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nff wrote:一層八戶~電梯會不會(恕刪) 出入複雜應該不至於,94戶的純住社區、而且沒有套房或小於20坪的房型,是相當單純,戶數再少反而要擔心管理費能不能支應公設、園藝、外牆維護的問題至於電梯當然是缺點,但還在我能接受的範圍,我自己會捨去的反而是只有一個電梯的建案,如果有人不得已占用就直接GG了,兩台電梯13樓對我來說不會有等到心死的狀況數據上維也納梯戶比是47,但加上地下室後也僅有15個樓層(B2-13F),這個梯戶比搭配樓層數,其實與相當常見的一層六戶雙梯15F建案(梯戶比42、但大多B4-15F共19層)、一層五戶雙梯18F差不多(梯戶比42.5、大多B3-18F共21層)並且優於一層8戶3梯18F(梯戶比45、但大多有B4-18F整整多7樓),超過20樓的高層建築就不用說了,除了豪宅、市場上幾乎找不到更優電梯配置的選擇,可是好像也沒聽說所有高層建築都不能買。維也納的梯戶比是硬傷,算是中間偏下的配置,可是在現在的市場上也是馬馬乎乎,遠遠不到慘烈的地步。
love512rx wrote:多一部電梯 以後維修成本會增加。而2部怕上班時間會搭滿。有好有壞 沒有絕對 不一定吧以樓主的社區戶數為例,你覺得兩梯跟三梯哪一個狀況對電梯的使用比較操?長期下來兩梯的零件壽命跟三梯比起來你覺得哪一個要比較常維修?講到這個又浮出另外一個問題兩梯如果有一梯在保養或維修,那只剩下一梯可以使用三梯如果有一梯在保養或維修,至少還有兩梯可以使用
李文勝的設計真的不錯,可惜我覺得李文勝的設計就是要全石材最能體現出他的設計質感,不過考量一坪約50萬的售價看起來也沒什麼好挑剔的,要說比較可惜的地方,應該是沒看到有相關制震或隔震設計,自然也沒看到相關耐震係數出來,雖然後者會墊高很多房價,不過前者若只安裝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樓層,仍有一定效果,且能在售價及功能達到一個平衡倒是維也納公寓中間石材部分的設計,還滿像李文勝在央北的漢皇吾岳的,漢皇吾岳似乎整體設計也更體現李文勝的設計風格
虛幻寶寶 wrote:李文勝的設計真的不錯(恕刪) 李文勝的全石材真的美翻,但考量一下荷包,二丁掛配石材也是OK,尤其感謝李天鐸等人的發起,現在的二丁掛大面貼時都會有留縫的設計,透過留縫的切割線變化創造出獨特紋理,而李文勝正是其中的高手,搭配大量的水平金屬飾板及垂直隔柵,正面及側面的立面都非常漂亮。(小提醒:仿石漆的建案要小心,很吃工法而且沒有滴水條一定GG、失敗的案例不勝枚舉)至於耐震部分,維也納公寓是264gal,依照政府提供的震度階,落在六級耐震區域(超過250gal),比法規規定的五級要高。最後提一下制震及隔震,首先隔震就是讚、維也納沒有QQ,有點可惜,但並不意外,畢竟樓高也不高。這邊講一下隔震設計,常見的隔震有兩種,最常見的是鉛心橡膠、次常見的是雙曲面盤搭配阻尼系統,隔震系統可以大幅改變系統的震動特性,並且直接讓能量做一個隔斷,完完全全的電爆制震系統,缺點除了錢之外,最主要有三個:1. 需要增加一個隔震層,對於控制總高不利,必要時可能得犧牲樓高或是隔局改變或是用IH爐2. 如果不做地表以上的隔震層,將隔震層設在地面以下,則需要有留設"碰撞空間",對於基地不夠大的建案來說非常困難3. 高層建築使用隔震可能會增加風力影響因素,但這點較新改良的雙曲面盤系統號稱可以避免但講這麼多,錢夠、基地夠大,那就直上隔震沒錯!制震則很普,而且跟維也納無關,因為制震系統本來就不是給樓高50米以下的建築使用的,這類50米以下的RC建築剛性很高,尤其現在大家又都增加水泥磅數跟配筋、地震來時震幅較低,最重要的是,這類的建築受風搖晃的問題不大(像維也納這種有其他擋風者的就更不用說了),反觀高層建築我則會希望有安裝"速度型"的制震阻尼,並且一定要裝到1/2以上的樓層,因為這樣可以吸收風力造成的搖晃,同時稍微縮小一點樑柱粗度,減少對室內的影響,但顯而易見的,這些制震器帶來的好處都要高層建築才有差,我實在想不透非高層建築主打制震器的點是什麼? 尤其又是RC的建案,我很難不覺得單純為了噱頭,畢竟很不符合設計邏輯。