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汐止捷運路線的想法~~


tsai5059999 wrote:
南京東西路 的松山線
南京東路路多寬 到了南京西路過重慶北的天水路原本也有一站後來取消了
為啥麼 因為南京西路到那路很窄 站體連續壁很難做

天水路站不是原本就有,而是「新增」的,主因是因為馬英九當市長時,圓環改建案被釘太慘,想要增設這站來提振當地商機。沒蓋成的主因也不是連續壁問題,主要是當地既成房屋的地主沒有認何一戶同意連合開發,還搞了搶建的招術。以下是新聞:

〈台北都會〉捷運 天水路站不設了 2007
捷運松山線原規劃由西門站經中華路、塔城街、天水路、南京東西路設八個站,其中在大同區僅設有中山站,自九十二年起陸續有居民、民代要求增設捷運站,議會也於九十四年三月決議要求在建成圓環附近增設捷運站,捷運局一度反對,被劃入站區的地主也不支持,但前市長馬英九於去年一月決定「從都市規劃考量」,要求捷運局「秉持專業技術提出規劃案,不宜因民眾要求而任意退讓」,並於去年三月向交通部、行政院核備。
但交通部去年九月決定不增加松山線工程補助,須由北市府自行負擔增加經費,列入出入口、通風口的五個區域地主也串聯抗爭,在去年底、今年初市長更替之際,天水街與重慶北路口西側出入口用地的地主率先祭出絕招,在高人指點下,利用增設天水路站未獲得中央核定、市府不能加以禁建的漏洞,搶先提出改建舊樓的建築執照申請,建管處只能依法發照,華亭街與天水路口北側地主見狀也跟進,也向建管處申請建照準備改建新樓,捷運局眼見無力阻擋,也無適當土地可加設天水路站出入口、通風口,向市長郝龍斌提報不增設站。

lulalla wrote:
天水路站不是原本就有...(恕刪)


感謝指正!!

不過我只是要強調 路寬的問題!!
其他 地主或是規劃問題 不是我的想法或是我能去理解的!!
連續壁的問題 是有的 這是工程人員跟我說的
因為當時在施作時 中山站附近的南京西路常常在上班時間吊起60M的連續壁施工
我才去詢問的!!
何不考慮單軌運輸呢?
既然民汐線從東湖到汐止端都是高架的規劃,
那麼造價比較低(應該吧?)的單軌運輸也是一個選擇
並不是只有重型軌道運輸才能方便又有效率運輸旅客
況且單軌列車的運量其實並不輸文湖線的四節中運量列車

路線的話,個人認為從汐止到東湖這一段和捷運局規劃相同,
只是從東湖穿到民權東路這邊我覺得應該維持高架
接著沿民權東路一直過河到敦化北路口轉進敦化北路
其實敦化北路這麼寬都只有種樹個人認為真的很浪費
基本上把種樹的空間縮小一些留空間在路中央設置橋墩這樣一來並不會影響車道數
最後在忠孝東路口設站(或者端點設在信義路口)
如此一來沿線就有許多轉乘點提供給來自汐止端的乘客選擇也能發揮運輸的效能

或許有人認為高架運輸有礙市容觀瞻使得狹小的街廓更加擁擠甚至有噪音的問題
但是看過日本北九州高速鐵道(單軌)的影片,
其實該線沿途經過的市街很多都比民權東路小遑論是敦化北路了

以上只是個人的小小意見,還請各位多指教了.....
Taesuke wrote:
何不考慮單軌運輸呢?
既然民汐線從東湖到汐止端都是高架的規劃,
那麼造價比較低(應該吧?)的單軌運輸也是一個選擇
並不是只有重型軌道運輸才能方便又有效率運輸旅客
況且單軌列車的運量其實並不輸文湖線的四節中運量列車

單軌因為做的廠商很少,
全世界基本上就兩大聯盟,
所以綁專利比較嚴重,其實並不便宜。

蓋單軌運量較低,造價較貴,營運成本也較高,
優點只是視覺上比較清爽。

而且,在大台北捷運增加第四種系統,
其實會增加後勤維修的成本與複雜度,也犧牲機動性。
未來台北捷運中運量應該都會採取環狀線的中運量鋼輪鋼軌系統....

~小又又~ wrote:
台鐵為何一直被罵..因為"不確定性太多"
公車一樣會因事故塞車.下雨塞車..等不確定性更多
.....(恕刪)


同意, 如果上班以台鐵和公車為主, 必須額外挪用不少前置時間才可以預防"誤點的意外"
捷運的話, 即使路程相較上遠一點, 但是在時間上是能夠精確掌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