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7521 wrote:
版主是希望大家能贊同的想法~
他覺得房市會跌~等投資客沒錢的那天~買那些房子~不想要影響生活品質過生活
但版主也很反覆~一下說會存夠錢去住養老院,不打擾女兒過生活
一下又說女兒貼心會照顧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5&t=2379171&p=17#36214627
買不買房是你的想法~既然自己都有定數了~又何必提出來討論呢?


生女兒貼心,每天都會幫我踩背按摩.....XD

女兒貼心,會照顧我,和我不希望帶給女兒負擔,是兩回事,不是嗎?

第二句就是我想法,這是對的.

我有排合宜住宅,抽到就買,以現有收入不成問題,不會影响生活品質與小孩教育資源.

沒排到,房價沒降我就先租到他降,一直沒降我就一直租,本人學商的,所以還是堅信經濟學供需理論.

就算晚年有房,我也可能去住養老院,房子給小孩,我說,買房不是為了幫小孩買,不是為了死後能留房子給女兒,不代表我買了房不會留給女兒,這是"動機"問題.

這篇是去年提出來的,當時我在租房,去年年底老爸過世,我需要搬回家照顧老媽,所以把租的房子退掉了,所以,當初提出討論,是因為那時我有"買房與租房的需求".
msiwilliam wrote:
我知道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也讚同人要靠自己,但上天給我們好日子,我們就過好好日子,上天給我們苦日子,我們就好好過苦日子...

我媽有房,以後除非捐出去,否則一定是留給我,這是事實,我當然講的很坦然,今天她要把房捐出去,我也會很坦然,因為有沒有那間房,不會影响我生活,我的收入夠買房養家...

不過,男性與女性在意的不一樣,我只能說,妳在意這種事最好不要說,但我卻覺得,心中坦然,沒什麼不可以說



這篇經典..護貝一下..

lilice wrote:
這篇經典..護貝一下...(恕刪)



樓上,為什麼要護貝?可以透露一下嗎?

但是樓主的話真的不是很通,一下子說他媽媽留不留房子給他,他都"坦然"

一下子又說 "男性與女性在意的不一樣",難道他意思是她女兒以後可不像他這麼坦然,因為女生比較在意房子,然後說:"老爸,啊罵都有留房子給你,你都沒留房子給我.你這個xxx".

所以你要先護貝起來,說不定有機會給她女兒看,是這樣嗎??

david1598 wrote:
樓上,為什麼要護貝?可以透露一下嗎?

但是樓主的話真的不是很通,一下子說他媽媽留不留房子給他,他都"坦然"

一下子又說 "男性與女性在意的不一樣",難道他意思是她女兒以後可不像他這麼坦然,因為女生比較在意房子,然後說:"老爸,啊罵都有留房子給你,你都沒留房子給我.你這個xxx".

所以你要先護貝起來,說不定有機會給她女兒看,是這樣嗎??



呵呵..沒那麼深遠..只是樓主看來明理的人..觀念也是承襲上一代..走不出那個框框...
前面我也說了..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不是誰對誰錯

相較另一篇..某個孫子向網友請教如何保護阿公的財產不被已出嫁的姑姑們跑回來分產
有些認真的大大回答了民法繼承權..我卻覺得重點是...他的阿公也還在啊...

還好我家是我說了算..雖是嫁出去的女兒..但姊代母職多年..我弟弟妹妹們還沒那個膽子質疑我
我說爸爸的地就是爸爸的.不是你的我的誰的....他們也沒一個敢說不是
我買房子給弟弟妹妹住..不喜歡?可以搬出去自己買或租..沒錢我可以視情況補貼(他們薪水3萬&5萬.附近都上千萬.光靠自己是買不起.我可以出頭期款.其他他們自己想辦法..)
但至少我買的房子.他們嘴上說我家我家也不可能講久了就真當房子是他們的...

david1598 wrote:
樓上,為什麼要護貝?可以透露一下嗎?

但是樓主的話真的不是很通,一下子說他媽媽留不留房子給他,他都"坦然"

一下子又說 "男性與女性在意的不一樣",難道他意思是她女兒以後可不像他這麼坦然,因為女生比較在意房子,然後說:"老爸,啊罵都有留房子給你,你都沒留房子給我.你這個xxx".

所以你要先護貝起來,說不定有機會給她女兒看,是這樣嗎??


我女兒看到老爸每月固定十分之一奉獻,會瞭解的,你也不用擔心.

我家的教育,錢與房子,重來不在我們"擔心"的範圍,只需擔心自己該怎麼對人生負責就好.

一個大男人,如果對於老爸老媽有房子都不敢講,那真的是想太多了,不是嗎?

我媽的房子,不留給兒子,只有捐出去,這是事實,我不"坦然"接受,難道要"很羞愧"的接受嗎?

歹勢,我不懂阿"D"的邏輯,是你看不懂文章咧,還是我在對"D"彈琴?

想酸我,要有被我酸的打算,想做我朋友,也要有被我酸的打算,習慣成自然,過久了你會釋懷一些...
lilice wrote:
畢竟誰的名字就是誰的..不是我的名字..我就不當是我的..觀念而已...(恕刪)

誰的名字就是誰的?
我家原來在木柵的小房子, 是我的名字, 我也不當是我的, 我媽把它賣了, 錢沒給我
稅金是我繳... 我也沒說話...
房子是誰的名字不是重點吧
生活愉快才是重點

ps. 仁愛路四段圓環現在的房子.. 我退休會找合適的點賣掉住養生文化村..
omfr wrote:
誰的名字就是誰的?
我家原來在木柵的小房子, 是我的名字, 我也不當是我的, 我媽把它賣了, 錢沒給我





這太誇張了..你的名字的房子..你沒同意..你媽能賣..?法律允許..?


linpredator wrote:
不用太盡信那些甚麼先租房
剩的錢拿去投資每年賺十幾%
每年拿去花光光才是真的...(恕刪)

每年賺十幾% ?
如果真有這種能力, 可以當基金經理人了, 不出幾年就可以買豪宅了!!
有蠻多人認為把錢放在房地產上面很不划算
其中部分的觀點是
假設我把錢拿去買定存概念股,每年會有穩定的配息之類的
或是去買一些風險較低的股票,每年可以獲利個10幾%之類的

我個人是有下面的看法跟大家分享

1.穩定的配息
如果把配息當作定存來看的話,說真的並不恰當
畢竟公司每年的獲利不一,真的可以穩定10-20年配息且能填息的公司並不是那麼多。
當然也會有,但是每年的波動,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風險了
或許可以觀察今年的台塑N寶,股息是否會如以往幾年

2.每年可以獲利10幾%
這個真的如樓上所言,績效真的很不錯,也許有機會打敗巴菲特的公司
一次獲利10幾%並不難,但是難是難在於『持續獲利』

3.投資的槓桿倍數
我相信有很大比例的人在投資房地產或是買屋自助時,是一次買斷的
應該都會使用的貸款
如買1000萬的房子,應該會拿出來的錢約末200萬,
其實這就有槓桿倍數出現了

所以要比較獲利時,就不應該是我拿1000萬去買中鋼,每年可以配息多少錢
而是我拿200萬去買中鋼,每年可以配息多少錢才是,

如果假設今年中鋼均價30元好了,每股配息1元好了
200萬應該可以買到67張,每張配息1000元,可以分配到的股息是67,000元
不會是投資1000萬所分配的333,000元
當然你也可以去借800萬來投資,但是這800萬的資金成本應該會遠高於房屋貸款的成本

以上跟大家分享

lilice wrote:
這太誇張了..你的名字的房子..你沒同意..你媽能賣..?法律允許..?...(恕刪)

我父母出了70% 錢, 我父親過世後我付其他 30%, 我從美國回來就業
剛好高檔, 我媽說房價在高檔賣掉和我住好不好, 既然我媽開口, 我當然就答應了


bosimeiya wrote:
有蠻多人認為把錢放在房地產上面很不划算
其中部分的觀點是
假設我把錢拿去買定存概念股,每年會有穩定的配息之類的
或是去買一些風險較低的股票,每年可以獲利個10幾%之類的...(恕刪)

買房保值抗通膨也未必完全正確

"鈔票的重量" 那本書有:

時光推回 20 年
如果我在80年1月1日作了一張一塊錢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然後第二年將本利和續存一年,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99年年底,當初的一塊錢會成為2.41元。換句話,傻傻地投資在定期存款,二十年下來的投資報酬率為141%。

如果是投資在房地產上頭的話,仁愛路圓環附近 80年新屋單價約每坪35萬元;
99年年底20年的中古屋約每坪70萬元;

定期存款到期領出不需要負擔任何的手續費,賣房子有增值稅,售屋手續費,還有仲介費

還有房屋稅與地價稅,這兩項稅捐的金額大約是買價的0.2%(每年繳納一次)

以我同一棟租屋付的房租來看, 就算年平均租屋報酬率約是房價的3%
(我租房子時期年報酬率3% 已經是最高水準),
假設這二十年來每個月每一天都可以順利將房屋出租,
而完全沒有發生房客欠繳或租賃中斷的事情, 3%x20=60%
(我家隔壁租人常常發生房客欠繳或租賃中斷的事情)

租金加售屋利得扣除交易與管理成本後的最終報酬率 100+60-交易與管理成本不比定期存款 141% 好

當房東比起定存族來說卻得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和房客周旋、尋找房客與催收租金,況且,租金收入還要繳綜合所得稅。
此外,二十年來,換房客總是得投入一些最基本的裝潢、修繕與更換等費用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