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pendesmix wrote:
看來是田橋仔大大囉, 住田中央也吃飯桶中央長大的,
果然眼界不同, 所以新市鎮這種低價地帶本就不該是您關注的地方,
不過要知道的是, 新市鎮目前的公共設施, 除了公園外幾乎沒有,
人潮也都是當地住戶, 當地也絕少就業機會, 故平常日新市鎮的店家生意應該...
除了早餐店外, 都不算很好吧!

但區公所帶來的是就業人口, 不是居住人口,
就業人口要吃三餐的, 會有消費能力在此留下,
也會帶來來區公所洽公的人!
另外也因區公所在此, 淡水區的建設焦點更會放在新市鎮,
所以區公所對目前新市鎮而言很重要, 0到1是無限大的成長,
當然如果用原本就很繁榮的地方來看, 區公所當然是可有可無的影響了,...(恕刪)


呃~~
區公所的就業人口??

下班.晚上時候去國小.區公所等公家機關看看...
簡直是~~~~~~~~~~~~~~~~~~~~~~~~
商圈旁邊有公教機關~

只能中午賣便當..

不長眼 wrote:
呃~~區公所的就業人...(恕刪)


愛框文的人, 公所就業人口就公務員和約聘人員囉,
不是就業機會, 是本來在公所上班的人,
雖然和大公司行號比人很少,但畢竟是上百人
另外, 區公所晚上去看什麼? 請用中午去看

pendesmix wrote:
看來是田橋仔大大囉,...(恕刪)


新市鎮的土地其實在規劃的時候就已經私底下有人集資去買土地了, 當初一坪好像10萬以下吧 @@
E大家裡應該也是趁那時候買的吧?
說真的, 他們算很有勇氣了!! 一放就是10幾年,終於有成果了.
我老爸的朋友則是當時政府徵收的, 一樣是賺飽飽的

快2000了喔~~~
好奇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想用不同的觀點炮新市鎮一下,而且多是舊瓶裝新酒,沒有什麼新意,也很難看的到什麼比較有建設性的話^^而且多把新市鎮和一般的都更、重劃或是已發展的區域做比較。甚至還曾有人以為新市鎮不該佔據太多政府有限的資源云云,所以舉凡輕軌、快速道路或是淡水大橋等,都不該被優先考慮,甚至認為從台北港到淡水的經濟圈微不足道,或是不認為淡水有機會成為北台灣的觀光門戶等等。然而我覺點凡是該客觀一點來說,這層樓由於是專討論淡水新市鎮的地方,和其他也被討論的熱熱烈烈的地方,期望值沒有什麼太多的不同。也因此在這裏你總是可以看的這多新的建設訊息在這裏被熱烈的討論。不論是已經拍板的、正在規劃中的、即將建設的,都是大家喜歡討論的話題,然而新市鎮和其它地區最大的不同是,新市鎮是一個全新的造鎮計劃,由中央政府主導,新北市負責執行的開發案,從二十多年前的只聞樓梯響到近年來,一片熱鬧的開發景象,期間其實已經歷了好幾個階段了。
同時由於台北港已日趨成熟,輔以淡水每年超過700萬的觀光人口,再加上原新市鎮的規劃即為提供30萬人的生活圈,所以外在交通建設以更快速連結市中心及機場,以有效抒解平時及假日的人潮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初期,在交通建設無法獲得立即改善的情況之下,新市鎮本身的條件及其它附屬建設自然成為短期內最大的訴求。
新市鎮本身的條件,依新市鎮開發條例來解釋,即是建物本身在外觀、公共及周邊鄰近設施,均被強烈的限制,初期雖會使建設速度較慢,卻有利整體市容和環境。至於附屬建設,例如區公所新遷、國小、國中及完全高中的設置、運動中心、休閒公園等等,更是初期能夠較吸引人的目光的建設。
對於一個全新的區堿而言,任何一項公共建設都只有加分的效果,例如整合過的區公所,除了更加便民之外,也會有部份迫使淡水的生活圈向內移動,促進初期有限的商業活動及就業機會。至於運動中心及公園,則是使平日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而這也是新市鎮才較具有的條件。前文有人說,新市鎮到處是公園,所以不需再興建公園云云,這樣的思維和早期的市鎮計劃有什麼不同呢,要想隨著都市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未先行規劃這些綠地活動區域,那不就又將成為另一個失敗的造鎮了嗎??更何況走出戶外的感覺就是不同啊,試想住在林森公園或大安公園附近和需開車5~10分鐘才能到達的感覺,便利性就是不同啊^^
5~10分鐘,在感觀上就非常的不同了呢^^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在初期本來就會稍微艱難一點,請大家多能用較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重大的建設,讓生活品質可以變的更加的單純。
投資, 就要跟著大戶走....
而不是跟著眾散戶, 當眾人買啥, 不明就裡的跟著說好~
適合居住的好宅...
簡單說好了, 如果該案的相關人, 也有買的話, 那就值得買了

以投資論點(長期置產)
咱們跟 L 大一樣, 會看都市計劃圖,這部份角度是與各位相同的, 看你們所謂的公共設施點
以求熱點商機, 因為我們買土地是為了要蓋, 要" 賣 ",
其實, 應該說大家的角度是被養成的, 就是咱們建商想推給你們的賣點
因為我們知道大家一定會這樣買.所以依著這樣的想法去養地
但這些點, 是不是符合居住品質的要件, 就不在賣家考量之內
反正不好的, 也要說成好的推出去....

圖面資料是死的, 那些點, 也要配著現況去分析呀
真的要居住, 就不能只是看著人家提供的圖面資訊去跟呀
又不是選店面, 又不是選土地, 也不是要買賣,怎跟著人家選熱點咧
..
再說下去, 就又有人說是說教了

現有的熱點, 是以現有的道路動線發展
所以, 北新路完, 換新市一路,新市一路完, 換什麼路?
而先前的區塊,也舊了, 擠了, 像北新與新春一樣,會隨著後起而被取代
會有個翻轉時點的,早點想通這一路, 會比人早一步

到底是要以居住質, 或是保值角度,還是兩者皆可
日頭赤焰焰, 隨人顧系命哦....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ntnupejh wrote: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買了淡水的房子以後發現自己反而不希望淡水的交通過度發達........(恕刪)


這就是重點了,對建商、投資客以及觀光客來說交通建設是淡水很重要且迫切的建設。

但是道路增加以後,勢必帶來更多的居住人口以及觀光人口,造成交通更繁忙,房子蓋更多。最終又會達到某種平衡。
若沒有妥善的規劃,就只是把條件這麼好的淡水變成一個用擁擠沒有特色的城鎮。

與其這樣,那還不如不要蓋這些交通建設。


感覺最近中正東路的施工似乎已經接近尾聲了,馬路變的超平的說。老實講,這樣我就很滿足了,一點都不想要拿自行車道換淡北平面。



allan2214 wrote:
新市鎮的土地其實在規劃的時候就已經私底下有人集資去買土地了, 當初一坪好像10萬以下吧 @@
E大家裡應該也是趁那時候買的吧?
說真的, 他們算很有勇氣了!! 一放就是10幾年,終於有成果了.
我老爸的朋友則是當時政府徵收的, 一樣是賺飽飽的

快2000了喔~~~...(恕刪)


以前買的.早就賣掉了那時登輝大道還沒開.
好像在萬元左右或以下..
那時就炒過一次囉.....

Edsion wrote:
試想, 沒有運動中心前, 淡水居民不用運動嗎?
多了一個中心, 會差很大嗎,...(恕刪)

試想, 沒有運動中心前, "內湖區"的居民不用運動嗎?
以上"內湖"可以替換成以下各區:"中正,中山,士林,萬華,信義,北投..."
沒有運動中心前居民不會死,但有運動中心就是爽...
政府機關進駐荒涼地區,有無助於該地區發展?
信義計畫區,新板特區,不都是政府機關先進去而後周邊開始發展的嗎?

至於住家附近的公園,並不是假日去的,而是隨時都可以去...
公園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是綠化的環境與開闊的視野,
不是非要去逛才有存在的目的...

很多事情都是在取捨之間求得平衡...
rugbysamz wrote:
新板特區,...(恕刪)


新版特區不一樣吧
那塊地方之前是板橋酒廠再加上火車站..
把板橋市一切為二..

PS.台中市政府附近還有金錢豹咧
錯錯錯,可見你對板橋不熟,新板特區只是已前的酒廠及火車調度場,真正原本的車站在今天的府中站原址,到出社會前那邊都是很荒涼的,並沒被隔開造成發展的瓶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