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不動產稅負 業者:房市大利空

不想再說 wrote:
北林 wrote:
台灣自住率有8 成以上 照理說房價上漲對大多數人有利
當口號聽聽就好了...(恕刪)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房價高,對要換屋的人也是一種壓力....(恕刪)


很少聽過換屋人有壓力

買屋人的壓力倒是非常大



北林 wrote:
很少聽過換屋人有壓力...(恕刪)



王建暄什麼咖?現在的經建會主委什麼咖?老王都做不下的事情,這個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主委,推得動?

個人覺得只是喊喊冷卻一下市場罷了!
nicebalabala wrote:
王建暄什麼咖?現在的經建會主委什麼咖?老王都做不下的事情,這個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主委,推得動?

個人覺得只是喊喊冷卻一下市場罷了!

+1 ;政府若真的要冷卻房市很簡單啊!直接將房貸利率上調到5%.且房屋買賣價差照市價課稅.
到時後一堆空房湧出,房價自然會重挫...

不過那是夢想,不可能實現?因為會引起金融風暴 ~
選舉要到了...
所以要出來演演猴戲騙選票...不然會很難看!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調成5%房貸利率是夢想?

那一堆人已經貸款真正要自助的人斷頭,個人、家庭支出緊縮;對沒屋子,準備要貸款買的人,也是蒙受其害。
整體嚴重影響到經濟活動萎縮,對國家也不是好事吧!

政府要管控的應是投資客或監督建商成本售價,單升碼利率是飲鴆止渴的作法。

JuicyJuice wrote:
政府要管控的應是投資客或監督建商成本售價,單升碼利率是飲鴆止渴的作法。...(恕刪)


稅收和利率是政府管控的,只有共產國家那種不太念書的才會管人家成本和售價這種東西...

台灣雖然水準沒很高,但沒落後到那種程度吧
什麼10月房市成交量各地增加多少多少~

那個基本上喔~很多都是業者的假數據

業者不可能公布一些讓大家覺得房市很冷的數據

等11月底~12月底~內政部公布的房屋移轉件數就知道是真冷還是假冷了
在01上真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會別人講的自己沒聽過,或是自己不懂時,就說別人沒唸書...
這現象還滿好笑、有趣的。

自由開放的經濟,本來就還存在著許多中間政策的手法,比方說美國金融危機前,過去的美國政府本來是盡量放任市場機制尤其運作,營造一個好的經濟環境,使其自由發展。後來海嘯來了,陸續開始做許多經濟政策的控管,甚至到監控公司股東、董事、高階經理人薪水,這是控制經濟的某種面象。完全不同意這是所謂「共產國家或是沒唸書人」的作法論點。

很同意某人說的,若政府只在利率上做調整,會受到影響的將不會只是投資客,而是所有已買房、待買房的民眾(有貸款),導致這些族群支出緊縮,甚或破產,更加嚴重影響社會經濟。

另一種管制的作法如這次政府有提出的管控放貸成數,或許有用,但房價目前還是這麼高,應該還是很多人若實行如此管控,頭期卻更準備不出來。

這社會需要許多平和的力量,一起努力,不要總是用攻擊的方式去否定別人(因為看到某縣某會員的言論),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跟論點討論,才不至流於口水。
業者:市價值多少 政府如何認定
2009/11/03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房地產業者昨天表示,政府若將提高不動產交易稅制,恐怕會打壓全民財富,建議只針對房價過高的特定區塊,或交易頻繁的特定族群比較合理。

==================

==> 這很簡單嗎

地政單位 那一區 房屋
都有交易資料
全抓起來平均 就是 ..而且一年統計一次


另方式 由公營行 每季 公開
當地鑑價資料



目前地政單位
使用方式是最近報價 

如果某區域 房屋 10年前 是 15萬/P
最近10年 沒交易 那地政單位就是用 15萬/P

但是 旁邊區域 還比較新的大樓 如果 因有買賣 跌到 12萬/p
價格就12萬/p 便如此
怪就怪在 這兩房屋 都算同一區域 只是不同街 ,
新大樓 價格比舊大樓 還低


只是地政單位 要有人去查
還有一點 是盲點
400萬房屋 如果 貸款 連裝潢到 450
但是 那是銀行默許的
其實 銀行實際鑑價只有 400萬



wynn0922 wrote:
什麼10月房市成交量...(恕刪)


最近這一兩個月經過一些房仲店面,
感覺看房子的人比之前多了一些。
再來是看到之前有關心過的社區,有不錯物件且價格合理的。也是很快成交。
當然開價太跨張的,還是掛在那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