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 三重 蘆洲 醫療資源不足 要買屋者 慎思

我實在不願意見到
蘆洲人每天除了上市場買菜,假日逛逛疏洪道
其它做什麼都要往外縣市跑
年輕人更慘,也不會去買菜,頂多買個便當
開眼就往台北市跑,晚上要睡覺前才回到家
卻還覺的 "這是應該的,不需要改變的"的心態
這樣的話蘆洲北三重永遠不會進步發展
永遠只能當台北市附庸而已
看看台北縣房價最高的新板和最近吵的火熱的副都心
北縣比它們近台北市的地方多的是
為什麼人家肯用高於蘆洲甚至比蘆洲更近台北市的北三重
二倍以上的價錢去買地和房子,想想吧,......
我還是老話一句
一個地區域現在房價多少,決定於大部分人認定這區現在的價值
如果遇到這種塞車情形

北市仰德大道樹倒 士林交通癱瘓

有人騎機車 蘆洲到文林路,本來20分鐘,騎了1小時!



急診病患只能在救護車上乾著急
重症的話又更慘了


但這種塞車情形每年總會有幾次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板主住在三蘆地區
真的好可憐喔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CTfrank wrote:

板主住在三蘆地區
真的好可憐喔




三蘆地區
當年只考慮
房價較低
離台北近有交通的優勢

但覺的醫療資源不足是十幾年來的生活經驗
當初未考慮到

住在三蘆地區從不覺得可憐
只是看到老人家鄰居的老人家 小孩偶而在三更半夜 衝到台北新光急診
能感同身受 覺得不捨

有車開的還算好
靠機車行天下 在三更半夜台北三重兩頭為家人健康奔波更令人覺得心酸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maiko1214 wrote:
三蘆地區當年只考慮房...(恕刪)


怎麼不考慮請看護呢?
要不然就是搬家

小弟聽你說這麼多.已經打算移民到淡水馬偕旁了
正在看房子..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CTfrank wrote:
怎麼不考慮請看護呢?...(恕刪)



不是吧.................

這文看了那麼久

總覺得該搬的不是大大您啊.................
CTfrank wrote:
怎麼不考慮請...(恕刪)
唉唉!還是經濟考慮,口袋不夠深啊!如果C大整體評估考量而且口袋夠深你的決定不失為權宜之計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停權中~ wrote:
不是吧.........(恕刪)
我親戚朋友都住附近也不是說搬就搬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考量什麼啊
家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不要只是說說而已..
你等政府有作為..很難啦

應該在12月前會搬到淡水去....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shunglee wrote:
拜託你告訴我吉祥醫院哪?我聽都沒聽過..


請您思考一下,您個人沒聽過,就批評這醫院,
不就跟「78歲鄉下老婆婆說:張紹涵?聽都沒聽過,唱歌一定很難聽吧」一樣嗎?

s大,您也是這一區的住戶,我想我們可以就事論事討論一下三重的醫療資源夠不夠,
若您覺得不足,可以用「連署要求XX地區增建醫院」的正面方式推動,
我一定會幫忙參與連署。
但若一味的用個人感覺斷言某一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只會招致反感,
君不見此串文章,除了我以外,有多少網友出言駁斥?


maiko1214 wrote:
羊大
重陽橋頭是北三重
重陽橋尚未通時在地人傳統以來仍然認定那裏是蘆洲


這個只能讓在地人來發言了,而前面似乎已有在地人反駁這種說法。

maiko1214 wrote:
如你每天用步行方式經碧華或富福街走到五華街搭公車買菜(懷疑你可能只步行過一二次)才會慢慢了解碧華一帶大環境 並非你想像美好


您可以參考我之前有參與討論的重劃區生活機能的文章,
我不僅時常步行或以機車穿梭在五華地區,也會到溪尾街、三和路、忠孝路、重陽路一帶,
我也時常到三和夜市、蘆洲夜市、士林夜市消費生活,
而很不幸的,您的「並非你想像美好」並沒有發生


maiko1214 wrote:
等你太太懷孕有了孩子 有較多醫療需求 才會體會更深


我太太還沒懷孕,不過我們倒是去過不少次婦產科。
選擇的是重陽路上的「惠X婦幼」,不知道您有沒有去過?
如果有去過,應該可以感受到乾淨、清潔、溫和有禮的醫療環境。

這間「惠X婦幼」在網路上也頗受好評,
雖然位處集美地區,但是從我家過去,只要走自強路轉重陽路即可,
到目前為止我大概去過五次左右,應該已經多有體會,
而我的體會就是,其實三重地區的醫療環境也挺不錯的。



m兄,您口口聲聲稱我還年輕,不過我也步入中年了,
我面對的家人的醫療需求確實也不少,
不論是大醫院或小診所,我也都常常需要使用到,
我認為良好的醫療資源對於任何地區都是一種加分,
所以我個人非常贊成有更多的醫療資源加諸於三重蘆洲地區。

然而「贊成更多」不代表「現在不足」,
您的標題武斷的陳述三重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卻總是以個人經驗描述,缺乏有力數據說明,
甚至連許多在地網友都反駁批評,
我想這不僅達不到您所想要爭取的目標,
反而只會讓您辛苦打出的言論淪為無意義的口水。


我分享一個經驗,當我還居住在桃園的時候,
桃園部分鄉親正在爭取台鐵林口支線捷運化,
然而由於經費不足、預算排擠的效果,該項爭取總是無法有效推動。
在那當下,
我建立了一個桃林鐵路捷運化的連署網站,
透過網站的說明以及直接連結桃園縣政府討論區的連署機制,加上約二年不斷的網友持續連署,
我們成功爭取到了縣政府的重視,
雖然預算依舊不足,但縣府也盡其力,將之改造成今日的客運化路線。


我相信,爭取一個地區的進步與建設,良好的作法是匯集民眾共識,
透過正面的力量引領著政府逐步向前。
若只是一味的倚賴個人感想出言批評,只會像現在這樣淪為民眾之間的內鬥,
無法產生實際的作為。


當然,以上言論是基於真心為地區發展出聲的狀況而言之,
如果是另有居心的其他打算,是不適用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