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憐啊!

從來都沒人否認中位數在統計學上分析的重要性

看中位數, 是要避免統計母體裡有沒有少數收入特別高的人, 拉高了整體的平均數!

這些都是基本常識

有人卻故意說我只看平均數, 故意忽略中位數

不提中位數, 那是因為在比較新板的福丘和深丘里還有林口南勢里的資料裡, 無法把中位數特別抓出來, 所以只能用最基本的數學算出平均數!




林口中位數高, 充其量只是代表林口這個區域, 因為發展較晚, 中位數比較不會被早期的落魄戶拉低, 所以中位數比較高

某些林口人就是善用這個個優勢(其實就是盲點), 然後一再宣稱所得高!

就像現在這一位, 又拿了所謂的"台灣所得地圖"來扭曲




林口因為晚開發, 一個里劃分的很大, 全區也沒幾個里

不像新北一些里劃得很小, 但是戶數密度很高

再加上新北市各里都是新舊混雜, 哪裡有空地就蓋房, 以至於同一里,新房裡有很多高所得,但被同一里數量更多的舊戶拉低了中位數




很簡單的邏輯, 但某些林口人會跟你說: 你看! 我高收入地圖範圍好大, 顏色好深喔!


舉例: 林口南勢里範圍很大, 裡面很大片還是空地, 根本沒有戶數, 但整區大面積都是高所得
板橋區因為每一里劃的都很小, 且新舊交雜, 以致每一里的所得都被稀釋, 看起來收入當然比較少

某些林口人就是又善用了這個盲點, 來吹噓自己收入好高!


經合組織 建議各國使用 收入中位數 而非 收入平均數 來描述貧富差距 !

少子化 ? 人口負成長 ? 路易莎 會在林口 新開七家大型店嗎 ?


騙不懂的人啦!
機捷都嫌貴了,有錢會差這點錢嗎?
我也看不懂!!!
還有,有錢人會去住工業區的鄉下?
神邏輯

krissijr wrote:
拿了所謂的"台灣所得地圖"來扭
krissijr wrote:
真是可憐啊!從來都沒...(恕刪)


還在撐,難怪酸黑看錯十五年,寧願錯到底也要閉眼睛繼續找歪理贏回來

其實什麼數都不重要,您只追求“新板比贏數“,就注定難看到極點要散場的話題,您還在辛辛苦苦找一堆亂七八遭的例外,大卸重組新板的每個區,去解釋新板為何慘輸的事實

其實早已沒有人要再聽牽強怪奇的強辯了,會買房自住的想得都精的很,自己會判斷真假,帶帶低級的風向都沒用的,反而有人一直撐的很難看,只會醜態更顯,透露心虛無限

林口人口暴增且超大雙里高收入又均等的事實已驗證了無數錯誤欲誤導的風向是沒用的,酸黑演十五年只有反效果
krissijr wrote:
不提中位數, 那是因為在比較新板的福丘和深丘里還有林口南勢里的資料裡, 無法把中位數特別抓出來, 所以只能用最基本的數學算出平均數!
 
中位數:(圖二)
板橋 福丘里:966、深丘里:874
林口 南勢里:1031
 
至於標準差、變異係數?
沒有個筆詳確資料,不知又要怎評斷?
 
krissijr wrote:
所以呢? 你想表達什麼?
板橋所得最高兩里"納稅單位"的平均所得, 比林口南勢里的"納稅單位" 還高了20萬 !

 
107年度新北市各里稅收情況
板橋市前十二名、林口前二名(圖一)
板橋市福丘、深丘里,林口南勢里第三分位稅收單位之值(圖二)
大台北各區排名(圖三)
 
1.林口南勢里稅收平均《149萬2》,已追過原106年度板橋第二名的深丘里《148萬2》
 
2.南勢里稅收共《7080》單位,與福丘里稅收單位《1804》雖差異過大,但以南勢里稅收單位第三分位,亦即前《1770》單位的稅收,已接近福丘里全部的《1804》單位
而福丘里在第三分位數共《401》單位的稅收,值為《200萬》
換言之,只有《401》單位的稅收值《200萬》,怎與高達《1770》單位稅收值《190萬5》相比?
再退而言之,福丘里不計前《802》單位,其中位數之後共《802》單位,稅收值只落在《96萬6》根本無法與南勢里這前《1770》單位的稅收值《190萬5》相提並論
 
3.再依汝言,板橋若要採納稅單位與南勢里相近,有2方式可行
(1)南勢里切分成幾個4~5里,但分解後的平均數至少還是為149萬2;若是高低不均,則平均數高者,豈不是有2、3個里勝過福丘里?(因目前資料不詳,無法切分比對,不議)
(2)福丘里做主輻,將其附近里併入為福丘里;接近於南勢里稅收《7080》單位;採稅收前較高者,應該也是福丘、深丘、挹秀、民族四里併入為福丘里共《6858》稅收單位,此接近林口的南勢一大里稅收單位
那以此四里之平均應為
9949339/6858=145萬1
南勢里平均數=149萬2
南勢里還是略勝(可以採合併四里為)福丘里一籌吧!


i.BD wrote:
.南勢里稅收共《7080》單位,與福丘里稅收單位《1804》雖差異過大,但以南勢里稅收單位第三分位,亦即前《1770》單位的稅收,已接近福丘里全部的《1804》單位。
而福丘里在第三分位數共《401》單位的稅收,值為《200萬》
換言之,只有《401》單位的稅收值《200萬》,怎與高達《1770》單位稅收值《190萬5》相比?
再退而言之,福丘里不計前《802》單位,其中位數之後共《802》單位,稅收值只落在《96萬6》根本無法與南勢里這前《1770》單位的稅收值《190萬5》相提並論

3.再依汝言,板橋若要採納稅單位與南勢里相近,有2方式可行
(1)南勢里切分成幾個4~5里,但分解後的平均數至少還是為149萬2;若是高低不均,則平均數高者,豈不是有2、3個里勝過福丘里?(因目前資料不詳,無法切分比對,不議)
(2)福丘里做主輻,將其附近里併入為福丘里;接近於南勢里稅收《7080》單位;採稅收前較高者,應該也是福丘、深丘、挹秀、民族四里併入為福丘里共《6858》稅收單位,此接近林口的南勢一大里稅收單位
那以此四里之平均應為
9949337/6858=145萬1
南勢里平均數=149萬2
南勢里還是略勝(可以採合併四里為)福丘里一籌吧!



你切得比我還細, 拆開後有些統計數字的解釋根本就是沒意義了!

弄那麼複雜, 也沒幾個人看得下去!


板橋一直是新舊夾雜, 有些里根本沒有太多素地或空地蓋新房(新房不集中) ,所以收入高的不一定會集中在某些里




林口自稱所得第一 , 林口總報稅戶32,319

最簡單的方法, 板橋取前收入21里 , 納稅單位總共約32,959戶(接近林口全區報稅32,319戶),

所得平均: 126萬 vs 118.5萬



ps.
板橋這些納稅單位只是從收入前21里找來的, 不代表是全板橋納稅單位最高的前32959戶
krissijr wrote: 板橋一直是新舊夾雜, 有些里根本沒有太多素地或空地蓋新房(新房不集中) ,所以收入高的不一定會集中在某些里

林口自稱所得第一 , 林口總報稅戶32,319 

最簡單的方法, 板橋取前收入21里 , 納稅單位總共約32,959戶(接近林口全區報稅32,319戶),所得平均: 126萬 vs 118.5萬...(恕刪)


所以收入不高的里
就不算是板橋嗎?

你是要另外劃分21里成立新板國嗎?

用對於板橋比較優勢的算法贏了
這樣你覺得很光榮很有面子嗎?

好棒棒給你拍拍手
krissijr wrote:
你切得比我還細, 拆開後有些統計數字的解釋根本就是沒意義了!
弄那麼複雜, 也沒幾個人看得下去!
板橋一直是新舊夾雜, 有些里根本沒有太多素地或空地蓋新房(新房不集中) ,所以收入高的不一定會集中在某些里
林口自稱所得第一 , 林口總報稅戶32,319
最簡單的方法, 板橋取前收入21里 , 納稅單位總共約32,959戶(接近林口全區報稅32,319戶),
所得平均: 126萬 vs 118.5萬板橋這些納稅單位只是從收入前21里找來的 不代表是全板橋納稅單位最高的前32959戶

板橋126里採前21里?
那後面105里?是板橋不要的里?只因稅收入差,不堪、不值,就需棄之不列入均比

板橋新舊夾雜過多,雖是它的因素;但不能吸引較收入較高者進居,何故?
生活機能好?交通很棒?房價高(不是應該有能力才住得起板橋啊)?樣樣不都排新北前頭,卻吸引不了收入高者?反而要怪那些收入低者不搬離,讓高收入者進來嗎。致影響整個板橋的排行嗎
林口不是老被你們拿來評頭論足,這不好、那不好、山上偏鄉,買不起的人才會買林口....這麼不好地方,卻能勝過板橋,又有點怪怪

複雜嗎?
採同條件之客觀下
用你說中位數、甚至第三分位數來比較,現在你也知道複雜了XD

稅收排行,本就很簡單看平均數
新舊夾雜原因?沒蓋新房子?.....不用那麼複雜解釋,能不能吸引人想搬來才重要,一個開始沒落地區,從收入變化,也可以看作是一項警訊

士林今年已從去(106)年第6位,掉到第9位;根本也不需要解釋太多,那就是一個會不會開始沒落、老化社區的警訊
carl740916 wrote:
所以收入不高的里
就不算是板橋嗎?林口再度蟬聯新北一哥!

你是要另外劃分21里成立新板國嗎?

用對於板橋比較優勢的算法贏了
這樣你覺得很光榮很有面子嗎?

好棒棒給你拍拍手林口再度蟬聯新北一哥!林口再度蟬聯新北一哥!



沒什麼光不光榮的

大區和小區相比, 新區和新舊交雜區相比 ?

統計學上, 母體大小, 特性.......,本來就不同, 相比本來就沒太大意義!

但林口人卻會利用這些盲點, 一直強調林口所得最高!
i.BD wrote:
板橋126里採前21里?
那後面105里?是板橋不要的里?只因稅收入差,不堪、不值,就需棄之不列入均比

板橋新舊夾雜過多,雖是它的因素;但不能吸引較收入較高者進居,何故?
生活機能好?交通很棒?房價高(不是應該有能力才住得起板橋啊)?樣樣不都排新北前頭,卻吸引不了收入高者?反而要怪那些收入低者不搬離,讓高收入者進來嗎。致影響整個板橋的排行嗎
林口不是老被你們拿來評頭論足,這不好、那不好、山上偏鄉,買不起的人才會買林口....這麼不好地方,卻能勝過板橋,又有點怪怪

複雜嗎?
採同條件之客觀下
用你說中位數、甚至第三分位數來比較,現在你也知道複雜了XD

稅收排行,本就很簡單看平均數
新舊夾雜原因?沒蓋新房子?.....不用那麼複雜解釋,能不能吸引人想搬來才重要,一個開始沒落地區,從收入變化,也可以看作是一項警訊

士林今年已從去(106)年第6位,掉到第9位;根本也不需要解釋太多,那就是一個會不會開始沒落、老化社區的警訊



那是你自己的解釋!


林口至今吸引了3萬多戶去住, 結果平均所得卻少於板橋的3萬多戶(前21里),
( 這還不是板橋最高的前3萬多戶!)


這叫不能吸引較收入較高者進居??
krissijr wrote:
那是你自己的解釋!
林口至今吸引了3萬多戶去住, 結果平均所得卻少於板橋的3萬多戶(前21里),
( 這還不是板橋最高的前3萬多戶!)
這叫不能吸引較收入較高者進居??
 
到現今你搞不清納稅單位嗎?怎還一直用戶
 
用全區平均數,那還用什麼自己解釋?
說勝之不武,何不說優勢!
根本毋須理會你的說法了
 
 
再看你拿手的前21里,今(107)、去(106)年之變化
106年
板橋取前收入21里 , 納稅單位總共約32,959單位(可不是戶啊);平均126萬
林口共32,319單位,平均118.1萬
107年
板橋取前收入21里 , 納稅單位總共約32,867單位;平均124.6萬
林口共33,517單位,平均119.7萬
 
板橋前21里減少(出走)-92單位,平均數減少(下降)平均數-1.4萬
反觀
林口除增加+1,198單位,亦同步增加(拉高)平均數+1.6萬
 
今年去年相較之下
林口增加的單位,可是拉高所得
反觀板橋前21里,減少的單位,卻相對降低所得,可見出走的單位是收入高者
一增,一減之下,孰優孰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