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定,新房容積率就是這樣,就算老舊公寓以後改建也是這樣,聽說以後容積率更低,跟公設多寡無關,法規只有容積率沒公設比,不要再說舊公寓公設比低,除非房子一萬年都不會壞都不需改建,未來只會約來約小
法律是沒有規定你一定要蓋電梯大樓的,你現在去蓋4樓公寓,也是可以維持跟40年老公寓接近的公設比。問題是,原po願意花幾千萬買沒電梯的公寓嗎?

dkalan wrote:
今天好奇去看看 洲子...(恕刪)

公設是台灣奇蹟
獨步全球
只能說台灣人的容忍度可真高啊...
每戶花好幾百萬在公設上,最好那些公設造價有那麼高
公設的價格還可跟著房子本身的每坪價格水漲船高
較大型的社區戶數那麼多算下來可真驚人,好像都沒有檢驗制度
根本是政府一個給建商挖錢的大漏洞,台灣公設獨步全球真不是蓋的!!
我比较好奇的是

那些泳池、健身房、花园全部没有的新房,公设还是居高不下的社区,为什么有人想买?
公設跟主建物已經分開計價了,雨遮也只登記不計價了,問題是,有差嗎?總價就在那裡,5/5分還是7/3分,你還是付出一樣的錢。

為到樓主的主題,為何要買高公設比?
我想買個1、2萬塊的手機都可以研究半天了,買個幾百萬上千萬的房子,花點時間把房子相關的知識研讀一下也不為過吧,公設到底是由哪些項目來組成的,這個應該也不難找到相關資料,蓋房子相關的資料也該研讀一下,地目是什麼,使用分區是什麼,容積率、建蔽率、容積獎勵,法定停車位、獎勵停車位,開放空間,二次施工等等,這些都是查得到的資訊,了解這些有助於你去評估房子的價值,你要跟建商談價也有所本,建商知道你肚子裡有點墨水,自然不會隨意開價來虎爛你。

高公設比要看高在哪裡?低公設比要看低在哪裡?
既然是"比",那就是分子除以分母,除出來的值大,就代表分子大嗎?難道不可以是分母小嗎?反之亦然,看到公設比小就升天了,把分母搞大,比值不就小了。

llinsh wrote:
我比较好奇的是
那些泳池、健身房、花园全部没有的新房,公设还是居高不下的社区,为什么有人想买?

泳池與花園根本不佔公設比的房屋權狀面積,
單純是基地大小與形狀導致法定空地分佈無法集合成一大塊。
新房子公設比高是制度問題,全台灣都一樣,蛋黃區和蛋白區一樣,豪宅和平民小宅也一樣,何必要把洲子洋牽扯進來
我想請問一下為何法規要規定公設這麼高?

JuneSummer0612 wrote:
我想請問一下為何法規要規定公設這麼高?


很怪的常見問題,

法規並沒有規定公設這麼高,
而是規定要有符合安全的設計,
要符合這樣的設計,
加上又要有美美大大的大廳,梯廳,
公共迴廊,圖書室,ktv,電影院,兒童遊樂區,健身房,韻律教室,室內spa或是泳池,會議室,還有一堆......
連信箱都有一個大大美美的獨立區,
垃圾也有一個大大的冷藏垃圾間,
那公設比,能夠很低嗎?


我要問的問題是,
住在有合宜公設比的社區,
生活品質有沒有大幅的提升,
我個人認為,
絕對是有的,
相對於這樣的社區,
公寓與傳統暗黑的老透天,
生活品質差距巨大.

有問題的是,
很多社區公設比高,(新華廈不算,那是給需要簡單又要新式建築的選擇)
但是公設又少又小,
從雨遮或是地下室車位坪數偷掉了,
或是為了多隔幾間,產生一堆無用的公用走道.

這樣的社區,
其實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