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就規劃上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意見是先求有再求好。
有的是只要政府快點動工就好,照單全收,實在等太久了!怕又有什麼變數!
有的是完全對政府沒信心,認為只是在騙選票!
有的是在看淡水的笑話!
民主社會對每個人的意見都要給予尊重,也可針對不同意見提出討論或辯論!
這樣淡水才會更好,千萬不要變成一言堂!
我所強調在地就業,是營建署對淡海新市鎮發展,要落實[在地就業,在地就學及在地就養]承諾,其中的一項!
1.我提出是要大家一起監督政府,不是政府說說就算了!
2.從以前居住的經驗也讓我了解在地就業的重要!
我從沒反對淡江大橋,更沒反對淡北及輕軌,只是從以前看政府的交通建設規劃,有的國家人家是看到未來十年或更久,我們的政府是永遠跟不上腳步,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及社會的變遷!
以前居住地方已來不及,但就是淡水政府什麼都還沒做,在還來得及時希望集合眾人的力量,去改變政府!去監督政府!
這三項交通工程規劃大家真的覺得ok嗎?其中最快完工要三或五年,最慢完工要十多年後!
除非淡海新市鎮計劃失敗,如成功會到淡海三期,30萬人以上是最基本,甚至會到50萬人以上,另再加上竹圍,紅樹林,老市區……等!
那要不要眼光放遠點,對政府的交通規劃要求到位點要求嚴格些!
希望大家有正反意見還是要提出,淡水人是要淡水好,不是來這裡辯輸贏的!
再以目前新北市檯面上3大政府主辦重劃區的交通建設來比較
(希望不要有其它版的會員來挑起筆戰
):[三峽北大特區]
高快速道路:國道三號。目前已有多線快速公車接駁至現有捷運站。
捷運系統:中運量的三鶯線仍在規劃中。且預計路線不會進入北大特區主要發展區。未來仍須仰賴公車接駁至捷運站。
[林口新市鎮]
高快速道路:國道一號。五股楊梅高架段雖與本區無直接連結,但也間接舒緩了國道一號平面段交通。目前也有多線國道客運進入大台北市區。
捷運系統:中運量的機場捷運預計延後至104年底通車。且現有站點未涵蓋林口新市鎮所有區域,仍須仰賴公車接駁。
[淡海新市鎮]
高快速道路:淡北道路因北市端爭議受阻;若協商成功預計104年全線通車。淡江大橋有條件通過環評待環評大會通過,預計108年通車後可以銜接台61西濱快速道路及台64八里新店快速道路。
捷運系統:目前可以公車接駁捷運淡水線。淡海輕軌預計107年底通車,將涵蓋新市鎮第1期開發區的大部分。
從以上重大交通建設可以看到,其實北大特區和林口新市鎮算是佔了地利之便,有現成的全國性國道可以協助運輸;連機場捷運也是順路通過林口。唯有淡海新市鎮目前檯面上的3大交通建設(輕軌、淡北道路、淡江大橋)是幾乎為淡海新市鎮量身打造的重大建設。
近年國內名嘴文化、民意代表低劣的問政素養,已讓國民動輒以謾罵替代理性溝通,動輒以「次等公民」、「歧視__地區」的字眼批評政府施政。也許近年兩黨執政的結果均有待進步的空間,但我們是否也曾虛心的檢視政府施政的優先次序背後的考量,給第一線服務的公僕們一些理性的鼓勵?
很樂見這個討論串在各位會員的努力下又導回理性討論的方向。也可以想見我們未來淡海新市鎮在各位的努力下,必然成為大台北地區最耀眼的重劃區。
最後想和大家藉由分享一個介紹新加坡武吉班讓高架輕軌的網頁,好讓大家對於未來的淡海輕軌多一分憧憬!
新加坡是一個標準的計畫經濟的國家,為了解決居民居住問題,由政府主導大量建設「組屋」讓新加坡國民承購。武吉班讓高架輕軌便是為了接駁住宅區與重軌捷運(MRT)之間,所設計的特殊軌道運輸。我私底下以為其實淡海輕軌負責接駁淡水捷運紅樹林站到淡海新市鎮之間的交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淡海輕軌在進入新市鎮區域後轉為平面興建,是比較可惜的一點。但在這條捷運線估算的自償率不高,接受部分路段先以地面形式興建、未來在視運量改建高架輕軌;甚至配合新市鎮的繼續擴大,從最後一站高架站G4站另覓新路線以高架方式興建,也是可以期待與思考的方向。不要忘了新市鎮有好幾條道路都是40M以上的大道,都是可以輕易接受高架輕軌加蓋在中央分隔島的候選路線。就只怕高房價嚇跑了潛在居民,讓新市鎮的發展停滯不前
。再次閱讀上面和大家分享的網頁時,我又想到新加坡的計畫性興建組屋,固然是讓人民擁有基本的居住環境、市容整齊畫一。但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度;所以在淡海新市鎮裡,同在在濱海路上近G5站的地方,您可選擇公設完善的微笑莊園、也可以選擇平實但相對價廉的捷運悅境。讓人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這又是臺灣勝於新加坡的地方了!
附和以上大大提出新加坡武吉班讓的經驗,我也分享香港東涌的經驗
2004年我做客香港東涌親戚新居,也是類似新市鎮是個重劃區,荒蕪一片只有不多的建築物,但都是摩天大樓70~80層樓高,不過比我們現在新市鎮還荒涼,當時對重劃區的觀念還不是很了解,想說親戚市區不買卻買這裡!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東涌雖然荒蕪可是已有高速公路直通,到蘭桂坊大約一小時。
也有MRT還是鐵路有點忘了,大型商場也有,吃得到養茶,也買得到東西,記得連nike的outlet都有,在那商場有很多的工作機會親戚的小孩就在附近工作!
當然現在的東涌不可同日而語!房價也漲翻了!人口也多很多了!
這就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到底是商場,工作機會,交通建設先到位,人自然很快移入!
還是等人口慢慢成長,我再做!還是一起做!
台灣目前是一定要看的人多了才做,沒有對跟錯只是政策眼光的問題!
仔細看新加坡武吉班讓輕軌的經驗,人家1999年就有,我們2019年可能有!難怪新加坡會成功!
不過再仔細看好像我們新市鎮輕軌現在規劃的長度是它的一倍,新市鎮一期面積也大不少!如果一期成功,二期又加進來,輕軌還有延伸的規劃,可不可以拿來類比,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講到自償率,桃園綠線也不好就是會經過中正藝文特區那一條,中央也是打了多次回票,吳縣長也碰了多次軟釘子,大家可以上網查一下。
桃園照樣給它mrt下去做高運量的,還有部份地下化,吳縣長綠線捷運先行導覽公車照樣給它試辦下去!這樣的首長是值得鼓掌!
不是說輕軌不好,而是為了淡水長久之計高運量才是上策,不知新北市長官們有幫淡水爭取過沒?
如各方努力也不成,那接受輕軌也是………!
IBM OS/2 wrote:
五楊高乘載車道 龜速...(恕刪)
不管什麼委員,很多都有大頭症,行政機關為了過關,只好照辦。
我這裡好多人去兼委員,多半為了賺外快,為了建人脈,以及為了給上面看到謀官位,
每天在外面忙,那有時間針對專業議題深入研究,真正學之有術的,少之又少。
至於要車子跑得快,應該規劃高速專用道而非高承載,
高速專用道限速為100公里以上,低於100則比照超速標準開罰,
我敢保證這絕對比高承載有效。
有時車流輛並不是塞車的唯一因素,有烏龜車的影響才比較大,
在坪頂稻香路就有這樣的經驗,
同樣是5、6台車接著行駛,一種是全部以50~60以上在跑,
這時花的時間和自己1台任意開的時間沒差別。
另一種就是第一台車是路隊長,後面的也不敢超或沒時機超車,
那花的時間就多了很多,
幾年前在民權路上也有類似的經驗,
所以多車道的道路劃出一條高速專用,是疏解車流的重要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