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 很恐佈
捷運局說明民眾對蘆洲線月台與車廂間隙、動線引導標示及行天宮站名英譯等疑問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發布日期:2010-11-04
有關捷運蘆洲線於3日下午開始試營運後,媒體報導民眾指出該線月台與車廂之間隙稍大、民權西路站及忠孝新生站動線標示不清及行天宮站車站英譯標準等乙節,捷運局說明,蘆洲線與歷年已營運各高運量捷運路線之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及中和線相比,其月台與車廂之間隙並無差異,且該間隙係因考量當電聯車於最大乘客載重、車體懸吊系統磨耗、鋼輪磨耗等情況,在車輛調度或夜間收班期間,以最高限速為每小時65公里行駛於軌道上,無論於何種狀況,車體任何部位均與月台保持適當間隙(考量動態包絡線不宜小於75mm或大於99.5mm),以確保行車安全。為顧及旅客之安全,參考捷運公司對已營運路線月台邊緣與車廂間隙大於85mm以上者正進行改善,該局已對於間隙大於85mm以上者,於月台門踏板邊緣加裝橡膠墊片改善,改善之目標值為75mm,但以不大於85mm為原則。
蘆洲線忠孝新生站與民權西路站分別為該線與板南線、淡水站之交會站,車站配置與「臺北車站」類似且較為複雜,「忠孝新生站」新設3處出入口,加上板南線既有4處出入口,共計有7處出入口;「民權西路站」新設6處出入口,加上淡水線既有4處出入口,共計有10處出入口,亦因該二座車站出入口數量較多,為便利旅客轉乘動線、標誌設置原則,均已參考既有營運路線轉乘車站標誌設置之經驗,,且臺北捷運公司於營運前亦邀請一般民眾進入兩捷運交會站,作現場會勘檢驗,以確認符合旅客想法,除儘可能加設明顯出入口標誌外,於營運初期並輔以臨時標誌牌面,及人員現場協助引導,以降低旅客因不熟悉新設車站動線所造成之不便試營運期間,歡迎民眾提供意見,以臻更完善。
此外,蘆洲線行天宮站英譯 “Xingtian Temple”與行天宮官方英譯 “Hsing Tian Kong”不同,捷運局也說明,臺北捷運系統車站站名之中文譯音原則,係依據內政部98年11月9日訂定之「標準地名譯寫準則」及教育部98年2月頒訂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採行漢語拼音方式,依此,行天宮站英譯為 “Xingtian Temple Station”。
mipro11 wrote:
呵呵~通車後這些任務就是由捷運公司負責啦
小弟我本人即將功成身退~下個月初就要離開蘆洲了~
今天下班把機車擺在蘆洲站~試著體驗搭捷運回家
最大的感覺是:人有一點點多~哈~之前都是一個人搭一整列車~被慣壞了
不過這念頭到民權西路就改了~因為根本擠不上往台北車站的車(突然覺得蘆洲線真舒適^^")
經過一番抗戰後才下了車~然後再重新擠上台鐵一樣爆滿的電聯車回到樹林
下車只有一個感覺....明天之後我還是繼續騎車吧~被擠到全身無力了~時間也比騎車久~
哈~看來除非下雨或非上班時段又不趕時間~不然蘆洲線對我這樹林人幫助不大哩^^"
明天上班還要搭一次回去蘆洲牽車~希望搭乘狀況會好一點(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