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房價不畏風雨,太硬朗!!

剛看了林口實價登錄,冠德鼎捷已來到50萬/坪,16樓/16不意外
好吃維力炸醬麵 wrote:
L大您好原來是新莊同...(恕刪)

不知有沒發現,高速公路在未改etag哩程計費前,為了逃避收費,過去幾條通往泰山路,大卡、砂石車挺多的,也因借道從文化一、二、三、北路轉中山路、仁愛路經過,製造污煙、廢氣不說,道路常被壓壞;自從改哩程計費,撤掉了泰山收費站後,幾乎很難看到山路有大貨卡、砂石車經過,好走多了。

大台北交通最大問題,就是跨區路過車輛;以A區往B區時,有時就需借道穿越中間的C、D等區,這樣一來C、D區就被製造了過多污煙、廢氣、甚至這些司機隨吐出來檳榔渣..髒穢物,除增添不該有車流,道路破壞率不說,當然對當地來住戶來看,居住品質就扣分很多,尤其是有大貨卡、砂石車經過的馬路,更是險象叢生...

林口區相對大台北,或許是偏遠,但也不是遠到不可及;塞車我想熱門區域都有的,內湖、建國、重慶、三重、汐止、五股、竹科..

但林口來說,就因是獨立區域,雖然少了外來人流量,卻也因禍得福,少了不必要車輛借道穿越林口區內,製造廢氣、增道路破壞率。自然提升生活品質,這豈是居住大台北所能體會到簡單、舒適、自在享受。

藤原豆渣店 wrote:
不同媒體所寫的就不一樣,好怪...
台灣房屋統計四大重劃區近年平均住宅房價實價變化,五股、林口及淡水今年迄今分別為每坪25.1萬、25萬、22萬元,較去年分別下跌10.4%、5.3%、7.2%。


還好吧!
數字上還是林口相對跌幅較少
解讀各自不同而已

林口是 林五淡跌幅最少的(5.3%)
比起其他地區
跌幅也算少的
不是嗎?

新北跌幅六都最慘

以下圖片引用自上述連結



住展的統計是預售, 新成屋行情(幾乎持平未跌)

而林口的5.3%跌幅是指所有房屋的行情

但相對於其他區域的市況

林口相對跌得少啊
jackie0311 wrote:
林口應是北北桃最抗跌...(恕刪)


林口是因為都更,
空地都有建案的關係?
交通便捷所以才能抗跌?

連神豬 wrote:
林口是因為都更,
空地都有建案的關係?
交通便捷所以才能抗跌?...(恕刪)

大家被台北市動輒上百萬單價,
連傳統工業區五股都要50幾萬嚇習慣了,
價值觀產生扭曲
連神豬 wrote:
林口是因為都更,空...(恕刪)


整個房市大環境在下跌
當然林口也不能置身事外
只是幅度相對較小,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 確是較為抗跌些

我想主要原因有幾個:
1. 房市相比其他新北市區域 相對較低: 每個區域都有超高單價的物件, 高單價的我們就不談了. 以平均價來看, 林口的新成屋大多均價在33萬~43萬之間. 中古屋大約坐落在 2X萬~3X萬之間.
比較板橋/土城/新莊/三重 等地, 價格相對來的親民一些

2. 市鎮規劃: 雖說現在整個大台北有許多"重劃區", 但是以整體來說, 重劃區的整體機能規劃的較為完整的, 大概就林口算是名列前茅的吧. 例如新莊的2個重劃區/五股洲子洋重劃區/三重/淡水/等地的重劃區, 目前大多在造鎮蓋房子為主的階段, 生活機能大多還是要靠重劃區之外的機能為主. 即便是三峽北大這個較為完整的, 但是依然缺乏類似大型商場/電影院之類的休閒機能. (但是三峽估計不久後也會有了) 現在林口不管是食衣育樂住行教育, 全面性的發展了起來, 應該是可說是所有重劃區算是最全方面的發展地重劃區

3. 整區整體的發展重心: 目前大家談到林口, 自然而然的就是想到重劃區為優先. 而其他的地區除了三峽之外, 大家談到新莊, 談到三重, 談到五股, 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印象不會是重劃區的那一塊, 因為那些區域的重點中心還是在舊市區~ 重劃區只是新規畫出來的一部分. 而林口雖然也有老街, 但是整區的發展是以重劃區為主. 因此林口整區給人的印象與發展的步調, 就是較為鮮明.

4. 交通的發展: 除了緊鄰1高並具有雙交流道之外, 林口的機場捷運一直是醞釀中的話題, 而現在的公車系統也比以往成熟許多, 不管是往台北/板橋/新莊/三重 等地的公車一天都是多班次, 甚至也有直達松山機場/內湖等地的公車, 交通上不管是自駕或者要依靠大眾交通工具, 都還是可以的 雖說往台北的公車距離較遠, 但願意接受以時間換取空間的人, 我相信還是大有人在, 因此接受度也日漸增高.

5. 餐館的增加: 民以食為天, 以往林口最大的缺點 (個人認為) 就是餐廳太少, 選擇太少, 好吃的太少.
但這一兩年來, 林口的餐廳越開越多, 其中不乏投入大錢裝潢餐廳的, 或者知名餐飲連鎖店, 都紛紛在林口置店.
三井outlet的營運, 更是一次帶來更多的餐飲資源! 對林口人來說是一大利多

6. 房屋物件的選擇: 林口目前物件的選擇還算是多, 但是新建案的部分, 幾乎90%都是集中在林口新市鎮內, 這也代表著新市鎮的土地慢慢的飽和中, 加上林口在新市鎮內(包括新市鎮的邊邊外圍) 選擇的物件種類非常多, 大樓/華夏/透天/獨棟別墅 全部都有
房屋選擇性在同一區內較多.


我想會來選擇林口的人, 往往就是能接受林口缺點的人
我想住在任何一個區域都一樣, 每一區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當我們會選擇住在某一區, 就代表了我們主動 or 被動的接受了這些缺點, 因為該區的優點對我們來說重要性大過該區的缺點.

不管某些有心人士怎麼刻意的攻擊林口, 甚至於有些人說甚麼林口不是人住的, 這個相信大家見仁見智
而且真實的數據統計會說話
不管是空氣品質/天災機率/整體發展/人口移入 的這些統計數字, 都算是優於其他新北大多數的區域~
我相信除了整個林口區域整體的建設之外, 這些較為可靠的統計數據, 也是支撐著房價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i.BD wrote:
剛看了林口實價登錄...(恕刪)

amosyu wrote:
目前大家談到林口, 自然而然的就是想到重劃區為優先


說的很好啊,其實無論房價漲還是跌其實都不是很重要,

林口以重劃區為重心,8成的居民住在重劃區,人口,交通,行政,商業,公園綠地重心都在重劃區,
其它區域,重劃區的位置或是人口數,大多不是區域的重心,
或是只是區域某一個小面向的重心,在林口幾乎是全部了,重劃區之外是陪襯,區域人口集中在何處,
發展與建設便以此處為重心,這是基本道理.

當然如果是舊市區,人口集中,舊市區附近的重劃區,就必須與舊市區競爭資源,這很多地方都如此.

很多人的思考,只在過往的慣性上,只會談論缺點,卻毫無對優點的論述,
世界變得這麼快,未來也幾乎不是過去的延伸,怎麼人思考如此僵化?
看到樹林與林口的討論最明顯,
如果樹林真的好棒,林口只有一堆的缺點,現實生活中的發展現況,怎麼與網路上的投票完全不同?
amosyu wrote:


分析得很好
我再補充些,有些人不想聽的

說到重劃區,很多人想到是以林口為借鏡的重劃區,所以現在很多人,一聽到那個地方也有重劃區了,以為開發後的重劃區,會像林口區那樣的發展市容、面貌;但因週遭環境,沒跟著改變,事實是有些差距
然後..少不了幾個不是滋味的酸言酸語

說穿了
大台北的發展來說,因群聚效應,讓資源擴增、方便很多
但相對來看,因為群聚在一起,跨區車流所製造的凌亂,也衍生了生活品質的下降,這是明顯的事實,卻又是不願、也不易克服面對的問題。

過去林口在國道還沒改哩程計費時,很多大貨、卡、砂石車,更多小車也是借道走林口山路,只為躲逃那40、50元的過路費,把林口幾條大馬路像穿腸破肚似的穿越,也是有上述大台北區的跨區車流髒亂問題;如今幾乎已很難看到這樣的跨區車流髒亂問題了,還給林口該有生活品質提升很高


周濟民 wrote:
那種地方賣那種價格...(恕刪)


期待機場捷運線通
liwei1683 wrote:
期待機場捷運線通...(恕刪)


比起機捷,更期待公車轉運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