開大了~危險遊戲阿~小孩玩大車~
羊羽翔 wrote:
以我個人的例子,我的自備款約150萬,
也就是粗估大約存5年可以存到,
26歲+5年=31歲,
的確與我的狀況相符合。...(恕刪)


其實這幾年來,像大大這樣的人很多

心得:
1.真得感謝最近2年的低利
2.政府財務風險教育要加強.
3.祈禱5年內,利率不要調高
4.把現金留著,準備...

我個人月收入約是大大1.5倍,存款和大大差不多.
仍不敢買房.
不想再說 wrote:
其實這幾年來,像大大...(恕刪)


我個人是覺的還好
因為他還年輕
年輕時就是有本錢錯了再來一次
年輕就是有本錢承受壓力再上拼

如果連年輕時都什麼都怕
那也不用想要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演出了

當然,也許會失敗了而需要重來
但年輕就代表還有時間,有什麼好怕?

不敢試,不敢拼的
也許平平順順過一生
雖沒什麼不好
但如果看到日敕輸他的人現在上來了
總是會在心裏留下一點點的遺憾
"我當初如果也xxxx就好了"


但拼過的人就不同,因為贏了就翻身。
就算輸了也無妨,了不起回去過平淡的日子
但至少他試過了,一生沒有"我當初如果也xxxx就好了"的遺憾~

但記的多少要留一點底
輸了還要活的下去
可別拼過頭了!
羊羽翔 wrote:
以我個人的例子,我的自備款約150萬,
也就是粗估大約存5年可以存到,
26歲+5年=31歲,
的確與我的狀況相符合。

那個例子,每一點都是變數(一開始的存款/有無好長輩、家庭月結餘、存款的投資報酬、購屋總價、購屋地點、購屋用途…),每個人對每一點變數的認知不同,幾年後差異就很大。

如果我如您年輕,經濟狀況類似,我也會考慮買屋,但不優先自住,而是為了創造>6%的投資報酬。
(時有聽聞一些知名企業家,生活上都是克勤克儉;要花錢,就都花在生財器具的投資上…)
idfour409 wrote:
150萬自備款就敢買...(恕刪)


我覺得至少兩成自備是應該的 當然也要看個人意志力 我也看過那種"抑制力"超強 不買東西 光買房的

至於房價 羊大好像說他是去年年底買的 我想那相對保險八 現在買 我就不敢說 要看區段

我最近看到一個例子 是一個剛出社會的小朋友 跟家裡要三百萬 去買壹仟萬房子 說前三年不用繳本金 過了之後 他薪水上來 可以繳 或是 再賣掉 聽了我直搖頭 真敢衝阿

北科大碩士生 一個月兩萬六 那請問你怎不說政大企研 清大電機 他們一個月多少 大家都一直說碩士薪水低 學士薪水低 別忘了 現在碩士 學士 跟十年前比 多了多少 我要請人 對於沒經驗科大學生 大概也是三萬左右阿 兩萬六 的確低一點 但是要看他本身素質如何
meowytw wrote:
...(恕刪)

如果鼓勵政府用增加供給的方法來壓房價,我是舉雙手贊成
所謂房價高,其實也只是高在精華區裡面,精華區房地產產能不足
之前有人建議學香港捷運線附近容積率拉高到2000%,這些政府都可以考慮
把捷運拉到淡水新市鎮,深坑,三峽,林口,大幅提高容積率
讓每個地方都可以做捷運40分鐘內到台北市,這個才是走正道的做法
要房價降,千萬不可以老出一些歪招
光在精華區抑制投機需求,也無助於解決台灣的房價問題
不如把二套房的土地增值稅按市價算,並且稅率定到100%
絕對可以把現在以及將來的投機泡沫一次殲滅

看起來有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買房了,因為他認為自己太優秀了。買房子要政府或是其他人讓便宜給他,連找房子都要別人幫他找。國宅其實也都有,公寓又說找不到。為何很多國宅沒人要去住?就算打六折也不要?位置偏遠不是主因,因為有些人不肯承認自己只能買國宅,也不願意跟買國宅的人為鄰居,明明就是類似的族群,卻又自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認為別人花大錢買豪宅,自己跟豪宅住戶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能便宜買到。人家照片寫個21世紀(指的是現在),卻被扣帽子說是仲介。他的世界中現在買房子的都是家有支援,或是投資客在鼓吹,或是房仲,或是在吹牛。。。
veronica.hsu.5 香奈兒五號氣質最重要,討厭一切虛假事務,冷艷與神祕級女神,無名相簿沒有申請成功,請不要任意影射。
sunnypapa wrote:
如果鼓勵政府用增加供給的方法來壓房價,我是舉雙手贊成
所謂房價高,其實也只是高在精華區裡面,精華區房地產產能不足...(恕刪)


單純增加供給的方法來壓房價卻沒有配套,看似很好,但其實是錯誤的方法.

以目前如此寬鬆的資金,增加供給只是讓更多人,只持有基本的自備,就跳入買上千萬的房子.

就算供給增加,房價也不會止穩或回歸正常(何謂正常,以GDP成長及人均所得同步即為正常)

除非政府能保證不升息,否則一旦升息,骨牌效應會一發不可收拾.

但可能不升息嗎?

明年全球開始升息已經是肯定的.

花旗也預測台灣即將於明年第三季升息,第四季再升一次.

雖然銀行不見得準,但也代表升息壓力近了.

房貸一貸就是20,30年,因低利而跳入的人們,最後會是什麼下場??

到時候政府為了要防堵這個結果,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