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區戶數的多寡:因小弟目前住的即是社區大樓,深深覺得一個好的社區的形成,需要一定程度的人數/戶數
才能達成。因為自己現在住的戶數是在 140左右,所以自然而然覺得 光灩的 140 戶是蠻適合的。
戶數太多,人口很雜,管委會上的決議事情都很不容易,只要有一點意見就無法形成共識。當然也有強力
的管委會或是社區共識良好的情形,不過也是機緣吧...
戶數太少,管委會中能作事情的人很少。舉凡管委會中的人員要很熱心於社區活動、社區事務的各項監督等
等,戶數太少輪流的次數就會變多,怎麼找都那幾個正直又熱心的人士,房子是數十年的生活空間,長久下
來熱心也變成例行事務了....
小弟自己認為,大約是 120 ~ 150 間的戶數是比較好的...
2. 社區最大坪數與最小坪數的差距
一般人只看自己要住的坪數,小弟會看最大坪數與最小坪數。概因房子的買賣,價格某種程度決定了居住
人員的財力,直接間接地也代表了對品質的要求差距。若有建案是從 30 坪到 80 坪,以單價 30萬來計
算,就 900 到 2400 萬之差距,雖然成交後大家都是鄰居,不過價值觀落差太大對整體的社區經營不是
好事。
這個坪數的差距,個人覺得愈少愈好,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金錢觀及價值觀在整體社區是比較容易有共識的...
上面兩點意見當然不是絕對的,每人對房子的喜好與預算均是在重重限制下作最好的取捨....
選房子不是選自己住的地方,還要加入環境及社區的因素作參考...
也提出一些不同的評估點給大家參考.....
ironeggwu wrote:
上禮拜以不到1000...(恕刪)
小弟個人覺得價差到100萬算蠻多了,比較好的方式,去pm一些熱心的網友,
婉轉詢問成交價落在那裡...拿他的成交價評估自己是否能接受......
其實換個角度想...還沒買房子前,希望房子跌價,等買了之後,希望房子漲價...
如果您是建商,也是想能賺就賺吧...能不賠錢就不賠錢吧...
所以稍微想一下,應該可以明白我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小弟不才,分享以上目前三個建案大約成交價讓您參考(這三個建案都有朋友購買):
陽光park:20~22
葉隱集:22~26
光灩:24~26
PS:對於價格硬的建案,我覺得對該建商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別的建商姿態放軟,結果順利成交,反觀自己房子賣不出去,到頭來這些房子要賣誰...硬撐價格可能有更好利潤,相對風險也增加許多
三個建商價格姿態硬度:光灩>葉隱集>陽光p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