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wang_wang wrote:
有三個引道,沙崙路,...(恕刪)


觀海路的引道純為連接漁人碼頭..
中正路引道轉彎落地後地幅也夠..
唯獨沙崙路引道有討論空間..
要跨過中正路口嗎?
以我的認為應該不會..中正路口落地後就結束了...
但是這個引道會是未來新市鎮所有居民進出的主要出入口..
甚至三芝石門很多車也會分流至此...
沙崙路會是未來淡江大橋能不能發揮最佳效益的重要因素...
但偏偏新市鎮計畫管不到這塊..
殺人償命,天公地道。
skuldy wrote:
觀海路的引道純為連接漁人碼頭..
中正路引道轉彎落地後地幅也夠..
唯獨沙崙路引道有討論空間..
要跨過中正路口嗎?
以我的認為應該不會..中正路口落地後就結束了.....(恕刪)



淡江大橋, 不是專為新市鎮規劃, 而是以台北港為軸心來規劃 !

觀海路部份若要作, 也會是在中正路後校再過去那端, 往第二入口
因為第一入口這邊為門面, 有海產街, 公所不會希望破壞觀光收益

這樣, 引道會延中正路二段往左(後校)那再延伸一小段
至要分叉點, 作二分引道, 一往左觀海路, 一往右轉的中正路
(有點像洲美道分大度路, 及大業路)

沙崙路...想破頭!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Edsion wrote:
淡江大橋, 不...(恕刪)

淡江大橋雖不是為新市鎮做的,但經過沙崙路引導車流到濱海路接淡金公路才能舒解龐大的車流,老街中正路平日就夠塞了,加上淡江大橋的車流不就不用走,中正路及觀海路我不認為會當成主要引道,幾台車就塞爆了,應該會將沙崙路當成主要引道
Edsion wrote:
淡江大橋, 不是專為...(恕刪)


如果要做三叉引道..
我認為會像建國高架南端那樣..
中央直接是引道下平面直走接中正路口..(也可維持雙向四線道)
旁邊提前切出去接延伸高架往前..
接近中正路口再往左右分支..
左引道跨越下方的沙崙路引道平面路段..延伸往第二入口..
(第一入口那附近真的太窄了..)
右引道則直接下平面匯入中正路往市區方向..
殺人償命,天公地道。
淡江大橋經砲台公園也有圖為證,圖中橘色是舊案,紅色是新案,綠色是高球場
wang_wang wrote:
淡江大橋經砲台公園也有圖為證,圖中橘色是舊案,紅色是新案,綠色是高球場

沒看到圖,不過去抓了淡水都市計劃第三階段公展圖書這張圖,沙崙路會延續到新市鎮,且維持與新市鎮相同寬度的路幅(藍色箭頭),現在彎彎區區的路會變次要道路(粉紅色箭頭),原本沙崙路兩側的綠地將來應該會變更為道路用地以維持相等路幅,至於滬尾砲台公園旁的一連串綠地則是變更為住宅及道路用地(市地重劃),應該是搭配雲門舞集所做的.


cycurain wrote:
,但經過沙崙路引導車流到濱海路接淡金公路才能舒解龐大的車流,老街中正路平日就夠塞了,加上淡江大橋的車流不就不用走,..(恕刪)


引道到底作那兒, 各有見解, 也可以否決中正路二段

但 "老街中正路平日就夠塞了,加上淡江大橋的車流不就不用走"

哩嘛幫幫忙 , 怎會想到這裡由呢?

中正路又不是只有老街這方向
看一下人家討論的, 再看一下圖....

中正路(二段)..接濱海路
沙崙路........接濱海路
中正路直接左右轉...
用路人自然會看目的選方向走, 又不會全灌到老街

干老街何事 !?


普羅登 wrote:
沙崙路會延續到新市鎮,且維持與新市鎮相同寬度的路幅(藍色箭頭),現在彎彎區區的路會變次要道路...(恕刪)


藍色箭頭, 就是 10 號道了, 這也是前面查到的方案之一

只是我們熟現場的, 都覺得不太可行

圖畫的好像容易, 但...有地形因素呀, 那裡不是平的, 是有坡的
直接照圖切過去, 多少會肖到路, 那新民路怎交叉?

大家幫幫查資料吧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猜想主要引道出口應該在沙崙路台北灣附近,不然這樣大的建商怎會壓寶在新市鎮還未開發的區域,這樣的規畫比較像是渡假的地方,就像廣告的情境,坐飛機一下飛機就到台北灣打高爾夫.

Edsion wrote:
圖畫的好像容易, 但...有地形因素呀, 那裡不是平的, 是有坡的
直接照圖切過去, 多少會肖到路, 那新民路怎交叉?

再來一張已經通過的都計圖,可不是只有畫圖而已,你的答案在紅色圈圈裡,粉紅色區塊是現有的廟地,新民街就在它下方,廟的上方跟右側是台北灣二期,這個複雜的交叉路口,都市計劃特別拉大範圍做了一個較大的梯形面積,應該是為了有足夠的地方做切掉公園以後的斜坡,另外這個角落的地勢其實還不算太高,應該可行.

普羅登 wrote:
這個複雜的交叉路口,都市計劃特別拉大範圍做了一個較大的梯形面積,應該是為了有足夠的地方做切掉公園以後的斜坡,另外這個角落的地勢其實還不算太高,應該可行.
...(恕刪)


嗯哼 ~ 這張圖就比較能解釋十號道的作法了

落差大約一層半樓吧
到時要從沙崙路過這邊, 要先緩上坡, 再下坡

只是, 仍有疑慮...呵
若施作不良, 會讓用路人有盲角, 沙崙路上坡車, 看不到左右來車(新民路)
雖有用灯號管制, 會停下, 但總會有不長眼的..
那個梯角,路口視角要作夠才行

還有一點, 前面有提的沙崙路本身寬度問題...不知夠不夠用?
因為現在怕的是就算硬拓到所需寬度, 但也擠壓到原本商圈的用路
那邊的商業活動會使行經車流變緩...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